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词汇”共时嬗变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影响

2012-03-20 02:56唐余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工农兵词义现代汉语

唐余俊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广义的“十年词汇”是指1966~1976年“文革”起止10年间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所有现代汉语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包括具有现代汉语一般语义的“通用词语”和具有“文革”特殊语义的“专用词语”;狭义的“十年词汇”仅指具有“文革”特殊语义的“专用词语”。“根正苗红,又是出席自治区会议的红卫兵代表”中的“出席”“会议”属于“通用词语”,“红卫兵”狭义专指“文革”期间学校里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及其成员,属于“专用词语”。所谓共时嬗变,是指共处于某一特定时期的演变。“‘十年词汇’共时嬗变”即指现代汉语词语在“文革”期间的演变。多数“专用词语”和少数“通用词语”在“文革”期间经常处于共时嬗变中,且就整体而言,这种开放的嬗变又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专用词语”在“文革”期间经常处于共时嬗变中

(一)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处于动态变化中

“十年词汇”中,不少“专用词语”的使用频率处于动态变化中。

“走资派”作为“专用词语”,是对“文革”期间党内“一部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领导干部”的简称。“走资派”一词在1966~1976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中出现的年份与次数(含重复者)见表1。

表1 “走资派”一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老三篇”作为“专用词语”,专指毛泽东的三篇文章,即《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老三篇”一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年份与次数(含重复者)见表2。

表2 “老三篇”一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语言的演化紧密地依存于历史条件,语言演化和演化所处的历史条件有明显的关系。”[1]193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的变化,同样与“文革”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有关。据表1,“走资派”于1968年为配合“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使命,形成首个用词高峰,在“语料库”里(下同)出现次数达4 000多;1976年,为配合“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形成第二个用词高峰,出现次数达6 000多。据表2,因林彪倡导、推崇,“老三篇”自1966年到1971年形成使用高峰期,《人民日报》年均使用在1 000次左右,1970年更是多达1 500次以上;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到1976年,“老三篇”则未在“语料库”中出现过。

(二)不少“专用词语”和部分“通用词语”“文革”期间词义处于动态变化中

词义的变化主要指词义适用范围的扩大、缩小或转移。“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和部分“通用词语”词义处于动态变化中。

“红卫兵”出现于“文革”初期,当时泛称给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工、农、兵等社会成员。

(1)工人、学生、南京市“红卫兵”代表等先后在会上讲了话。(《全国各族人民决心大立毛泽东思想》,1966年8月21日)①

例(1)中“红卫兵”与“工人”“学生”并列使用,表明其中不只包括学生,也包括工、农、兵等社会成员。

随着1967~1968年“文革”进入高潮,狭义“红卫兵”一词也进入其使用高峰期。

(2)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的红卫兵说:毛主席就是支持我们红卫兵。(《大会花絮》,1966年8月19日)

例(2)中两次出现的“红卫兵”,词义专指学校里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及其成员。

“文攻武卫”作为“专用词语”,“文攻”义为口诛笔伐,“武卫”义为用武力捍卫。

(3)文攻武卫的口号是对的,你们不能天真烂漫。(《证照中国1966—1976》,新华出版社,2009年)

例(3)出自江青于1967年7月22日以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身份接见河南省群众组织代表时的讲话内容。“文攻武卫”口号的提出,加剧了全国性武斗局势,造成全国性混乱局面。从词义本身讲,“文攻武卫”应是先“文攻”后“武卫”,但各地群众组织在理解口号含义、落实“领导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舍“文攻”而取“武卫”,以致“武卫”最终演变为“武攻”。

二、“十年词汇”共时嬗变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发展的影响

词义的发展通常是动态的,多数有“前承”或“后继”。“十年词汇”共时嬗变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词义在“文革”前或中或后“①伴随新词而来的新词义的不断涌现;②固有词词义项的增加;③一部分词义的淡出;④词义中理性义和感情色彩义的变化;⑤基本义、一般义的相互转化”[2]183。具体而言,“十年词汇”共时嬗变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词语出现于“文革”期间,特殊词义也仅用于同一时期

不少“专用词语”出现于“文革”期间,其特殊词义也仅用于同一时期。“文革”后,这些词语即使有所使用,也仅算作历史名词。

作为“专用词语”,“工宣队”是“文革”时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该词语主要使用于“文革”期间。

(4)他们畅谈了工人阶级登上上层建筑领域斗、批、改政治舞台以来,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变化,以及工宣队本身思想革命化的收获。(《贵州省举办工人宣传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9年2月13日)

例(4)中,“工宣队”所用为“专用词语”的“特殊语义”。

(5)1969年,王师傅随他们工厂的工宣队进驻北大,被分配负责我哥哥那个班的工作。(《在江西的日子里》,1984年8月22日)

例5出自邓小平小女儿邓榕写于1984年的回忆文章。“工宣队”在文中已是历史名词。

作为“专用词语”,“样板戏”指“文革”期间由若干剧目构成的“革命样板戏”的简称。“样板戏”的代表剧目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6)《沙家浜》和其他革命样板戏的诞生,是毛主席文艺路线对以周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进行斗争的伟大胜利!(《实践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1966年12月9日)

例(6)中,“样板戏”所用为“专用词语”的“特殊语义”。

(7)“文革”期间只准演那么几个样板戏,李玉和、杨子荣、南霸天、刁小三什么的从来都扮过。(《从来》,2003年7月19日)

《从来》是2003年7月19日《人民日报》的《大地·文艺》副刊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例(7)中“样板戏”已是历史名词。

(二)词语出现于“文革”期间,且特殊词义沿用至“文革”后

1.完全沿用

据前文,“老三篇”出现并常用于“文革”前6年。

(8)“老三篇”坚定了他们的斗志,继续试验下去。(《增产节约的潜力能不断挖掘吗》,1966年1月26日)

“文革”结束后,“老三篇”特殊词义仍见完全沿用者。

(9)通道左侧挂着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乡土记忆 我们共同珍藏》,2011年5月18日)

例(9)中,“老三篇”一词使用于2011年,离“文革”结束已有35年,所用仍是“专业词语”的特殊语义。

2.基本沿用

“文革”后,有些“专用词语”特殊词义的基本内涵未变,但所指具体对象有变化。

作为“专用词语”,“工农兵大学生”特指“文革”期间从工人、农民、士兵中被选拔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群体。

(10)看到工农兵大学生迅速成长,大家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喜看工农兵大学生迅速成长》,1973年3月25日)

例(10)所言“工农兵大学生”所用为“专业词语”的特殊词义。

(11)中国又惊现工农兵大学生!(《中国又惊现工农兵大学生》,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oo01/1/388188.shtml)

例(11)是2008年6月28日发表于“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的标题。句中“工农兵大学生”指4名当年因获“抗震救灾英雄”称号而被保送大学的四川少年。这4名学生与“文革”期间“工农兵大学生”均“来自工农兵”且“被选拔”(无需参加高考)进入高校学习。只是4名学生“被选拔”具有临时性,“文革”选拔“工农兵大学生”已是常态化。

(三)词语出现于“文革”期间,“文革”后词义有较大的变化

“目前,‘文革’词语大都在感情上、词义上或用法上产生了异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更新。”[3]有些“专用词语”出现于“文革”期间,但“文革”后词义有较大的变化。

“忆苦饭”是“文革”期间许多部队、学校、单位等刻意用粗劣原料烹制的食物。组织吃“忆苦饭”意在使参加政治教育活动的青年战士、学生、职员等不忘旧社会的苦,感念共产党的恩。

(12)吃忆苦饭,是市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所上的第一堂阶级教育课。(《活学活用“老三篇”,以斗私批修为纲,认真改造世界观》,1967年12月13日)

原文发表于“文革”中。例(12)中“忆苦饭”所用为“专业词语”的特殊词义。

(13)让他们多吃点“忆苦饭”也未尝不可,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得懂得改革、发展的艰辛。(《逆境、顺境与成材》,1994年4月19日)

原文发表于“文革”后。例(13)中“忆苦饭”已用于借指较为艰苦的生活、创业条件,“吃‘忆苦饭’”则意在要求年轻人保持前辈的艰苦创业精神,而不限于“不忘旧社会的苦,感念共产党的恩”。

(14)你的运气不佳,我已做好一桌“忆苦饭”,来不及换了。(《野菜待客》,1998年9月5日)

原文也发表于“文革”后。例(14)中“忆苦饭”仅指作者此前准备的粗茶淡饭,与后文提及的食不厌精的“会议饭”相对照。吃“忆苦饭”体现作者追求素朴生活的淡泊情趣。

(四)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词义演变多样化

1.多数“通用词语”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词义基本无变化。

“十年词汇”中多数“通用词语”,“虽在‘文革’期间出现,但‘文革’前后时期都有使用,且在‘文革’期间语义并无特殊性”[4]。

作为“通用词语”,“中学生”指在中等学校读书的学生。

(15)中学生一五五○六人,占全部学生二分之一强。(《发展中的华北中等教育》,1948年9月21日)

(16)来访青年李经华,原是武汉市的一个中学生,后来去云南工作。(《在革命委员会的接待室里》,1968年6月20日)

(17)此外,学生每日学习包括自习时间,小学生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学校也要管健康》,2003年12月24日)

例(15)~例(17)分别出自“文革”前、中、后《人民日报》载文,句中“中学生”均无“专用词语”的特殊语义。

2.有些“通用词语”词义由“一般”到“特殊”,再重返“一般”。

“黑帮”原指社会上的地下犯罪团伙或其中的成员,属于“通用词语”。

(18)但是上海人民在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中……终于揭发了这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黑帮。(《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龚品梅反革命集团罪行之二》,1955年12月11日)

作为“专用词语”,“黑帮”在“文革”期间主要指“走资派”,有时也泛指所有被打倒的“牛鬼蛇神”。

(19)要把这一小撮反革命黑帮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批倒批臭,就必须更加深入地,持续地开展革命的大批判。(《狠抓阶级斗争,夺取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1968年5月26日)

“文革”后,“黑帮”又恢复了原“通用词语”的词义,仍指社会上的地下犯罪团伙或其中的成员。

(20)这些劣迹斑斑、民愤极大的“黑帮”是如何戴上“红帽子”的呢?(《警惕黑帮戴上红帽子》,2001年5月16日)

“狗崽子”原指“幼小的动物”,后多用作骂人的詈词,属于“通用词语”。

(21)站在二木匠身边的后生子气冲冲地跟着说:“狗崽子!过河就烧桥!”(林蓝《红军桥》(剧本),1961年8月7日)

例(21)中“狗崽子”就指地主老财本身,而非指他们的后代。

“文革”期间“狗崽子”专指出身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及走资派家庭的青少年。

(22)为了资本主义复辟,你们贩卖了大量古今中外低级黄色冒险的小说,使那些狗崽子们从你们那里得到了满足。(《向旧世界宣战》,1966年8月26日)

“文革”结束后,“狗崽子”恢复使用了原詈词义。

(23)秦升骂安贞焕是“狗崽子”的行为恶劣到了极致。(《中超球员:没用韩语骂安贞焕狗崽子 用的是英语》,http://news.163.com/09/0512/13/594ALRMP000120GU.html)

在2009年一场“中超”比赛中,江苏舜天队员秦升一直用外语辱骂大连实德队韩籍外援安贞焕是 “狗崽子”,并由此引发激烈冲突。例中“狗崽子”所用为原詈词义。

3.有些“通用词语”词义由“一般”到“特殊”,再到用作 “新‘一般’”。

这里所言“新‘一般语义’”,指该词义不再有“特殊语义”,也不是原通用词义的“新词义”。

“保皇派”原指清末民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与革命派相对立的开明贵族及保守派资产阶级成员(以下简称“保守成员”)。

(24)酒保答道:“客人不知,我这酒楼虽不十分繁华,所往来的都是些维新志士,所以我家菜品,共分两派:第一是保皇派,第二革命派。”(海天独啸子,《女娲石》,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

例(24)中,“保皇派”即指“保守成员”。

“文革”期间,“保皇派”是对保护“资产阶级司令部”、当地党政组织或本单位“走资派”的个人和组织的统称。

(25)他们推翻了以陆平为首的资产阶级保皇派的统治。(《做无产阶级革命派,还是做资产阶级保皇派?》,1966年6月5日)

例(25)中,“保皇派”所用为“专业词语”的特殊词义。

“文革”后,“保皇派”词义往往转指保护或维护本组织、本单位地位最高既得利益者的个人或组织成员,与“走资本主义道路”无关,也与“保守成员”无关。

(26)先是鲁能,然后是天津和申花,如今在中国足坛被彻底清算的“假球嫌疑者”,竟然都来自中超元年曾结成利益联盟的“保皇派”小团体。(《重庆晚报》,2010年10月22日)

例(26)中的“皇”,指某些当时中国足协的主要领导者。

注释:

①如无特别标注,文中例句均出自1966~1976年《人民日报》载文。

[参考文献]

[1](法)房德里耶斯.语言论[M]//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国.“文化大革命”词语的更新和异化[J].天津师大学报,1992(5):76-80.

[4]唐余俊.“十年词汇”影响网民网络词语“施暴性”途径之探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2(2):49-51.

猜你喜欢
工农兵词义现代汉语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