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风化地层中“孤石含量百分比”的确定方法

2012-02-02 10:14李国祥杜坤乾李志朋
地质与勘探 2012年3期
关键词:石方孤石土石方

李国祥,杜坤乾,杨 勇,李志朋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80)

1 引言

在我国花岗岩山地分布较为广泛,集中分布在南北构造带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 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其中,在广东省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花岗岩地层。常见花岗岩地貌有花岗岩丘陵和峰林状花岗岩山地两大类型。花岗岩具有球状风化(囊状风化)的特点,其具有明显的差异风化迹象,这些“孤石”常以中风化或微风化状态埋藏于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层以及强风化花岗岩层中,给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如桩基的施工或地铁盾构工程的开挖。同时,在土石方工程中由于“孤石”的强度高、硬度大,其开挖方式有别于包裹“孤石”的地层,常常需要通过松动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其开挖方式及开挖综合单价应按石方进行计量,这样花岗岩地层中所含孤石量的多少对施工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影响工程成本的投入,二是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对花岗岩地层所含“孤石”的埋藏深度、直径大小、垂直与水平的分布规律进行较为准确的探查就十分必要,同时,通过给出花岗岩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这一参数解决了土石方工程中较为敏感的、工程参与各方争执较为强烈的土石方工程计量及计价等方面的问题。

2 花岗岩风化地层中的“孤石”形成机理

所谓花岗岩地层中的“孤石”,其实质是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球状风化体由于其风化程度明显区别于周围岩土体而以孤立块体的形式存在,因此习惯上常被称为“孤石”,亦称“石蛋”、“石球粒”等。花岗岩球状风化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但以化学风化起主要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特征、气候以及地形条件等。在花岗岩风化球的形成过程中,岩性特征是控制风化作用进行的内因,而节理、气候、地形条件等则是风化作用得以进行的外因,而花岗岩原生的三组相互正交的节理则是造成球形外观的重要原因。

花岗岩有三组相互正交的原生节理,这些节理把岩体分割成许多长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岩块。由于化学风化特别集中在三组节理相交会的棱角部位,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棱角就逐步圆化,方形岩块逐渐变为球形岩块,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在球状风化进行迅速情况下,球状岩块变小、变少,而被大量风化砂泥碎屑所包围。由于花岗岩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有差异,因此那些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风化较快和彻底,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风化较慢。如果花岗岩的某些部分的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比较集中,节理发育程度较差,风化的过程就会大大减缓,从而形成被大量风化碎屑包围的风化程度较低的球形岩块。然后随着这些风化产物被流水强烈侵蚀搬运,地面上就残留下或大或小的球形岩块,有的散铺在地面,有的相互堆叠在一起,从而形成花岗岩球状风化体。

3 花岗岩“孤石”分布规律

3.1 花岗岩“孤石”在地表的分布规律

在地表,无论是在花岗岩丘陵或是在峰林状花岗岩山地,花岗岩风化球体均呈单个零星分布、线状分布或群体分布的特征(见图1),其分布位置包括海边、河岸、农田、山脚、山腰、山顶等处。花岗岩“孤石”地表的分布特征是由于花岗岩三组相互正交的原生节理所切割的岩块在长期化学风化及物理风化的作用下,岩块球状风化的结果,这些风化产物被流水强烈侵蚀搬运,地面上残留下来的或大或小的球状石块,有的散铺在地面,有的相互堆叠在一起,这就是地表出露的花岗岩“孤石”。地表风化球体的发育程度往往意味着地下赋存花岗岩风化球体的多少。花岗岩地层钻探时所揭露的“孤石”情况与地表调绘存在着较为对应的关系,即当钻探揭示地下存在有一定量的“孤石”时,在该区域地表调绘时也能发现有一定量的“孤石”出露;而钻探未揭示有花岗岩“孤石”时,地表则没有或很少有花岗岩风化球体的出露。

3.2 花岗岩“孤石”在地下的分布规律

花岗岩风化首先要经过崩解阶段,使矿物颗粒的比表面逐步增大,加强与水、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接触,促进分解作用。这一过程是由地表向深处渐次推进和减弱的。在不同深度,由于地下水特性和物理、化学特征的差异,使花岗岩在不同深度所受的风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形成多层具有不同组分和结构特点的风化层,构成具有多层结构的风化剖面。大量的工程勘察成果揭示,花岗岩地区地下“孤石”的分布具有离散性大、空间特性不规律、埋藏深度不确定等特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其在垂直风化剖面上有如下一些分布规律:

(1)因残积土层一般均较薄,残积土中分布的“孤石”较少,主要分布于全风化带和强风化带中;

(2)在垂直剖面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孤石的密度会减小,但体积会增大,即“上多下少,上小下大”的总体规律特性(见图2);

(3)当风化程度增强时,体积会减小,数量会增多;

(4)“孤石”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全风化带中含强风化球体或中风化球体,强风化带中含中风化或微风化球体;

(5)“孤石”近似呈“球体或椭球体”形状;

(6)“孤石”的大小主要集中在0~5 m,且此大小范围的“孤石”主要分布在全风化带中;球径大于5 m的“孤石”主要分布在强风化带中;

(7)其分布也会受到局部地质环境及岩性条件的影响,特殊情况下,全风化带中可能存在较大体积的球状风化体,强风化带中可能出现较小体积的风化体(见图3)。

图3 花岗岩全风化带中较大体积的球状风化体Fig.3 A spheroidal weathering body of large volume in a completely weathered granite zone

4 花岗岩风化地层“孤石”的勘察方法

4.1 工程地质调绘

对花岗岩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绘,调绘内容包括:“孤石”的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岩层产状以及“孤石”的大小、形状、分布特征等。并按照发育和不发育两种类型对花岗岩地段进行分区;可以对花岗岩“孤石”可能发育的区域进行预判,从而指导物探和钻探工作区域的选取。即应该在地表“孤石”发育的地段重点展开钻探工作,而地表“孤石”不发育的地段则可以只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钻探工作。工程地表调绘还具有对钻探分析结果以及物探结果进行辅助性分析的作用。

4.2 物探方法

物探方法归纳起来有重力法、磁法、电法、地震法、核磁共振法、地质雷达法和地球物理测井法等。花岗岩“孤石”的探测可以采用电法、磁法、地质雷达等物探方法。但要想解决好这项难度大、要求高的地质问题,物探方法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确定尤为重要。只有选择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并恰当地确定施工方法和工艺,才能确保取得客观反映地质情况的信息,获取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也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及综合解释奠定牢固的基础。

4.2.1 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法

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用于场地、山体或高边坡花岗岩风化地层中的“孤石”的探测,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孤石”与围岩介质电阻率特征的不同来进行探查的,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层、强风化花岗岩层由裂隙水充填,电法勘探中视电阻率表现非常低,而“孤石”无节理裂隙发育,视电阻率较高。较大的电阻率差异,为“孤石”的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基础。

工程试验表明,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孤石”发育范围勘探卓有成效,“孤石”发育位置定性描述准确,定量解释存在偏差,但能满足工程勘探要求。在工程勘探上应用本方法首先应分析异常体与围岩介质的电性差异,及周围干扰因素,评价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可行性;其次设计合理勘探方案,从工程试验成果分析,孔深和孔间距比例大于1.5倍,异常体位于勘探孔纵向中间位置时效果较好;再者成果解析时参考钻孔资料,以电阻率等值线变化趋势推断孔间地质构造信息;最后数据处理有待采用3D反演技术,以达到异常体三维空间定位,并避免用3D空间采集的数据进行2.5D反演技术处理给二维剖面带来的假异常。

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孤石”发育位置勘探结果理想,能满足地质超前预报需要,勘探精度随孔深和孔间距的比例系数增大而提高。

4.2.2 高频高密度地震反射波法

在我国广大沿海地区,海底地层中普遍存在着花岗岩“孤石”,在修建海底隧道时,花岗岩“孤石”的存在对隧道的掘进施工影响很大。因此,对“孤石”的超前探测尤为必要。在国内采用工程物探方法探查影响海底隧道施工的“孤石”较为少见。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水域走航式高频高密度地震反射波方法来进行探测。采取密点距多次CDP叠加技术,物探测线完全覆盖隧洞洞身范围,采集的地震数据信息量大,通过成果资料分析,发现了地震反射波的异常反映,对地层及地质异常体的识别清晰,达到了物探工作的预期目的。通过验证钻孔的验证,证明了解释结果可靠,物探精度满足探测要求,该方法对探测海底地层中的“孤石”是有效的。能够查清花岗岩“孤石”的分布位置,为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处理“孤石”提供基础数据与支撑。

4.3 钻探

钻探是探查“孤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过钻探可以查明“孤石”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与特征。钻探过程中对孤石的判别应从经济合理性、工程安全性、工期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根据多年的工程勘察实践,目前比较简单而有效的判别方法和控制手段有以下几种。

4.3.1 岩石顶板标高类比判别法

利用相邻场地和本场地各钻孔的基岩顶板高程埋深进行判别是否为孤石的方法。孤石顶面埋深标高一般都明显比周围钻孔基岩面高。首先,在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应按工程进度作简单地质剖面图,对比各钻孔岩面标高的变化情况,对岩面标高明显比邻近钻孔高的地段,应加深钻孔深度及加密钻孔,确定岩面标高较高的钻孔孔底岩石是基岩还是孤石。

4.3.2 基岩风化层类比判别法

利用花岗岩基本风化带规律进行判别,即按自上而下为残积土带——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微风化带——未风化带的规律进行判别是否为孤石的方法。花岗岩孤石大部分分布在残积土、全风化带中,少数分布在强风化带中。花岗岩孤石顶面一般都缺失强风化岩或强风化厚度极薄;残积土或全风化下直接就是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在钻孔实施过程中,若出现风化带缺失、突变等情况应予以重视,可适当加大钻孔深度进行探查是否存在花岗岩“孤石”。

4.3.3 岩石裂隙判别法

花岗岩孤石以微风化岩为主,岩芯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只有极少数为中风化岩。在钻孔岩芯中,进人基岩几米内都会见到裂隙,即使在完整的岩芯中,也可以见到少量裂隙。因此,若是基岩母体,就必然会有裂隙现象。而孤石没有裂隙,岩体的原裂隙面有风化现象,所在孤石周边尚能见到风化迹象。因而在钻探遇见岩石时,如果是孤石,则不会见到裂隙,是基岩时,在规范要求的钻探深度内能见到裂隙的存在,所以,可以用有无裂隙存在来判别岩石是否为“孤石”。

4.3.4 间接判别法

遇到有孤石的地层,在野外钻探过程中,会见到以下一些现象:钻杆跳动特别历害;中途提钻采芯后,再次下钻,钻具无法到达原先位置;有时孤石较小,会跟着钻具滚动,钻探无法进尺,产生空转现象,一小段岩芯,往往需要钻探多次才能钻穿,钻探进度缓慢;同时钻孔可能漏水、漏砂,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有这些现象,应判明孤石的存在与否。

钻探时应严格控制钻孔密度及入岩深度,通过控制钻孔密度和深度,才能较详细地反映基岩面起伏情况,为判断是否有孤石分布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否则有可能出现孤石当基岩的情况。当桩基施工时,遇到岩面明显比周围高,或发现基岩面变化很大,可能为花岗岩孤石时,须进行补充钻探或进行超前钻探。

4.4 综合勘察方法

花岗岩地层中所存在的“孤石”,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不良地质现象,仅仅采用单一的一种勘察手段和方法是很难完全解决这项难度大、要求高的地质问题。应采用工程地质调绘与物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进行花岗岩“孤石”的探查。上述3种方法对“孤石”的勘察分别具有以下效果:工程地质调绘可以对花岗岩地下“孤石”可能发育的区域进行预判,从而指导物探和钻探工作区域的选取;钻探可以对局部地段(主要是施钻钻孔)地下“孤石”的发育情况、赋存特征、地质特征从竖向剖面上进行详细的揭示。但由于地下“孤石”的发育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宏观层面上钻探结果不能完全揭示“孤石”的特征;物探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对花岗岩的风化界面进行揭示,并为钻探布置深度提供指导,但对于局部“孤石”的地下发育特征不能准确揭示。上述3种方法各有其应用意义,因此对花岗岩“孤石”的探查可以采用以下综合勘察方法:首先,对花岗岩地段进行详细工程地质调绘,并按照发育和不发育两种类型对花岗岩地段进行分区;其次,针对地表“孤石”发育的地段,采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从宏观上掌握测区花岗岩风化界面的深度,为钻探深度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根据物探的指导性深度展开钻探工作,揭示局部的球状风化体的发育情况、赋存特征、地质特征,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数和处理意见。

5 花岗岩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及孤石含量的测定

5.1 土石的界定

在土石方工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土石的综合单价和计量问题,所以,应首先对土石进行界定,即哪些岩土可以划归到土类?哪些可以认定为石类?根据《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土方是指人工填土、表土、粘土、砾质土、松散坍塌体、软弱的全风化岩石,以及小于1.0 m3的孤石、岩块等,无需采用爆破技术而可直接用手工工具或土方机械开挖的全部材料。而石方是指用不小于165 kW推土机单齿松土器无法勾动,须用爆破,钢楔或气钻方法开挖,且体积大于或等于1.0 m3的孤石为石方。花岗岩地层中的“孤石”体积大多大于1.0 m3,因此应归类到石方中。

实际工程勘察场地地层一般都较为复杂,须开挖的土方和石方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土石方开挖量较大,所涉及的工程造价也高,土方和石方的造价又相差较大,所以必须首先解决开挖过程中土方和石方的分界问题.以便分别计算造价。实际工程中基本按以下方法处理:山体开挖到挖掘机挖不动的岩层时,进行山体测绘,测绘数据经过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三方确认认可后,已开挖的部分按土方挖运计费;剩余部分采用爆破等措施进行开挖的部分按石方挖运单价计费。

花岗岩地层一般是将残积土和全风化花岗岩层、可机械开挖的强风化花岗岩层按土方考虑,需爆破开挖的强风化花岗岩层以及中风化花岗岩层、微风化花岗岩层按石方考虑,同时,“孤石”量计入到石方中。

5.2 土石比专项勘察确定“孤石含量百分比”

土石比专项勘察应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即采用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相结合的形式,尤其是花岗岩地层需通过土石比专项勘察确定“孤石含量百分比”时。由于花岗岩地层所含“孤石”的特殊性、复杂性,导致采用一种勘察方法是无法查清孤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孤石含量的多少,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互为补充、互相印证,才能查明孤石在水平向及垂直向的空间分布规律,最终确定花岗岩每一地层的孤石含量。

5.2.1 工程地质调绘

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对勘察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为物探和钻探提供了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信息。并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岩性分层、地质构造线进行复核。

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对花岗岩地段进行分区,根据地表花岗岩孤石的发育程度,将工程区域分成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区与花岗岩球状风化不发育区。对于球状风化体发育区采用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的方法进行探察,而对于球状风化体不发育区采用以物探为主,钻探为辅的方法进行探察。

5.2.2 物探

物探方法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对花岗岩的风化界面以及埋藏孤石在横向剖面上的特征进行基本准确的揭示。物探方法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因各种物探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勘察场地都存在着显示相同物理场的多种地质体并存的不利条件。用单一的物探方法解释异常是困难的,因此在同一剖面用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共同工作,相互印证,综合分析,有利于排除干扰提高物探效果。勘察区覆盖层与下伏岩层存在明显的弹性波、电性差异,具有开展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等勘探的地球物理条件。花岗岩地层土石比专项勘察建议采取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布设物探剖面时(一般与钻探剖面一致),可以根据钻孔间距的大小在两相邻的钻探剖面之间增布1~2条物探剖面,用于探察钻探剖面间孤石的分布特征及孤石含量百分比。

5.2.3 钻探

钻探可以对局部地段(主要是施钻钻孔)的地下孤石的发育情况、孤石的赋存特征、地质特征从竖向剖面上进行详细的揭示,并为后续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岩矿微观试验提供样品。

山区或切坡地区料场的勘探线应垂直地形、地貌单元边界线及岩层的走向布置,平原或丘陵区料场的勘探线宜按网状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料场类型确定,简单的,100~200 m;中等复杂的(球状风化体不发育区),50~100 m;复杂的(球状风化体发育区),25~50 m。切方的高边坡勘察一般性钻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滑塌面,控制性钻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潜在滑动面至稳定层不小于5 m(进入稳定层的深度主要以查明支护结构持力层性状为准)。道路路基挖方区勘察、取土场勘察以及机场挖方区勘察其控制性钻孔应揭穿有用层底板或超过最大开采深度以下5 m~10 m。

5.2.4 土石方量、孤石含量的计算

根据勘察场地各钻孔勘探成果以及物探解义判释结果,可以确定花岗岩地层的岩土分界面及风化界面,采用方格网计算法、横断面近似计算法以及钻孔法分别进行场地土石方量的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比较接近工程实际的每一地层、每一风化层的土石方总量。

根据各勘探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示的孤石的埋深、层位、直径大小以及物探剖面所揭示的孤石大小形态特征,可以计算出每一横纵剖面(或物探剖面)上孤石面积所占每一岩土层面或每一岩土风化层面面积的比例,亦即为该剖面上该地层在水平面内单位延米内的孤石体积含量。依次类推,可以分别计算出横纵向每一地层或每一风化层内孤石的含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整个勘察场地的孤石总方量以及残积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中的孤石含量百分比。

对场地进行土石比专项勘察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各岩土层的孤石含量、孤石含量百分比以及土方、石方的总量,但勘察工作量较大,造价较高,勘察作业工期较长,在国内除了大型公路、铁路、水利及机场等需进行土石方的料场专项勘察外,其它工程较为罕见。

5.3 利用场地已有勘察资料和施工单位在现场所开挖的断面确定“孤石含量百分比”

5.3.1 利用已有的场地勘察报告对土石方量进行估算

场地没有进行土石比专项勘察,业主又不想多投入资金进行土石方的专项详勘,但有相关的勘察资料可以利用,业主就要求勘察单位进行土石方量的估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场地既有的工程勘察资料,对土石方量进行较为粗略的估算。虽然不能达到用土石比专项勘察计算土石方量的精度,但估算成果可以为业主、施工单位提供参考。

利用已有勘察资料的工程地质剖面图,采用横断面近似计算法可以估算出每一岩土层的土方或石方方量。

5.3.2 根据施工单位在现场所开挖的断面确定“孤石含量百分比”

由于有些工程没有进行过土石比专项勘察,既有勘察资料的勘探线距和勘探点距均较大,不能对地层的高低起伏以及孤石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满足土石方专项勘察的精度要求,导致现有勘察资料与实际开挖地层的岩土分界面、孤石含量百分比有较大的出入,需对现场所开挖的断面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对原来的岩土分界面、孤石含量百分比进行调整。

珠海横琴新区非示范段一期工程中心南路高边坡现场开挖揭露在残坡积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中含有较多的孤石,均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差异风化的产物,其岩性为中风化花岗岩或微风化花岗岩。为了确定残坡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中的孤石含量百分比,我公司对现场开挖断面进行了地质调绘与统计分析;对开挖所形成的岩石堆、孤石堆进行了实测;同时对原详勘和补勘报告工程地质断面中的可机械开挖部分与需爆破开挖部分的地质分界线进行了现场实测;对现场所堆积的孤石方量进行了实地测量。其中,开挖断面1各地层的孤石分布见图4,开挖断面1各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见表1,整个场地各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统计见表2。

表1 开挖断面1各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Table 1 Boulder content percentage for every stratum in the excavation cross section 1

其中,Ⅰ区为砾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较薄的地区;Ⅱ区为砾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较厚的地区。所统计的水平面投影区域与所开挖的断面绝大部分不在一处,在计算孤石含量百分比时均按几何空间的体积比来计算,最终的孤石含量百分比采用水平面投影孤石含量百分比和开挖断面孤石含量百分比的平均值来进行计算。

5.3.3 根据孤石含量百分比对土方、石方数量进行调整

根据各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计算出各地层所含孤石方量,从而得出整个场地的孤石总量,将中风化花岗岩和微风化花岗岩的石方量加上孤石总量即为整个场地的石方量。将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的土石方总量减去各相应地层的孤石方量,即为整个场地的土方量。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对整个场地的土方总量及石方总量进行粗略的预估,然后根据现场施工单位的开挖情况,给出各地层的孤石含量百分比,算出各地层所含孤石方量,从而可以对先前所计算的土方总量及石方总量进行调整,进而得出较为准确和符合现场实际的土石方量。其优点是不用进行专门的土石方专项勘察,省时省投资,缺点是必须等到施工作业开始后才能实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计价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表2 整个场地各地层孤石含量百分比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boulder content percentage for every stratum on the whole site

图4 开挖断面1各地层孤石分布Fig.4 Boulder distribution in varied strata on the excavation cross section 1

5.4 “孤石”方量的实际计量确定“孤石含量百分比”

在开挖前对原始地形标高进行测量,然后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对土方进行开挖,直到用重型机械不可开挖为止,所形成的界面即为土石分界面。土方挖方完成后,对形成的现有界面进行测量,用南方CASS地形地藉成图软件可以算出原始地面与土石分界面之间的中间工程量。在这部分工程量中含有大量的“孤石”,“孤石”埋藏在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中,其量应计入到石方中,对于直径较大的“孤石”可以采用破碎机破除,对于体积较大的“孤石”堆(球状风化体)可以采用浅眼控制爆破的方式进行解体。挖除的“孤石”可以堆积到一较大的场坪进行计量,或通过土方运输车按车数及每车所运方量直接进行计量。

现场对孤石方量进行实际计量,能够较为准确的测得孤石方量,但程序较为繁琐,需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地勘单位及造价审计单位等工程参与方多方现场确认,实际工程中也有采用这种计量方式的。

6 结论

(1)由于花岗岩地层有大量的孤石存在,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采用综合勘察方法与手段,首先,进行工程地质调绘确定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区与不发育区;其次,采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从宏观上掌握测区花岗岩风化界面的深度、各岩土层埋藏孤石的大概分布规律,为钻探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运用钻探手段揭示局部球状风化体的发育情况、赋存特征、地质特征,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数和处理意见。

(2)提出了在勘察钻探过程中,对孤石进行鉴别、分析的几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加以综合运用,互为补充与印证。

(3)确定土方总量、石方总量以及孤石含量百分比时有3种途径,一是可以进行土石比专项勘察;二是利用场地已有勘察资料和施工单位在工程区所开挖的断面;三是土石方的实际计量。3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地方特点以及工程实际酌情进行选取与考虑。

(4)通过引进“孤石含量百分比”这一参数对土方总量以及石方总量进行调整,基本解决了土石比的合理性问题,为工程计价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尺度与依据。

Xia Bang-dong.1995.General geolog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59-160(in Chinese)

Li Jian-qiang.2006.Wu Guang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in Shaoguan and Huadu segment spherical weathering granit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method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D].Chengdu: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22-23(in Chinese)

Li Hong-li,Zhang-Hua,Wang Chuang-bin.2010.Cross Kong Chao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in spherical weathering granite body in the survey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J].Engineering survey,8:88-92(in Chinese)

Liu Hong-yue.2010.Seismic wave CDP overlay technique in marine granite boulder survey applica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7(6):714-718(in Chines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fixed station,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of Hunan Province.2005.Highway engineering bill of quantities measurement rules[M].Beijing:The people's transportation out of this club:8(in Chinese)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Kunming.2001.Exploration ofthe naturalconstruction materialspecificationYS5207-2000[M].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6(in Chinese)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2007.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building material specificationDL/T 5388-2007[M].Beijing: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25(in Chinese)

Yu Xiang,Li Zheng-cai.2010.Drilling method to calculate proportional earthwork[J].Natural gas and oil,28(6):71-72(in Chinese)

Xia Ze-lin.2010.Using CASS software for calculation method of earthwork and stonework[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27(6):638-639(in Chinese)

[附中文参考文献]

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59-160

李建强.2006.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球状风化花岗岩综合勘查方法及勘探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2-23

李红立,张 华,汪传斌.2010.跨孔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勘察中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8:88-92

刘宏岳.2010.地震发射波CDP叠加技术在海域花岗岩孤石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7(6):714-718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湖南省交通厅.2005.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M].北京:人民交通出本社: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01.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YS5207-200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6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2007.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 5388-2007[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5

余 翔,李正才.2010.钻孔法计算土石方比例[J].天然气与石油,28 (6):71-72

夏泽林.2010.用CASS软件进行土石方数量计算的方法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7(6):638-639

猜你喜欢
石方孤石土石方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花岗岩孤石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珠海凤凰山东南角花岗岩孤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步道工程的影响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花岗岩孤石分布特征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
探析石方路基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
浅析地震波跨孔层析成像(CT)在地下连续墙孤石勘探的运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
土石方机械的春天已经来了,路面机械的还会远吗?
静爆开挖桩基石方的技术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