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宜忌(立春、雨水)

2012-03-23 01:24温如玉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2期

温如玉

1.立春的节气养生与春季保健要点

春季养生之衣、食、住、行

经过了寒冬的蜇伏,春风初降,春日融合,万物开始萌发,逐渐欣欣向荣,正是疏筋活骨的好季节。春季养生,应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做起。

衣。

春季是我国气候中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今天是春风和煦,明天就变得寒风袭人;白天气候宜人,晚上却会寒冷异常。因此春天穿衣宜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以保暖御寒,增减随意,美观得体,松紧适宜为原则。应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饰物,如手镯、项链、耳环、腰带等,以免影响身体的气血循行。

衣料的选择:

春天的气候忽冷忽热,所以在选择衣料时首先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而又柔软透气吸汗的衣料,如纯棉、纯丝绸的料子最适宜做内衣内裤,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不会引起皮肤瘙痒;全毛薄花呢是春天套装的上好选料;全棉细帆布、磨绒斜纹布、灯芯绒等也是上佳的春季服装面料,可以做成各类休闲夹克、衬衫及长裤。

色泽的选择:

可根据年龄和肤色来进行挑选,红、橙、黄是暖色,符合春天的热烈、明快,适合于青少年;绿、蓝、紫为冷色,色调清新、素雅,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天穿着。

款式的选择:

(1)风衣:造型线条流畅,衣领可敞可紧,腰带可束可放,能抵御寒意,增添自如,适合在初春的早晚穿着,或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穿着。

(2)夹克衫:其款式特点主要是腰腹部紧束,对襟用拉链连接。敞开能透气散热,拉上能防风保暖。初春时节的夹克衫可选用全棉细帆布、灯芯绒等做面料,春末可选用真丝来做面料。

(3)西装:西装是男士在春季最好的选择;西装套装与套裙也是女士们在春天必备的服装。

(4)休闲运动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穿上舒适的运动休闲装,远足、打球、钓鱼,与大自然和谐,使人心身彻底放松。同时各种质地轻柔、色彩鲜艳、品种款式众多的薄型羊毛衫也是年轻人较佳的选择。

鞋袜的选择: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的活动增加,常常远足郊游或举家外出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吐故纳新,故春季鞋袜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春天皮肤易过敏,袜子最好选择纯棉质地。春天鞋子最好选择宽松些的,郊游远足时选择皮革面料的运动鞋;居家时可选择皮拖鞋,即保暖又透气;上班时可选择软牛皮面料皮鞋。总之春季的鞋袜既要能保暖防寒,又要能透气防湿,还要穿着舒适。

食。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因此,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春天应该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团等,如果有胸闷、痰涎气噎、喉咙不适、头晕眼花的现象,可用菊花、陈皮、牛蒡子、甘草、少许盐泡水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积,并保持排便通畅。

住。

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其次要讲究卫生,消除病虫害以杜绝病源,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

行。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春季养生养肝为先

《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首先,应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的能力。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控,使肝气抑郁,则会生出许多病来。如情志不遂,肝阳上亢,就会有血压升高的危险;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到了春天易复发。因此,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拥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的能力,就能在遇到不快的事情时免于冲动暴躁,并及时进行宣泄,这样方可防止肝气郁结。此外,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对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有很大好处。

清代画家高桐轩有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学学古人的“十乐”,对春天养肝大有裨益。

其次,要保证睡眠质量。

曾国藩说过:“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再次,宜吃温补食物。

春天饮食应遵从《黄帝内经》里说的“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葱一身都是药,其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大蒜有解毒去瘀之功,每天吃几瓣大蒜,对预防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有良好作用,并能清洁血液,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李时珍称赞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可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春天应多吃的蔬菜和野菜,有黄豆芽、绿豆芽、香菜、春笋、莴笋、菠菜、香椿、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等,多摄入这些食物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应少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

最后,坚持运动。

万木吐翠的春天,正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绝好的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

春季在家也可做健肝保健操。

(1)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脚跟着地,一脚做几次,再换另一脚,做几分钟以后,感觉头目舒适即可。

(2)两脚张开,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以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宜,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觉右胁部有热气冲出为度。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经活络、消除体内积滞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冬季体内的食积,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春季家庭保健“三大注意”

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需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婴儿防抽筋。

每年春季,小宝宝患抽筋的症状明显增多,其祸根就在于维生素D和钙质的摄入不足。冬季出生的小宝宝由于天气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日照较少,体表合成的维生素D较缺乏。

女性防生癣。

每当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季节,一些人尤其是20-40岁女性的面部、眼部周围常常出现一片片红斑,上面有细碎的鳞屑,奇痒难忍,俗称为“桃花癣”。“桃花癣”是由于花粉、灰尘等飘落在皮肤上,经日光照射分解后被皮肤吸收而产生的反应。防治办法:保持脸部清洁,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摄足维生素。一旦出现脸癣,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外用无刺激的面霜,并忌食辣椒、生葱、生蒜。

2.雨水的节气养生与春季疾病预防

春寒要预防猝死

严冬刚过,春寒料峭,由于寒冷的刺激,导致许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和闭塞,血液流通受阻,血流中断,血氧供应产生困难,使心肌因急剧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发生局部坏死,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甚至酿成猝死的严重后果。

中医云:“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风防寒,防寒保暖,随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为减少心血管刺激,应戒烟、少饮酒、多喝水,不食辛辣厚味的食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减轻压力;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老人,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和按时服药,可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春季小心免疫疾病

春季里,许多人开始在清晨打喷嚏、流鼻涕不止,皮肤常常出现瘙痒等症状。专家表示,春天是免疫类疾病的高发期,主要由免疫力下降引起,除比较普遍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咽喉炎外,牛皮癣、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难治的免疫病也易在此季节发作或复发。

免疫力下降导致过敏。

春天在中医上属“风邪”,风邪入侵,会产生过敏反应,如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咳嗽、盗汗、皮肤瘙痒,容易出现划痕等。部分人还可能表现为红斑狼疮、牛皮癣、皮肤起红点、出脓水,或者皮肤出现一块块癣。这主要是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的过敏反应。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因为人体脾胃虚弱、湿热过重,导致营卫之气受损,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免疫力。

专家指出免疫疾病的发作,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使用热空调、电热毯等,会影响人体内部的水环境,使呼吸道、表皮层的抗体减少,而睡眠时间过少、抽烟、喝酒等,也会加速体内的水分流失。春寒料峭,许多人仍然延续冬季的饮食习惯,大吃烧烤、火锅等热性食物,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一些辛发食物,如羊肉、狗肉、海鲜等,过多食用后会诱发免疫系统失调。

补充水分、维C、维A。

专家建议,为缓解过敏症状,春天要多补充水分,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摄入。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湿度,并用冷水洗脸。

此外,有过敏性皮炎者,可以喝菊花茶、玫瑰花茶,泡澡时放一些菊花、玫瑰花等,可预防皮肤瘙痒。出现过敏性咳嗽者,不妨吃枇杷露预防、治疗。而过敏性鼻炎则能通过简单的按摩缓解,用食指、中指搓鼻至发热,同时用力点鼻通穴、迎香穴等,疏通鼻窍。

暖春更应该预防过敏。

专家认为,随着全球气温变暖趋势加强,我国暖冬暖春现象突出,各种植物吐花(絮)扬粉的时间提前,一些植物开花甚至由一年一季变为两季,或是出现“花期爆炸”(即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植物集中开花),导致各地植物的最大传粉期时差缩小,花粉、飞絮集中飘散。低空大气中弥漫的大量花粉在气流汇合处随雨水降落,便形成“花粉雨”。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风的作用下在空气中传播。有些人吸入花粉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即花粉症。专家提醒,花粉过敏症患者出门前最好先了解“花粉指数”,“指数”高的日子应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树木花草多的公园或野外,尤其要避免在花粉数量最高的傍晚出门。在户外活动时,应戴上口罩、太阳镜。遇干热或大风天气,最好关闭门窗。开窗时应挂湿窗帘,以阻挡或减少花粉侵入。购买新车时,应选择通气系统里有过滤装置的车。外出归来,若发现自己有“结膜炎”或“流感”,且久治不愈,就要考虑可能发生了过敏症,应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是过敏体质,有花粉过敏史。

中医防治春季流行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病毒、细菌同时活跃起来,一些传染病也在悄悄地开始传播。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病有:风疹、手足口综合征、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病等症。如果孕妇在早期妊娠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患病期间可用清热祛风中药治疗,同时多饮开水,也可用鲜芦根、金银花煎汤代茶饮。

手足口综合征是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口腔内、手心、足心出现斑丘疹、疱疹,伴有疼感,也有臀部出现皮疹者。具有上感的症状,伴有发烧,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患儿主要因口腔内疱疹破后形成溃疡,十分痛苦,影响进食。中医治疗以清热解表化湿毒疗法。应注意看护儿童,避免其搔抓后引起局部感染。该病病情较轻,一般愈后良好。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发热伴全身猩红色皮疹为特点。临床典型的病例已很罕见,在开始时常见发烧及化脓性扁桃体发炎,1-2天后全身皮肤潮红且见猩红色密集疹点,口周因无皮疹形成苍白圈,3-4天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有刺(称为杨梅舌),皮疹消退后出现皮肤脱屑。患病后应注意查尿常规,观察肾脏情况。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西药注射青霉素,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疗法。患病期间病人最好卧床休息。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0岁以内的小儿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临床以发烧多见,皮肤以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中医治疗一般用疏表清热解毒疗法,对合并有感染者可外用黄连膏涂于患处。一般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肿大,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口腔内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该病有少数病例可合并睾丸炎、腮腺炎、脑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腮肿可外敷芙蓉膏或用鲜马齿苋适量捣烂后外敷,消肿止疼效果都很好。中医治疗一般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法。

春天需预防旧伤痛

春天,由于气候变化突然,忽冷忽热,忽风忽雨,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许多做过手术,或曾经骨折,或有其他陈旧性外伤的人,每当到了气候多变的春天,旧伤部位往往会发生疼痛,有的关节僵硬、肿胀,如不注意保健或及时治疗,会使病情加重,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中医认为,春寒可导致旧伤疼痛。因此,要防止或减轻旧伤疼痛,患者要注意保温,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保证旧伤处的温度尽量恒定。寒湿不分家,寒是“杀手”,而湿是“帮凶”。所以,患者居室内要保持干燥,不要经常待在潮湿的地方,以免疼痛加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平时应多多揉按患部,或做理疗、按摩等治疗,以使疤痕变软和加强局部血液流通,以减轻疼痛。中医还认为,如果体内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一旦“外寒”促发“内寒”,则会使疼痛加剧。因而,还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食疗的方法对预防和治疗旧伤疼痛也很有疗效。

偏方一:桂花芍药茶。

取桂花10克,芍药10克,大枣5枚,加水800毫升,浸泡15分钟后,煎熬至500毫升,取汁当茶饮,一日一剂。

此方对预防和治疗手术疤痕疼痛有效。

偏方二:当归红花酒。

取当归20克,红花10克,分别浸泡于50毫升50度的白酒中,48小时后过滤,二液混合后再加入白酒至150毫升,混匀即可。每日三次,每次2-3毫升,饭后服。

此方对春季外伤部位的旧病复发有效。

偏方三:木瓜羊肉汤。

取木瓜30克,伸筋草15克,羊肉250克。先将木瓜、伸筋草洗净后用白布包扎,再加水与羊肉共煮,旺火烧开后,以文火慢煨,待肉烂熟则加适量食盐、味精、胡椒粉,食肉喝汤。此方对骨折后旧伤疼痛特别有效。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方,凡有内热或阴虚盛者皆不宜。

春季小心“精神异常”

自杀、酗酒、吵架……一到春季,人们便发现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频频出现类似事件。这是因为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本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赶上这个季节便会诱发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据统计,有30%的人对天气的变化有感觉,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疲倦、健忘、眼冒金星、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寒颤、没有食欲、易激动等。因此,有的研究精神病的学者把这样的“气象病”看作是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明病”。

春天容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是正常的反应,只要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平稳渡过。

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较为常见。心理学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说来,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不爱说话、独往独来、孤僻的人比较容易患抑郁症,他(她)们平日里比较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有些人性格软弱、多愁善感,对自身的健康过分关注,当遇到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患有疾病等因素时易出现担心、焦虑、无助,遇上春季这样特殊的气候,难免出现抑郁苦闷的悲观情绪。

抑郁症的发生气候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些临时突发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性格开朗的人处于抑郁状态。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很少主动找别人倾诉,很多因素限制了他们。周围的人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出现在他们身上的抑郁症症状,他们的某些行为是有共同点的。

专家指出,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建议还要积极地去看心理治疗师,结合心理的方法来解决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问题。

正常人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