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成就王者之道

2012-03-09 05:12陈柳钦
产权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原油期货储备原油

■ 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0733)

原油期货成就王者之道

■ 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0733)

中国作为石油出产和消费大国,推出原油期货酝酿已久。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确立,为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012年1月,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提出要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原油期货已被监管层确定为2012年主推的期货新品种。监管当局希望以中国进口量最大的中质含硫原油作为期货交易标的,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事实上,包括2006年重新开业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及2009年底创新性推出原油现货连续交易的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还有2011年11月底首先推出93号汽油电子交易的厦门石油交易中心,均走在迎接原油期货“王者归来”的梦想之路上。

打破石油市场垄断,广泛吸引市场参与主体

原油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开放、竞争的石油市场基础之上的。世界上国家内部的原油现货市场基本上都是垄断市场,由国家石油公司或跨国石油公司垄断,市场主体相对缺乏。这种市场格局下,别的石油企业很难真正进入,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原油期货能成为商品期货交易中最活跃、运行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必须依赖发达的现货市场,因此我国要建立健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就要吸引国内外广泛的市场参与者在这里进行交易。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研究显示,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有40%的贸易者,37%的生产者以及23%的投资者。

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是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基本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原油生产、炼制和进出口体系,其它原油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这几家公司,因此我国的原油现货市场主体相对缺乏。依据国际经验,没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市场很难做大,更难以形成全球的影响力。因此,只有打破垄断,使其它石油企业进入石油市场,形成三大石油集团、石油消费企业、各级经销商、石油贸易企业以及期货交易所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打破石油市场垄断格局、加大竞争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三大石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促进石油市场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市场现货流通量,促进石油现货市场的形成,为石油期货市场的形成提供现货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

另外,要建立在亚太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就要吸引国内主要石油公司以外的其它国内外石油生产、加工、贸易以及消费企业来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除了石油相关企业外,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的期货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到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在所有的这些参与者里面,尤其要重视跨国石油公司的参与,鼓励它们进行原油的实物交割。具体来说,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外国公司(石油公司和投资机构)、外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中国法人)、中国公司、中国自然人。因此,要发展原油期货市场,解决方案是放开市场,进行石油行业体制改革,让更多的民营、外资油企进来,让市场活跃起来。但这涉及到相关方的种种考虑,并可能导致与垄断油企更深层次的博弈。如果将解决问题寄望于这个层面的博弈,原油期货市场要推出将面临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至少短期内很难推出。

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机制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目的不是要设立一个“境内投资者的交易市场”,而是要建立一个能吸引境外投资者、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的市场,提升中国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力。因此,一方面要着力建立开放、活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评价期货市场运行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交易是否活跃。大量频繁的交易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及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内期货交易容易正确估值,具有规范的市场监管;而场外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比场内交易更加灵活,吸引更多信用较高的国际参与者和实力不均等的中小参与者。场外交易不仅能够活跃市场,还能倒逼场内交易建立更完善的交易体系、制定更详尽的法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如果参与交易的公司只限在国内注册、以人民币结算、交易标的仅限于国内品质较高的成品油,可能会使这对于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适度地控制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对国际资本、国际石油市场的开放程度,对实现“争夺定价权”的目标同样至关重要。海外投资机构、国外成品油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流失。只有市场交易和投资水平达到一定活跃程度,才会发挥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真正实现争夺原油定价权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中国在时区上与欧美作息时间有差别,外资最初可能会持观望态度,等待交投比较活跃后再选择进入市场。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要想克服时区劣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参与者,必须减缓货币政策监管压力,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另外,在期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审慎地规划和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包括选择交易标的、标价货币、交割条件、准入规则以及披露和报告规则等。通过这些规则的引导和其它有效措施的配合,限制市场投机因素,

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石油,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的美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商品。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动荡、国际能源供给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石油安全以及可能导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能源需求仍将高速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持续增长,石油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能源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2020年左右将达60%)。因此,要保障我国石油的有效供给,从而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进而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提高防范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

目前,由于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石油储备量不高,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45%,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差距巨大,石油储备不足的问题明显,这与我国经济地位和能源需求是极不相称的,也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进一步增大,石油储备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显。如果不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到时我国将难以保证石油的有效供应。而按照国际能源机构制定的标准,当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7%时,就是能源安全警戒线。因此,不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快推进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研究表明,石油储备是当今世界防止和减少石油供应中断危害的最可行、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因此,及早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相比,尽管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步伐很快,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完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速度将很难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尽快发展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国内外石油生产商、炼油商、贸易商积极参与,扩大我国在亚太地区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亚洲石油交易中心的建立。同时,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交割库的建设,这些仓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商业储备,可成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中有油,心中不慌”,从目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看,为强化国家石油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保证石油的不间断供应能力。由于石油战略储备是和市场直接挂钩的,与市场运作衔接,因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将有助于完善整个制度。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利用庞大的石油消费量,发展和完善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大量原油现货在中国交割,这样国际原油贸易商将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将原油主动运往中国,这不仅可大大节省原油进口的运输和存储成本,还可以为中国原油战略储备提供部分基础,同时加快中国商业原油储备的建设,减轻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压力。因此说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和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相辅相成。

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保护好市场、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成熟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保障和支持,而我国的这些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加快体制改革,促进资本流通和金融开放,实现石油金融一体化。

石油金融一体化,指借助金融的支持,使石油企业可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通,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和规避经营风险。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利用金融资本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另一方面要利用金融政策规避国际经营的风险,特别是融资风险。企业必须广泛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支持。

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期货品种的活跃程度有很大影响,国际性的市场与这两点密不可分。原油期货可能会带来境外资金流入风险,如果希望原油期货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放开相应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定价权也是伴随着它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崛起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绝非一蹴而就,一两年就能获得的权利。比如美国,它的定价权也是随着它的石油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其它衍生品市场联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定价权体系。从国外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发达和产量全球领先是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国内原油在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两方面都还尚未成熟,目前应大力推进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原油产量提升。我们要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深化原油与金融领域的结合,成立原油投资基金、原油现货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能源衍生品,为我国投资者通过原油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必要渠道,同时通过我国自己的金融力量影响原油价格,减少国际资金对原油价格炒作所带来的恶性通胀等不利影响。

多视角择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元处于贬值的状态,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石油绝大多数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美元贬值使得油价攀升。当然原油价格暴涨并不都是美元贬值所致,但自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就与石油画上了无形的等号。当时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它成员国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确立其全球货币的霸主地位,目前约有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世界贸易和各国中央银行储备2/3的比例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

诚然,“石油美元”在石油贸易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随着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调整,其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世界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世界各国对美元信心不足。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靠虚高的油价换来贬值的石油美元,国家财富大幅缩水,部分产油国已经提出并开始尝试在石油贸易中放弃美元,转而采用其它货币或一揽子货币,石油美元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元现在已不能作为良好的计价单位反映石油市场供求和均衡价格,而且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导致美国项目利差上升并最终引发涉及欧美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方式。而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亦可算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我国汇率政策已经在逐步改革,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4月16日起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由0.5%扩至1%,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为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做好铺垫,同时也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此外,人民币与美国适当脱钩正处于进行状态,产油国也已经产生了多币种结算的强烈需求,一些产油国也愿意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用。当今全球贸易量近70%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同时美元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外汇储备。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及最终成为全球的国际储备,将有助于保障我国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可以预见,如果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推出后,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扩大,交易需求不断增加,人民币流通率以及应用范围也将随之扩大,进而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与原油期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国家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逐步建立石油金融的人民币体系,从而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我国石油交易价格的波动风险,提高我国石油供给安全,而且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货币地位,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有助于人民币成长为世界货币。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油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

猜你喜欢
原油期货储备原油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中国版原油期货能走多远?
原油期货搅局者
如何利用原油期货在能源三角不可能中避险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突破8000万吨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