华中世纪星数控铣床数据传输方式的改造与应用

2012-02-01 03:07
科技传播 2012年13期
关键词:传输方式数据线读卡器

马 莉

义马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河南三门峡 472300

义马煤炭高级技工学校于2008年购买HNC-21华中世纪星数控铣床两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开设了《Mastercam自动编程与应用》、《 CAXA制造工程师应用实践》课程用于自动编程。为了将自动编程生成的程序进行数据传输,我们不断地进行探讨和改造。

1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介绍

传统的数控机床与计算机程序传输方式,一般采用的是RS—232C接口与计算机COM1串口进行数据传输。采用的传输软件是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传输软件,可免费享用。许多杂志上都已经介绍过该种传输方式,在此,就不再赘述。

使用这种传输方式,需将计算机安装在机床附近。车间里灰尘大、空气潮湿、铁屑乱飞、打扫卫生时若冲刷地面,数据线容易漏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插拔数据传输线不当时可能会引起系统主板上的串口烧坏。串口一旦损坏,就只能返厂维修,且维修时间比较长。

图1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2 数据传输方式的改造与应用

2.1 USB接口的改造和应用

图2 USB接口的巧妙应用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校又购买一台FANUC加工中心。采用的传输方式是机床CF卡传输,不需要将计算机安装在车间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为了研讨华中数控铣床的传输方式,打开机床控制面板的后盖,发现里面有一个闲置的USB接口,但U盘插上后,机床没有反应。根据日常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我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仔细分析其原因,目前使用的U盘基本上都是USB2.0接口的,而机床出厂时,数控技术发展还相对缓慢,U盘接口应该是USB1.1的。我找到最早购买的一个U盘,内存只有256M ,试验首次成功。

操作方式也很简单:F10返回—程序F2—选择程序—选择U盘—回车—选择程序即可。(补充知识: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s;1998年升级为USB 1.1,速度也提升到12Mb/s,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

为了方便传输,我购买了USB伸缩线,将机床进行巧妙的改造。在机床数据线的盖板处引出数据线。这样,每次传输只需将U盘连接在接伸缩线上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我校组织数控技能大赛,我们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生成程序,利用该U盘进行数据传输,加工出许多作品,展示了我校数控专业的风采。

2.2 寻找市场上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好景不长,一次学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没有及时插拔U盘,由于机床启动电流不稳定,将U盘烧毁。到市场上也买不到USB1.1接口的U盘,数控传输一度陷入僵局。

在学生进行软件学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读卡器读和内存卡读手机卡上的游戏,屡禁不止。这些内存卡一般内存是2G、4G、6G、8G,内存量不大,读卡器的接口形式应该USB1.1的。我购买了一个2G内存卡和一个读卡器,一共花了30元。将程序存在内存卡上,当读卡器插入机床上时,试验成功。

现在,我校大力推广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传输。为了避免病毒感染,我们要对内存卡定时杀毒,并不能和其他内存卡混用。

图3 各种读卡器和内存卡的组合

3 值得推广的前景

采用读卡器和内存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优点如下:

1)节省空间,安全性能可靠

不必将计算机安装到车间,避免接口的损坏和数据线的漏电,提高安全性能。

2)传输速度快,携带方便

采用读卡器和内存卡进行数据传输,二者的组合“小、轻、薄”,传输速度快,携带方便。

4 值得其他学校、单位推广应用

华中世纪星系统在各个职业院校和机械厂还比较普及,我们到其他单位学习、参观、竞赛时,发现他们仍用的是串口连接。同时华中数控车床也是采用同样的接口,这种改造方式成本低,传输速度快,值得推广应用。

5 结论

知识在于积累,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探索研究,扩大知识面,既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又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成功进行设备改造。

[1]世纪星铣床数控系统操作说明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2]世纪星串口DNC传输程序V3.0说明书.

猜你喜欢
传输方式数据线读卡器
第三方编织数据线材质更抗拉、更耐用
为二维码识别的献礼之作——评测平治二维码门禁读卡器
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时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
数据线接口超声波焊接设备设计
MATLAB实现组态王中TCP/IP读卡器监控方法
会叫唤的数据线
浅谈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发展与网络传输方式选择
道路监控系统图像数据传输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