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道德救赎爱情

2012-02-11 11:49如梦令
百家讲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陶然亭真情爱情

如梦令

石评梅曾荣膺“民国四大才女”桂冠,可谓风光无限,奈何却是黛玉式人物:柔弱、敏感,且命运更为不济。黛玉一进贾府就遇到宝哥哥,虽说结局骨感,但过程绝对丰满,而石评梅遇到的却是吴天放。

吴天放是北大才子,英俊潇洒、儒雅风流,但揭去画皮,却是地地道道的劈腿男—吴君有妇,却对石评梅刻意隐瞒,奢想与其花前月下。石评梅情窦初开,用情太深,一旦真相大白,来不及抽身,只能落荒而逃,逃向独身主义的桃花源,直到在一次同乡会上遇见了革命者高君宇。

高君宇是石评梅的同乡,又是她父亲的学生,不过相貌平平,还有名义上的妻室。可石评梅却是一阵窃喜,她原不再奢望什么,如此这般正好,从此她可以经营冰雪友情。不料一来二去,高君宇却动了真情。在西山养病时,他题诗相赠:“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但石评梅刚从爱情海里死里逃生,怎肯再度涉险?何况吴天放就像感冒病毒,时不时地会在体内发作一陣。权衡再三,她只能婉拒。

对高君宇的爱情攻势,石评梅只有佯装不知,顾左右而言他。高君宇与前妻离婚,打扫神龛,静等女神的降临,石评梅不置可否;高君宇以不相爱毋宁死相挟,石评梅则答之以《宝剑赠与英雄》,鼓励他矢志革命。对高君宇有意无意施加的压力,石评梅唯有施展乾坤大挪移一一化解。然而,高君宇是情圣又是革命者,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毅力,虽荆棘遍地,怎会轻易言退?

不过如此这般折腾,于身体倒是一种损害。高君宇的体质本就很差,而这种欲罢不能的爱情又尤其劳神伤肺。看到高君宇抱病,石评梅自然感到痛心,但痛心却不能动心。甚至当石评梅患猩红热,高君宇呵护备至时,她虽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仍不吐口。高君宇无奈,但仍情深款款。后来他随孙中山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劫后余生,将两枚象牙戒指寄给石评梅,语气却不再坚持,而是一种妥协和无奈:“我尊重你的意愿,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洁白坚固,来纪念我们的冰雪友情吧……”

这份真情,石评梅自然懂得,但唯其懂得,才不能回应。情殇导致的独身主义只是借口,真实原因是:高君宇虽爱她,她却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爱高君宇。石评梅的身心,刻有吴天放太多痕迹,虽痛虽恨,骨子里却难以忘情;而高君宇是兄长类人物,亲切包容,她对他有尊重有感激有愧疚,要说爱,却未必。

直到高君宇患急性盲肠炎,石评梅抱愧探病。病中的高君宇反倒安慰她:“一颗心的盼赐,不是病和死换来的……”石评梅大为感动,一瞬间,她甚至下定决心,等高君宇病一好,就答应他马拉松式的求婚。然而,石评梅等到的,却是高君宇去世的消息。一切都太突然,她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只能木然地一遍遍谴责自己:她是凶手,是她害了高君宇!她悲怆她痛悔她愤怒,但她怎能穿越生死轮回,找到高君宇诉说迟到的真情?

死者安息,生者却从此不得安宁。她整理编纂他的遗文,继续他的革命道路,每周到陶然亭看他,流所有的眼泪浇灌他墓地的鲜花……直到三年后,她一脸安详,和他并葬荒丘。后来的事大家耳熟能详,高石之恋成为红色经典,成为革命传奇,成为人文风景……陶然亭内,两人塑像相偎相依,心灵的挣扎、欲望的冲突,都被善意地和谐掉了。

其实如果高君宇活着,石评梅仍然不一定选择爱他。与其说她爱高君宇,不如说她是在新旧交替时代,完成一种道德上的救赎,为高君宇,更是为自己。从这点来看,惊天地泣鬼神的高石之恋,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石评梅爱的,仍然不是高君宇,而是那个时代的投影。

编 辑/孙琼歌

猜你喜欢
陶然亭真情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风雨真情
真情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去菜市口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