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12-03-20 11:24杨开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企素养职业

杨开勇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形式。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指出:“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1]。有利于学生较为直接地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团队合作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经营理念和传统信念,它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仪式以及文化网络等核心要素构成[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与管理哲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它包含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志、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发挥着巨大的功能[3]。

1.2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使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一,激励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引导作用,引导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规定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第三,凝聚作用,在员工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员工汇聚一起形成一种向心力。第四,协调作用,员工个体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协调,达到和谐运行。第五,规范作用,通过一种内省,产生自律意识,遵守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第六,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 企业文化视角下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2.1 一般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4]。职业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是综合了学生个人观念、思想意识、行为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是职业素养的内涵所在,整个的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提高,是一个“内化”的隐性过程。职业技能是学生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比较容易学会,是一个“显见”的显性过程。正是这种“内化”的隐性和“显见”的显性过程形成了学生个体的综合职业素养,隐性的职业素养支撑、决定着显性的职业素养。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一般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反映了当前企业对于职业人的要求,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

2.2 企业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企业文化形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员工的职业素养。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同样以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有着要求。

(1)团队意识,在企业生产、服务过程中,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己的分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接受任务,到生产过程,到任务完成,所分担的部分都应保质保量完成。人不同于机器,有喜怒哀乐,有情感、情绪。能够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因为从事这项总任务的人都要具有团队意识。企业文化对于高职学生这项职业素养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摒弃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观念。

(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敢于抛弃旧观念、旧思想。创新精神提倡敢于闯,不怕犯错误。创新精神要求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企业需要发展,需要成长壮大,每一步都需要有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下,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所具有的先决条件,思想不受禁锢。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敢于提出新想法,新看法,是企业新鲜血液。在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上,尤其是发展中企业对于这一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3)竞争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竞争无处不在。在学校,各项考试、比赛中有竞争;学生干部当选有竞争;奖学金评定有竞争。在企业文化上同样需要竞争意识。竞争可以给学生自己带来机会,带来上升空间。竞争可以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竞争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易,甚至看到市场的残酷。企业文化中要求学生要有这一职业素养,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保持成长的动力。

(4)敬业精神,对企业忠诚,对事业敬业,是每一个企业对员工要求,只有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才是企业认可的合格的职业人。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敬业精神的人为之打拼才能发展壮大。对于高职学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是关键。敬业精神是衡量学生价值的一把尺,这尺丈量的不仅仅有利益,还有奉献。从对企业的奉献、情感的满足,得到从事该职业的快乐,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人生的意义。

3 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特征之一就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培养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在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充分体现职业的和技术的教育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既要重视校内教育、课程教学,更应注重校企合作,追求校内课程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的有机交融,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有利的环境。

3.1 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进校园,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院校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全方位提升校企合作内涵,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企业文化在学生在校职业素养提高中发挥作用。

(1)科学合理命名校园内道路、楼宇。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很多院校扩建或异地重建了校园。新的校园中楼宇、道路的命名可以作为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个载体。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名称来命名道路,也可以是一个知名产品来命名一幢楼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道路、楼宇的命名要保持协调和统一,要有内涵,有意义。一方面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服务。

(2)探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内涵的共同点。文化的作用是服务于组织的发展,校园文化如此,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服务于员工的发展。从中找到两种文化的共同点,抓住共同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终身学习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当今社会从机关到企业,都在强调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学习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5]。校园文化中必定有学习的内容,可以认真考虑两种文化的共同点,都是要求员工或学生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也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

(3)深度融合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气息浓郁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决定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打破固有的专业培养模式,按需培养,全方位提升校企合作内涵,挖掘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可以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由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设置和考核标准。根据企业文化的方向,制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可以在课程活动上安排一些拓展训练,组织有竞争项目的比赛内容。

(4)加大投入,引企业文化到“校中厂”,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真实的环境。在校企合作情况下,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进入企业的环境实习,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投入,按照企业要求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将企业的要求在校内实现,将企业文化上墙,管理制度造册。课程安排上按照制度要求,对学生按照员工标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如:汽车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在校内按照汽车4S店标准建立实训中心,课程教学上采取项目引导,模块化教学。在理论讲授之后,实训环节完全按照岗位要求进行,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3.2 校企合作,学生进企业,落实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使学生尽快转变成职业人,缩短适应周期,不仅仅需要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管理制度进校园,还需要让学生进企业,切实体会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锻炼与成长,提高职业素养。

(1)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的意识培养,改变教育理念。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中,采取“一师一企业”制度,教师跟进管理。同时企业也会安排相应管理人员,采取企业导师制度,具体落实学生员工的管理。校企双方分别落实管理教师,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起到了实质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学校教师在企业管理学生,对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导师对于学生员工的管理也是新的课题,可以根据企业文化内涵,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开展教育工作。

(2)学生利用好企业环境资源,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在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中,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在具体实践中,接受学校老师,企业导师的双重教育和领导,可以透过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能力,从而更好的有学生向职业人过度[6]。

(3)发挥学生员工作用,参与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员工个人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都与企业有着同样的目标,共同来为企业的成长奋斗,这个企业一定会成长壮大。企业应该重视学生员工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目标制定上,学生员工可以从另外的视角考虑企业的发展,同时,学生员工建立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标,牢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体现学生员工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起引导作用。学生走进企业,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文化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尤其是企业文化初期建设上,可以发挥学生作用,来与员工共同讨论,制定企业文化内容。这样一来,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学生员工身上扎根,因为学生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上包容了学生的思想,包容了学生对自我职业素养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承,随着企业的发展,还会不断有学生参与进来,饱含学生创造的企业文化更容易被接受,也会越来越饱满,越来越能体现企业的精神力量,通过这种传承可以反哺后来者。

[1]许士群,张荣华.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11(2):24-26.

[2]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琦.论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189-191.

[4]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0-132.

[5]高超,刘海光.从企业文化视角谈职校生素养教育[J].教育园地,2011(8):74-75.

[6]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10):109-111.

猜你喜欢
校企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