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命教育”写作指导及佳作示例

2012-03-18 11:37何斌师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材料

何斌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女作家铁凝认为,文学应当有能力温暖世界。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③近年来,校园命案频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2003年的马家爵事件骇人听闻;2007年1月四川绵阳市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检验班副班长林如(化名)遭受同学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凌辱;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酿出惊天血案,朔州高中高一一名16岁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④报载: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某为了证明狗熊是否真的愚笨,竟然多次用火碱与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数只狗熊;上海某名牌大学一研究生在不长的时间内虐待、遗弃、杀死近二十只小猫;某大学医学部五年级一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教室继续学习。

⑤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多项组合材料的材料作文。所谓组合材料,是指若干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对于这种类型的一组材料,我们要着眼于对照比较,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从而提炼论点;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同”,从而提炼论点。这里的五个材料,头两个是名人名言,中间两个是反面材料,最后一个是正面事实材料。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两个反面材料都是伤害践踏生命的事实,另外三个材料都是正面信息,②⑤都包含有“教育”、“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材料①含蓄一些,没有点出,说的是文学应该具有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教育熏陶力量。通过这样一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反面材料中所反映的事实不就是缺少“生命教育”的恶果吗?这样,这个组合材料的用意也就明显了,那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的立论就会基于“生命教育”这一点生发,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议论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话题,都是合乎材料题意的。比如这样一些立意就切合材料:敬畏生命,从教育开始;教育——为生命系上安全带;让教育为生命护航;让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尊重生命,从“心”开始;生命之爱,人格之本;育人先育本;绽放人性之花;至善若水,人性如花;生命诚可贵;让善良为生命着色……

如果不懂得组合材料的立意方法,不知道通过比较分析异同来立论,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偏离题意。如有的谈“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的议论“诚信”、“尊重”、“谦逊”的价值;有的单谈“教育”的重要性,而未顾及到“生命教育”的限定;有的议“我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的泛泛而谈“成才先成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的论“学做真人”;有的单纯地赞美生命的坚韧,写“生命的礼赞”,通过胡杨林、酸枣树、草木树叶的例子“向生命致敬”;有的议论“生命因追求而美好”;有的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有的大谈“文学的力量”;有的居然说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空谈“教书育人”,质问教育……

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立意出现这样一些偏离题意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用相应方法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我们材料作文的基本能力。

【佳作示例】

让生命柔软如初

郭小路

孟子说:“无仁爱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四心”,你才有资格被看作是一个“人”。

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校园暴力事件,一桩桩惨不忍睹的虐待动物的悲剧,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楚楚衣冠下被扭曲、撕裂的人性。公众的唏嘘、愤怒和斥责形成一股巨大的震荡力,我们的教育被摆放到显眼又难堪的位置,接受世人的针砭和抱怨。

客观地讲,“生命教育”的缺失,的确让一些孩子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升学的高压之下采取了极端的宣泄方式。但是这种变异,毕竟只是特例,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摊在“中国的教育制度”身上,是否有些偏激呢?

让我们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我们周围吧。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林如被殴打的现场,你会冒着被一起报复的危险去阻止这场暴行,还是会明哲保身,悄然走开?如果你遇见同学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你是会站在受欺负的同学一边,还是任凭事态发展,全当没有这回事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恐怕会选择少管闲事。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顽童一脚踩死一窝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是我喜爱蚂蚁,想把它们捉了回去玩乐,而是害怕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凶残之心会日渐膨胀,将来驾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残害无数的人民。”很多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并不需要犹豫,只是出自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我们的冷漠并非天生就有,只是经历了太多的“事不关己”,渐渐丧失了去维护善良的动机。

“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相互交往中产生,需要自我反思,需要一些勇气和单纯。如果一句话,会伤害他人,那就不要说;如果一个举动,会刺痛别人,那就不要做。生活的春风,需要阳光来策动;人性的主流,需要柔软的温情来占领。遇见残忍不公的事,为之感到痛心,只是一种感情;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去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世界的温暖,需要你我的真诚。再勇敢一点,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让生命,柔软如初。

[点评]文章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既分析了缺少“生命教育”事实的教育因素,同时又深入剖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质问:“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在作者看来,“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如果人人具有“真正的善良”来“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人们都真诚勇敢地“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那么,作者的愿望就会实现:让生命,柔软如初!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引证恰当,例证典型。再加上语言的精练生动,行文的连贯流畅,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给生命一个怀抱

陈扬帆

教室外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草,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出一片葱笼的绿意,弱小的生命在呵护下依然生机盎然。生命,本应在这般温柔和煦的世界怀抱中自由生长。

然而,马家爵事件的血痕还未褪去,山西朔州郝老师的生命又在学生刀下凄然逝去……本应宁静和谐的校园却与暴力血案联系在了一起,生命的花朵还未绽放便凋零于粗暴之中。是什么让孩子也拿起了仇恨的刀锋,划出鲜血的悲剧?面对众多校园暴力事件,令我震惊的是孩子们对生命的漠视。如果凌辱同学成了游戏,杀害老师只是由于不满,还有对动物的残忍虐杀也只是出自好奇,那么,生命的尊严何在?如果生命成为随意践踏的泥土,就绝不会绽出温暖大地的绿意,而只会更加冰冷地嘲笑着世界的残酷。

也许是游戏中司空见惯的杀戮场面让人心日渐麻木,也许是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阻断了人们与自然的接触,也许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漠视生命的借口!

奥斯维辛的土地上,野菊花依然绽放成殷红的伤口,那是深深刻在人类心灵上的伤,轻轻触碰都会痛。可如今的英国中学生却有百分之八十认为“奥斯维辛”是一种啤酒或面包的名称!时光淡褪了记忆,却不应该淡褪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如果一个人只停留于对自我生命的满足,那么他的人生会是多么狭隘而冷漠,又将酿成多少漠视生命的悲剧!而曹文轩的《草房子》那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却以童稚的心灵给了草地上孤独的老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慰藉,给了小女孩纸月坚定的陪伴。他调皮却天真,给草房子中的人们如此多的欢笑与幸福。他的怀抱也许很小,心却很大很大,足以给这个有点冷漠的世界一个温暖的拥抱。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始终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回归温暖祥和的净土。无论是中国古代对“孝”的推崇,还是近代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都是对生命的重视,尊崇其来源,重视其去向,给生命完整的呵护。而时至现代,我们更应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去聆听每一个或许弱小的生命的心跳,感知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在心与心的呵护中自由飞翔!

如果生命是一声鸟鸣,那么它应在春的呢喃中鸣叫绿意;如果生命是一缕清风,那么它应在树的抚摸中传递清凉;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它应在大地的怀抱中安然抽芽。给生命一个温暖的怀抱吧,它将赐予世界更多美好!

[点评]“给生命一个怀抱”,多么形象的标题。作者由植物联想到人类,指出生命本应在温柔和煦的世界怀抱中自由生长。文章针砭暴力与血腥,剖析原因,从历史到现实,由社会而文学,挥洒笔墨,论证了自己的思想:“感知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在心与心的呵护中自由飞翔!”从论证方法来说,文章在例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让思想鲜明突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生命需要支撑

邹志睿

有一则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一位佛陀见一只蝎子落入水中,便随即将其救起。不料,蝎子反蛰他一口,但他依然将蝎子放生。有人问他:“蝎子蛰人,你为什么还救它?”佛陀笑曰:“蛰人是蝎子的天性,善良是我的天性,我为什么要因它的天性而改变自己的天性?”生命之爱,本应如此美丽。善的天性,本应让我们与万物和谐共处,让蔚蓝的地球呈现一片勃勃的生机。然而,事实怎样呢?

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鹿茸高档补品,鹿园里的工作人员在鹿的挣扎中硬生生地割下鹿角,欣喜若狂;我只看见,因为需要熊胆取汁,养殖人员在熊的痛苦呻吟中获取胆汁,心满意足;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龙虎宴,餐馆老板想方设法运来一车车流浪猫狗,沾沾自喜。是什么,泯灭了人类的良知,将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随意玩弄践踏?又是什么,让人抛弃“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准则,狠心虐杀昔日与自己为友的生灵?仅是利欲熏心吗?仅是唯利是图吗?我还看见,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已经忽略了生命的本质,仅以物质填充弥补人类空虚的心灵已无法以生命教育去涤荡人们内心的浑浊。

这种厮杀仅在强大与弱小之间吗?不,它还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句口角,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声埋怨,可以引发一场漫骂;一个眼神,可以引来一场扭打。当年少轻狂的学生用刀捅向郝旭东老师时,当为了娱乐一群学生逼着班长林阳罚跪唱歌时,人性的残暴,血腥似魔鬼般张牙舞爪地猖狂,令人对这充满变异的世界望而生畏。人的灵魂已经在物质的蛊惑中消磨得所剩无几,对于生命的教育,却造成了一个大大的缺憾。我们还没有醒悟吗?

哲人说过:“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而生命的教育,不正是使人挺起脊梁,面向阳光生活的有力支撑吗?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那是鲁迅用笔杆拯救国人苏醒的心灵鸡汤,那也是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5万毫升的救人之源。当还有这些代表着生命力量的光和热在不断发光发亮时,我们还能执迷不悟吗?我们还能沉溺于物质的浮华中颓靡堕落吗?

生命,需要支撑,需要我们摒弃心中的琐碎,如那个佛陀般,为各自的生命旅行让出一条光明之道。

[点评]文章讲故事、谈感想,摆现象、显质疑,有反面鞭挞,有正面讴歌,对比鲜明,论证有力。和尚的例子显示了生命之爱的善良天性,与现实中的践踏生命的现象判若云泥。在鲜明对比的基础上,作者引用哲人的名言“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点题,辅之于正面例证,揭示出生命教育应渗透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鲁迅的“心灵鸡汤”、郭明义的“救人之源”等,阐述了自己的思想。结尾照应开头,强化论点。标题即是文章的论点,入题自然,结构完整,句式灵活,语言优美。

为生命指路

何昕昕

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

他最终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于是他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巧一边有位白须垂胸的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入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搬完车子,老人一定要留他吃饭,之后又不断地请他帮助植林带、修水渠、种葡萄……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你现在可以死了。”然而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一切鲜活明亮生机勃勃的事物,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让他舍不得。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老人的所作所为,看似是为了自己,却在无形之中让绝望的年轻人意识到生命的美好,为一个本不该过早凋败的生命指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前路。

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因为一名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就恨铁不成钢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激动之中急不择词:“你又矮又丑又笨,以后做什么都做不成,就连做坐台小姐都没有资格!”结果,本来一贯性格开朗的女孩受不了这种刺激,给这位老师留下了一封遗书:“……老师,就像您说的一样,我以后什么也做不了,就连做坐台小姐都做不了。这个世界很快就没有我了,我再也不会给您添麻烦了。”然后,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如一片树叶从学校8楼飘了下去。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从此发奋图强。然而她忽略了生命的脆弱,没有意识到过激的言语就好似往生命之花上浇开水,就这样,一片苦心酿成了一场悲剧。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当今社会,没有战乱,物质丰富,可人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却越渐淡薄。老师家长批评孩子动不动就是“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不去死”,朋友之间开口闭口“你要死啊”,虽说并未当真,但随着校园暴力、残害生命等一系列事件的频繁发生,足以证明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人心冷漠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若不采取措施,越来越多的悲剧将一一呈现。

像老人一样为生命指路,勿如急中丧智的老师般用开水浇伤生命之花。人活着就是一种美好,感谢生命,珍惜生命,保持这份美好,别让它化为永久的遗憾!

[点评]文章说故事,讲道理,行文如风行水上,生动自然。作者先讲了一个忧郁的年轻人的故事,然后议论肯定老人的行为是在“为生命指路”,点明题意。接着由正而反,再以“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急中丧智的教育例子,形象地针砭这是“好似在生命之花上浇开水”。两个故事所呈现的教育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接下来引用泰戈尔的话,为后面的议论张本。第八段摆现象,谈危害,指出“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人心冷漠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议论切中肯綮,振聋发聩。结尾回应前文,绾合作结。标题形象新颖,简洁传神。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生命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材料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