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2012-03-15 10:19谭红
淮海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失败率孕产蜕膜

谭红

药物流产是用药物而非手术终止早孕的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被认为是安全、有效且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在我国临床应用已20余年,文献报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中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已达90%以上,但仍有6%~10%的失败率[1]。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的使用及提高完全流产率,笔者收集了328例健康妇女在我站门诊行药物流产失败32例的孕妇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328例为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计划生育指导站就诊,本人自愿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7.8岁。停经时间≤49 d,尿HCG(+),停经前3个月有规律的正常月经周期。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不超过50 d,未放置宫内节育器。B超检查示宫内妊娠,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出血性疾病及前列腺素使用禁忌证。

1.2 用药方法 患者第1天上午9:00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21:00口服米非司酮25 mg;第2天上午9:00口服米非司酮25 mg,晚21:00口服米非司酮25 mg;第3天上午9:00口服米非司酮25 mg,10:00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服药前后2 h禁食水,留观6~8 h,注意观察孕妇的全身情况和反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孕囊排出时间、大小和出血量。

1.3 评价标准 药物流产失败的判定标准:用药后未排绒毛和孕囊;或留院观察过程因出血过多或时间过长而行清宫术;用药10 d后仍有阴道流血、子宫维持原状或继续增大或血HCG水平下降不明显,B超检查发现宫内仍有残留物需行清宫术者。

2 结果

本资料328例中药物流产失败32例,失败率为9.76%。药物流产失败与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数≥3次、有剖宫产史、孕囊大小≥2 cm、子宫位置后倾后屈、有慢性盆腔炎疾病密切相关,与停经天数增多、孕前经期长有一定关系。不同因素药物流产失败情况,见表1。

3 讨论

药物流产是女性受孕后常选用的一种终止妊娠的方法,目前药物流产主要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作为常用的方案。前者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后者使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药物流产是一种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少或反应轻,效果肯定的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方法,但仍有它的局限性,与人工流产比较尚存在完全流产率低等问题。本组资料药物流产失败率为9.76%,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年龄 年龄≥35岁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者。年龄越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上取宫内节育器内膜损伤增多,越易导致药物流产失败。有文献报道,患者年龄偏大,可能存在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药流失败率越高[2]。

3.2 孕产次数 本组资料观察表明,有孕产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未孕产妇,孕产次数越多,药物流产失败率越高。人工流产术后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机械性损伤,术后可发生子宫内膜炎,再次妊娠后蜕膜发育不良致胎盘粘连,流产次数越多,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感染的机会就越多,导致胎盘粘连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次妊娠行药物流产时蜕膜不易彻底排出,致不全流产[3]。提示对有人工流产史尤其是流产次数多者,一旦选择药物流产应特别注意阴道流血情况,及时清宫,并适量使用缩宫素。

表1 不同因素药物流产失败情况

3.3 有剖宫产病史 本组资料显示,有剖宫产病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有自然分娩者。剖宫产术后由于子宫瘢痕及粘连,致使局部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不良而发生胎盘粘连、植入使宫腔形态、子宫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使胚胎组织不能及时顺利排出,导致不全流产,因此对有剖宫产史者,应慎重选择药物流产,一旦选择应密切注意其阴道流血的情况。

3.4 孕囊直径 药物流产中孕囊的大小与药物流产成功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本资料显示,孕囊直径≥2 cm时成功率相对较低。一方面,孕囊越大,卵巢分泌维持妊娠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也越高,对孕期较长者,同一剂量的米非司酮不能有效抵消高浓度孕酮的作用造成药流失败;另一方面孕囊越大,妊娠物体积增大,需要更强更久的子宫收缩才能迫使妊娠物与宫壁完全分离并排泄,可是体积增大的妊娠物即使妊娠物与宫壁完全分离也不易排除体外。有文献报道,孕囊越大,脱膜越多,在孕囊排出后常存不等量的蜕膜残留[4]。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流产失败的发生率,也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几率,继发感染将导致再次妊娠药物流产时蜕膜、绒毛组织与子宫壁粘连且导致药物流产不全和失败。因此一旦确定宫内早孕,要药物流产者,应尽早进行,而且药物流产后出现出血多或时间延长时,应考虑B超检查,必要时行清宫处理。

3.5 子宫位置 本组资料显示,后倾位及后倾后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前倾位、水平位子宫者。后倾位及后倾后屈位置子宫的宫腔与宫颈之间产生一定的角度,造成产轴不正,缺乏节律性收缩[4],而且后位子宫的宫腔轴线弯曲向后,而骨盆轴方向弯曲向前使宫腔内容物排出较前位子宫困难,给胚囊排出造成障碍,导致药流产失败[5]。而前倾位、水平位子宫者,由于重力的关系,脱膜及孕囊容易排出子宫。

3.6 停经天数 因停经天数越长,体内孕酮水平越高,越难以被米非司酮拮抗,孕囊越大,越难以从宫腔排除体外。停经40~49 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停经35~40 d比较,随着停经天数增加,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加。

3.7 经期长短 正常经期>5 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显著高于≤5 d者,由于经期较长,子宫内膜修复缓慢,子宫内膜容易感染,蜕膜不易从宫壁脱落所致。

3.8 合并慢性盆腔炎疾病 合并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者其子宫内膜多有炎症,蜕膜多与子宫内膜粘连可能导致药物流产时蜕膜不全脱落、滞留。因此,药流失败可能性较大[6]。

通过对导致药物流产失败原因的分析,药物流产失败与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数≥3次、有剖宫产史、孕囊大小≥2 cm、子宫位置后倾后屈、有慢性盆腔炎疾病密切相关,与停经天数增多、孕前经期长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行药物流产之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及禁忌证,充分分析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慎重选择流产方式,建议育龄妇女必须落实避孕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流产,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风险因素。

[1] 黄爱琴,余红梅.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22-3223.

[2] 何 雯,胡金蓉,王月芳.药物流产失败140例原因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2):487.

[3] 赵淑萍,娄 霞.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索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312-313.

[4] 周跃花.药物流产致不全流产原因及临床处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1):72-73.

[5] 储勇伟.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90.

[6] 王完英.影响药物流产因素的探讨[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 (3):200-201.

猜你喜欢
失败率孕产蜕膜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蜕膜组织T细胞和B细胞失调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失败率33%
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对育龄期女性外周血Treg的影响
把失败率99%的事坚持做它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