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幕——“美梦”商人邵逸夫

2012-02-18 10:02郭树涵
中国新时代 2012年2期
关键词:台庆董事局邵逸夫

| 文 · 本刊记者 郭树涵

在邵逸夫缺席TVB 44周年台庆18天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董事局于12月7日用一纸公告给“交棒”传言做了答复:现年104岁的邵逸夫将于今年12月31日卸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职务。同时,董事局副行政主席梁乃鹏获委任为董事局行政主席,任期两年,邵逸夫妻子方逸华则继续留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至此,邵逸夫“交棒”终于告一段落。回想邵逸夫在TVB台庆的首次缺席和梁乃鹏在台庆会中针对“交棒”给陈国强传闻的回复,让人对这位深沉坚韧老人的做事风格有了更为深刻的体味。

长久以来,邵逸夫作为世界第一大华语商营电视台掌门人备受关注。与之相配,无论是在商业电视还是其他产业,邵逸夫的商业嗅觉和战略洞察力都远超同辈。他一生中多次力排众议,把企业带入到行业中曲折上行的新领域中。而尤为可贵的是,他总能协调各方利益,降低改革阻力。面对各执己见的众人,他总能编织一个“美梦”让他们欣然前往。他曾在公司招聘广告中这样描绘道:“本公司有感于当今电影水准之低,决心改良设备,引进新技术,发掘制片人。本公司已选址清水湾建邵氏之影城,急需如下人才:制片、化妆、剪辑、配音及暗房等,公司将与同仁并肩奋斗,同甘共苦!”

实际上,邵逸夫的传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优秀的技术专家;一个成功的公司领导人;一个旧规则的变革者。他让普通华人聚坐在一起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而这些节目中描绘的景象影响着香港和世界各地华人社区的民众,成了华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人邵逸夫

与别的技术专家相比,邵逸夫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全才(编剧、摄影师和导演),他游走在商人与艺术家之间,权衡着片子中艺术性与上座率之间的最优效率。邵逸夫说:“在香港,我永远用两只眼睛看一部电影,一只是‘商人的眼睛’,另一只是‘艺术家的眼睛’。”邵逸夫的这一举措使得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看懂片子的内容,引导了香港商业片的价值取向和行业潮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艺员训练班、明星廉价签约制度、建立大型电影城和跨国娱乐网、娱乐企业财团化等。他引发了香港乃至亚洲的电影、电视、唱片与地产的巨变,这对在香港与其竞争的公司来说是一场“噩梦”,但却被世界近千万影视迷所津津乐道。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邵逸夫把成功归结为:捱得苦、做事勤勉。著名导演张彻在他的书中回忆道,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的酒吧被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邵逸夫自己也曾说过:“我工作时间很长,一早就来(上班),很晚很晚才下班”。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印象深刻,但这并非是邵逸夫成为传奇的决定因素。2010年1月1日,与邵逸夫共同打拼半生的方逸华正式接过了TVB的权杖,TVB内部对其评价为:方逸华头脑快速、工作勤奋且事事兼顾,像极了电影人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研。

邵逸夫能够打造出现今亚洲首屈一指的娱乐集团,主要应归功于他能打破一切束缚的果敢决绝。从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拍摄首部粤语有声电影《白金龙》,到1957年只身来到香港,向政府购买清水湾一块面积为46公顷的土地,削山建造邵氏影城,再到其后与邵人的制片权交接,果断转做电视节目…… 无一不凸显出邵逸夫独到的战略眼光与乾纲独断的豪情。

影视迷对邵逸夫时期影片的迷恋令人惊叹,至今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坐在电脑前,一部部观看或解构当年的片子。除了邵氏和TVB,你很难看见仅仅因为对几部影片的感触相同,就彼此好感顿生几成莫逆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邵逸夫成了企业的图腾。一位喜爱TVB的年轻人李乐说:“每年能看到他(邵逸夫)台庆那天坐在那里,我就感觉一切都很美好、很踏实,仿佛一切都没改变过。”上个世纪整个影视业的重心多次转移,邵逸夫每次都很好地适应了历史潮流。

后邵逸夫时代

过去影视行业的创新往往从军事或者大企业的实验室里外溢到消费市场,但近些年来这个过程正在发生转变。一方面,普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抬升,影视创作人员已很难与普通人拉开差距;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向个人信息化转移,许多普通人家中的设备比他们办公室的还要强大,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通畅,使得很多新事物由个人开始。正因为如此,网络蕴含的内容已超越了人类过去的任一时代,人们的兴趣已从电视发生转移。

而在这次趋势形成中,邵逸夫与其TVB已显出暮态。长期的垄断与僵化结构已让TVB固步自封起来,而远远低于市场的演职员薪酬、日渐萎缩的业务平台,也让TVB不再拥有当年吸引“新生代”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仔细观察今年TVB的电视剧,就会发现TVB已陷入典型的“空心菜”人才格局,无论是《万凰之王》还是《法证先锋3》,都是“老戏骨”们撑场,而新一辈年轻演员却迟迟难以独当一面。近年来,TVB艺人纷纷北上,其中不仅有人气不高和有些过气的演员,还有佘诗曼、邓萃雯、郭晋安等曾被TVB力捧的明星。有人批评TVB处于温水煮青蛙境地而不自知,此言有失偏颇,在邵逸夫选择听从人生局限后,已没有人再具备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能力。

内部出现问题,外部市场也正在变得更加糟糕,或许,明年TVB在香港长期垄断的地位就将被打破。今年6月,《苹果日报》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报导,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已决定向“电讯盈科”、“城市电讯”及“香港有线”三家公司发放免费电视牌照,如无意外,香港免费电视台将在年内由原来的两家(香港无线、亚洲电视)变为五家,其中由“电讯魔童”王维基创办的城市电讯,以及“小小超”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都拥有深厚的财源背景和锐意进取的管理层。随着邵逸夫的离去,T V B影迷最后留恋的印记也将消逝,TVB将逐渐被拉至与其他四家电视一样的起点。

邵逸夫营造的近一个世纪的“美梦”,正在逐渐醒来……

猜你喜欢
台庆董事局邵逸夫
广东省家居业联合会换届 香江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强当选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团主席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邵逸夫:告别香港影视的流金岁月
邵逸夫的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