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新乡市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与耐药性变迁

2012-02-02 06:47武德珍新乡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6期
关键词:鲍曼耐药性抗菌

武德珍(新乡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新乡 453000)

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菌中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其生存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甚至造成感染的暴发流行,常出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临床治疗困难[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7年1月—2011年12月从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的痰、血、尿、脓液、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出1 082株鲍曼不动杆菌。同一患者连续分离出相同菌株,取首次分离菌株。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

鉴定仪为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auto SCAN4型微生物全自动分析鉴定系统,试剂为该公司提供的复合板及相关的配套试剂。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判定。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数据分析

使用我院HIS系统,提取2007—2011年全部药敏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及构成

5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 082株,以痰液和支气管吸出物检出率最高,占87.0%;2007—2011年5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检出 90、142、207、310、333 株,构成比分别为 4.2%、4.8% 、6.2% 、8.2% 、7.2% 。

2.2 临床科室分布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其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多见,分别占40.2%、17.4%、10.8%。

2.3 药敏试验结果

1 08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见表1。

表1 2007—2011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Tab 1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uring 2007-2011 in our hospital

3 讨论

3.1 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从2007年以来检出量逐年增加,这与吴仲洪等[2]研究相似,且以呼吸道标本为主,达87.0%,菌株来源科室分布以ICU最多,其次是呼吸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已经超过铜绿假单胞菌,成为ICU感染的首位致病菌[3],是因这些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较重,且经常需要侵入性治疗,易导致鲍曼不动杆菌继发性感染;另外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用药也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增加。

由表1可见,1 08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几乎对所有抗革兰阴性杆菌药耐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在ICU分离率和耐药率均较高,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0%),提示目前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产β-内酰胺酶的比率,因此临床对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与舒巴坦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它不但能抑制多种β-内酰胺酶,而且直接作用于细菌的靶位PBP2,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与该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另外自身结构改变、孔蛋白的数量改变及外排泵活性增强等对其也有一定影响[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尤其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最明显,至2011年达72.7%以上,比朱德妹等[6]报道还高,主要与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有关,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出现,可引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直接影响患者的死亡率,应引起重视,因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的使用应更加以规范,防止其耐药率快速上升而造成严重后果。

3.2 临床对策

临床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改善环境、避免不必要侵入性操作,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为重要。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或联用氨曲南或碳青霉烯类或氟喹诺酮类,是导致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师要选用多种有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结合缩短疗程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换用窄谱抗菌药物,从而限制耐药菌的产生,针对多药耐药不动杆菌感染可以考虑多粘菌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检出量及耐药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出现了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菌株,这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及头霉素类长期排序靠前)。虽然随着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下发和10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医院对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强了监管,个别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降低,但细菌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充分说明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的细菌耐药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Gootz TD,Marra A.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 emerging multidrug-resistant threa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3):309.

[2] 吴仲洪,许玉萍,陈雪梅,等.2007—2009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2):154.

[3] 陈宏斌,张小江,赵 颖,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9年度报告:ICU来源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7):483.

[4] 张玉英,贾 伟,赵志军,等.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64.

[5] 马序竹,吕 媛.鲍曼不动杆菌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1):90.

[6] 朱德妹,汪 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

猜你喜欢
鲍曼耐药性抗菌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什么是抗菌药物?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