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2-03-30 14:47
地质装备 2012年2期
关键词:公益性评价工作

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1~12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宏伟目标两面旗帜,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在会上作题为《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工作报告。

会议提出,2012年地质调查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障资源和保护环境两大主题,高举两面旗帜。坚持公益性地质工作定位,统筹部署,夯实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公益服务,拓展工作领域,狠抓质量管理。加快队伍建设,提升调查能力,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找矿突破核心要求,坚持任务目标,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坚持打造新的制度平台,坚持改革创新。总体把握,一是千方百计确保找矿突破三年目标,今年初步实现,明年全面完成。二是系统展开,统筹推进,为五年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会议提出了2012年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六大重点任务:

1.深刻认识两个规律,坚持公益性工作定位

以公益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深刻理解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工作中不断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实质,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切实做好与地勘基金、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衔接,衔接好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2.贯彻落实新机制,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公益性地质工作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作用。一是先行和拉动作用。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圈定更多的找矿异常,发现更多的找矿线索,提供更多的找矿靶区,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二是统筹部署作用。做好“三个统筹部署”,即各类勘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陆域与海域、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大宗工业原料矿产与新兴产业战略资源、金属与非金属、常规与非常规能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三是业务支撑作用。地调局、大区中心和各省厅要积极做好业务支撑工作,形成找矿突破三级支撑体系;四是引领和指导作用。科技创新要贯穿于地质找矿的全过程,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

3.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地质矿产工作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作,应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地质矿产工作的改革发展。加强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建立地球科学新的系统理论、观念和方法。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充分认识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这些都为地质科技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指明了奋斗方向。今年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提升成矿理论认识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地质勘查技术,加强森林、沼泽、戈壁荒漠等景观区的勘查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四是提高野外调查的科技和现代化水平。

4.拓展地质工作领域,积极服务国计民生

一是加强水工环地质调查,选择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开展主要平原区和中西部主要城市的1∶25~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二是不断延长地质工作链,完成主要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和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极地、月球地质调查评价,推动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三是建立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污染修复等技术研究,研究矿产资源由量到质再到生态管护的途径,研究地质环境生态管护内容,调查、评价方法。四是做好业务支撑,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应急抗旱、地灾调查等提供快速有效支撑,开展全国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一张图”遥感调查,加强重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5.着力抓好三个环节,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益服务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公益服务,就是要向国家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地质产品。而产品的决策、设计、生产与服务,关键是要把握好“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这三大环节。也就是要从项目设置、组织实施到成果应用的全过程,都要树立产品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我服务的内部循环体系,实现从传统的提交地质成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转变。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一是稳步推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二是加快促进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实建强;三是继续狠抓项目经费管理;四是加强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五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地质团队和地质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2012年2月13日)

猜你喜欢
公益性评价工作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不工作,爽飞了?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选工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