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实现

2012-03-02 08:27覃秉金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政课高职

摘要:

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更是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文化成果如何在高职院校中传播,如何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是高职院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职;思政课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覃秉金(1963-),男,广西南宁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国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政”,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都是以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先导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之光点燃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熊熊烈火,开创了近代欧洲的文明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走向新生的划时代开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文化阵地,归根结底是由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1]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人类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体现了对人类发展史的预见性,引领着广大人民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加以科学运用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凝聚与激励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同时,一种先进文化,必然是在先进的理论或思想的指导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际格局呈现多样化趋势。国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日新月异,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导致了意识上的全球化,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趋向开放、理性和多元化。然而,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突势必会对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高职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以战略的眼光全面、科学地分析机遇与挑战,放眼世界,融会中西,在激浊扬清中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崭新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2]目前,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形态的淡化

当代高职学生是社会中最能敏感地触及到社会、思想与政治变革的人群之一,思想意识形态的演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直接和敏锐。而现今的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于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没有认识到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自身所应当具备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符合国家社会发展方向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以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来熏陶所有在校的高职学生,使高职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政治信仰。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淡化意识形态的现象,淡化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得不到应有传播,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理念的固守

长期以来,主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是一种文本发展观。所谓文本发展观就是以教材为本,从理论出发的发展观。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备课而忽视“备学生”;只重视讲抽象理论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只强调对文本的阐释而忽视社会实践等等。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学生的积极情感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区学习。”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脱离

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课堂,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必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来创新教学方法。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

(一)扎根思政课实际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4]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比较注重实用价值。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产物。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渠道之一,其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而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也要在实践中传播出去。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教育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思想上升到宏观认识、理性认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政治性,满足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的理解和领悟不断地深化原来掌握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且能够激发起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实践锻炼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学有所用,乐在其中,才可以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需要在大学里成才,而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历练。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各种专业的学生,承担着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授课方式上,必须要改变以往偏重理论教学的模式,逐步地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满足学生认识社会、接收新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习目标,培养良好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丰富知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主动取长补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情况中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关注学生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是用人单位引进高素质员工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但以往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总是从较高层面出发,强调国家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不需要,即使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效果也难以体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层次,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入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中,贯彻理论课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与世界接轨的前沿信息资讯。对于刚刚踏入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他们对整个社会、整个环境都充满着好奇心,迫切的希望能够从课堂上、社会活动中获取他们所需要、所必须知晓的知识,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使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让学生意识到要在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总要求下不断地塑造自己,才能在实现社會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教学方法改革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联系实际不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运用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当下国际国内形势的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面分析社会现象中渗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逐步让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职思政课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坚定对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去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具备明辨是非曲直、做人做事的能力,这应该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迟成勇.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周来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政课高职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