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及其干预对策——基于对三十例亲子冲突家庭成员的访谈分析

2012-03-31 08:21邓惠明洪幼娟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冲突家庭

邓惠明, 连 榕, 洪幼娟

(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宁德352100)

经常性的亲子冲突,容易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不完善会增加亲子冲突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影响到长期的亲子关系[1]。台湾学者邱绍一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家庭功能能够预测亲子冲突的程度,且家庭功能愈高,亲子间的冲突愈低[2]。

本研究就某市区三十例存在亲子冲突而前来求询的家长及其子女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分析来了解家庭功能与亲子冲突的关系。这些家庭的子女为初一至高三在读学生。其中,初一学生8名,初二学生6名,高一学生12名,高二、高三学生各2名。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对家长及其子女进行了访谈,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发亲子冲突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二,亲子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第三,亲子双方是如何处理亲子冲突的。

一、访谈结果与分析

我们根据访谈内容对三十例存在亲子冲突的家庭在 “引发冲突的主要问题”、“亲子冲突形式”、“家长和孩子处理冲突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一)子女学业成绩不良最容易成为亲子冲突“导火索”

家庭中引发亲子冲突的起因很多,主要有学业成绩不良问题、早恋问题、不良生活习惯问题、网瘾问题等 (如表1所示)。其中,孩子学业成绩不良是导致亲子冲突最直接的原因。这和以往相关的实证研究一致[3]。通过对家长访谈发现,家长对子女早恋、不良生活习惯等其它问题的关注源于对子女学习成绩的下降的关注。孩子“生活没有规律”等日常行为问题在孩子学业成绩尚未引起家长不满的情况下,不会成为家长担忧的问题。而且,家长求询目标主要指向“让孩子好好上学”,“让孩子学习成绩能好起来”。很多家长尚未意识到亲子冲突是一个问题,认为只要孩子能把学习搞好,不和家长说话不重要。其中,一位母亲的话比较具有代表性,她说“孩子不和我说话没有关系,她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

表1 引发亲子冲突的主要问题

(二)在亲子冲突的表现形式上以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为主

亲子发生冲突的形式一般包括言语冲突、情绪对立和身体冲突。言语冲突包括争吵、指责、嘲笑、辱骂等形式,情绪对立包括故意冷落对方和发火、生气等,身体冲突是言语冲突和情绪对立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主要包括打耳光、拳打脚踢、推搡棒打等。案例中的家庭言语冲突以“争吵”出现的频数最高,情绪对立上以“故意冷落对方”为主,身体冲突以推搡的冲突形式较为常见(如表2所示)。当然,很多家庭会出现多样化的冲突形式,他们常常会从言语冲突开始,升级到身体冲突,然后还有很长时间的情绪对立。案例中有一名初二女生小屏,每天花很多时间在梳洗打扮上,学习不专心,且学习成绩下滑。有一次母亲叨叨了她几句,她就很不高兴并冲母亲嚷嚷。母亲继而对她大声指责,小屏遂关上房门不与母亲说话。父亲意欲破门而入,小屏竟然摔门离家而去。

如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父母先是劝导孩子,劝导无效便接着出现指责、辱骂等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和孩子打冷战。

表2 亲子冲突的形式

(三)亲子在处理冲突的方式上都以对抗为主

案例中的亲子处理冲突的方式有较高一致性,即亲子一方冲突处理方式常常影响另一方的冲突处理方式。对抗、回避、屈从是亲子处理冲突问题时比较常见的不良方式。案例中家长在处理亲子冲突时,较多采用指责、咆哮、动手等强烈的对抗方式要求孩子听从于自己;其次是回避,如被动离开现场、和孩子打冷战不理睬孩子等;然后是屈从,即家长被动屈从于孩子的要求。孩子处理冲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相对。父母强制要求孩子执行要求,孩子首先会对抗,对抗无果则出现回避或者屈从反应(如表3所示)。有的孩子因为和父母对抗离家出走,也有的孩子是回避亲子冲突问题而离家出走。案例中也有家长因为无法说服或者压服孩子而自己离家出走的情况,这主要出现在孩子已经初中以上的家庭中。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的增强,亲子冲突的激烈程度有升级趋势。案例中的亲子在访谈中常因一言不和而情绪激动,亲子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极容易因一些小事引发激烈的言语对抗并很快对抗升级。

表3 家长和子女处理冲突的方式

二、透析家庭功能要素对亲子产生冲突的影响

亲子冲突家庭里,其家庭功能明显存在不完善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家长教育观、沟通能力、情感反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一)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容易生成亲子冲突

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观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及误区,影响到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案例中与亲子冲突产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家庭教育观误区主要包括:

1.家长传统的“亲子观”。家长们 “亲子一体”的观念比较严重,常常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忽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需求。家长生养孩子,自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像案例中部分家长所言 “孩子是我生是我养的,所以听我的话时必须的”,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较少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意愿,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如果孩子不能顺从家长意愿,就容易引发亲子冲突。

2.家长狭隘的“人才观”。不少家长还存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业成绩至上。家长们热心于让孩子上名校、考高分,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的维护不够重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自我中心、缺乏毅力、缺乏责任感等不良个性品质的养成,为之后发生的亲子冲突埋下了种子。同时,家长们一心只看到孩子的成绩,而看不到孩子别的优点,就容易对孩子产生不满情绪而指责孩子,引起亲子争端。

3.家长简单的“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示范性等特点,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实现“上行下效” 的教育效果。但不少家长把 “说教” 当成是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批评、指责成为主要的手段。一旦对孩子有不满,父母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对孩子发泄不满情绪,缺乏包容性和教育意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和冲突。案例中,很少有家长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家长们陈旧的教育观念不适应当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随着青春期孩子独立意识的提高,亲子双方的矛盾必然愈演愈烈。

(二)亲子间不良的互动方式直接导致亲子冲突

案例中家庭发生亲子冲突,主要是因为亲子之间不能很好地表达各自观点,亲子之间不能很好沟通和交流,常用对抗方式来表达彼此的意愿。即亲子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导致了经常性的亲子冲突。

1.亲子间沟通不当,造成亲子关系的隔膜。缘于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原因,当前许多家庭中亲子间的互动频率较低,尤其是父亲家庭教育中相对缺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极少[4]。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内容也常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在有限的亲子交流中,不少家长总是以盘问和质疑、斥责和批评的口吻和孩子说话,亲子间因为 “话不投机”而出现沟通障碍。案例中,孩子们反映在家里常常感觉到非常“憋气”,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因为亲子双方沟通不畅,亲子之间意见分歧无法协调,亲子之间就容易造成误解,并最终表现出相互指责、冷战等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致使亲子间产生隔膜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案例中的三十个家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与自己的孩子很疏远,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也反映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

2.家长的情感反应不到位,导致亲子间出现不和谐的情感。案例中的家庭明显存在缺乏恰当的情感反应的现象。比如,小乐好不容易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200米跑步竞赛的亚军,回到家里需要和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妈妈说:“跑步拿亚军有什么用啊?要是学习也能这样就好了。”对于妈妈的反应,小乐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而案例中,更经常见到的是当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挫折,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遭遇人际冲突时,回到家中希望得到家长的同情和安慰、理解和鼓励,家长却往往表现出厌恶与失望,甚至出现指责和打骂。长此以往,孩子会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习惯或故意在家长面前保持沉默,或者不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渐渐与家长关系疏远。

(三)家长不当的解决冲突方式激化了亲子冲突

亲子相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家长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家长所采取的问题解决方式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态度。

1.家长不当的冲突处理策略影响到孩子的冲突处理策略。案例中,亲子冲突中的言行反应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即亲子双方的反应都较大程度地受到对方的影响。这也同时表明家长的亲子冲突处理策略影响其子女的冲突处理策略。当父母采用指责、打骂等对抗的方式处理家庭教育问题时,其子女也倾向于采用类似的反抗策略,主要表现为反对父母意见、嘲笑父母、搞怪为难父母等反抗方式;如果父母采用回避的处理方式,子女也倾向于采用不和父母说话,紧关房门,想离开家等回避方式。

2.家长不合理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容易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学习理论看来,父母间攻击、强迫、冷漠、压制等不理智的矛盾处理方式,给孩子提供了观察的榜样,并以“图式”的方式埋藏于儿童心底,今后一旦遇到同样的或相似的环境,就有可能表现出来[5]。很多家长在处理亲子问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应对,用指责、打骂来宣泄不满、用回避等方式来转移矛盾、隐藏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亲子矛盾,为后续的亲子冲突埋下隐患。同时,对孩子的个性成长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对家长的消极适应,行为上迎合家长意愿,但内心充满矛盾和回避意愿。当孩子长大之后独立与自主愿望日渐强烈,或者是他们无法迎合家长的时候,就容易和家长发生冲突,而一些不敢反抗的子女则在行为上屈从父母,但内心冲突严重,甚至出现个性扭曲。

三、完善家庭功能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干预对策

亲子冲突是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亲子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亲子冲突暴露出亲子关系问题,处理好亲子冲突,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交流,更可以提高亲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冲突是转为良性发展还是升级为更为紧张的亲子关系,关键是看家庭对亲子冲突的应对和处理方式;亲子冲突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性质,往往取决于家庭功能的发挥。亲子间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消除冲突对其关系造成的不良影响[5]。

(一)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内在指导思想。以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入手,来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方式,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调节亲子关系的目的。

形成“亲子平等”的观念,加强亲子交流。亲子之间的关系不是附属关系,而是人格平等的关系,需要彼此互相尊重。而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学会 “尊重”的重要示范。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意识,主要表现在能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的兴趣,能包容孩子的过失,可以用理智的方式帮助孩子修正过失等等。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孩子的学习,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生活,也把孩子真正当成家庭一员,参与家庭生活。

形成培养“全人”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出于生存的需要,“把 `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 的生活的工具”。[6](P35)但是,孩子是 “人” 不是“器”,教育的“功利性”要考虑孩子的福利,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在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世界观的体现,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家长教育观念的形成和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除了需要自觉学习与反思之外,还可以借助专业力量的指导,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化,改善亲子关系。

(二)增进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和融合性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源于生活中亲子交往的过程。亲子关系的改善也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的亲子交往过程中实现。家长需要调整亲子交往方式,探寻更为合适、更加成熟的亲子互动模式。

创造亲子有效沟通的环境。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双向性和民主性的,而非单向性和强制性的。因此,家长要善于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亲子沟通环境,保证家长可以就多方面的问题与子女交流,了解孩子学习、人际交往、兴趣爱好、活动情况,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相互尊重、耐心倾听是家庭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家长要减少发泄和责骂等沟通方式,以减少孩子的对抗和屈从等无效的沟通方式,并在沟通中增加同情心和商议成分,使亲子沟通能更加顺畅和有效。

加强情感反应,增进亲子心理相容。情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只有建立在彼此之间情感这一纽带的基础上,问题解决和沟通等方面的努力才更有意义[7]。青少年有很强的自尊需要,情绪情感体验丰富,又具有冲动性等特点,家长应对孩子的情感变化具有敏感性,能给予积极的情感反应和合理的行为控制。理解、尊重、关爱的情感反应可以增进亲子的心理相容,有助于鼓励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营造密切的亲子关系。

(三)选择积极的问题解决方式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用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就能有效减少亲子冲突,而不会影响到长期的亲子关系。

适应孩子的变化,调整教养行为。现代家庭中子女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凸显,子女成长过程中独立性越来越强,家长要理解和接纳这些变化并调整教养行为以适应这些变化。家长不要总是以“过来人”和“保护者”的角色对孩子的问题干预太多,而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一敏感阶段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通过“外松内紧”的方式来关心孩子。当出现亲子关系问题时,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被信任,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有助于家庭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加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处理好家庭教育过程中的 “关键事件”。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 “关键事件”处理不当,往往成为家庭亲子关系恶化的 “导火索”。比如,孩子某次考试失败,家长对其实施 “暴政”而非有效的帮助;孩子早恋,家长简单粗暴地 “抽刀断水”。对于这些孩子成长中的 “关键事件”,家长不能仅关注事件的表象,还要更多留意事件背后的成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孩子有时做出背离父母期望的行为只是一种表达不满和进行对抗的方式。处理这类问题时,家长应调控自己的情绪,对子女表达出积极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指责和谩骂。尤其要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情感支持和实践指导,以获得孩子对家长的尊敬与信任。

(四)提升孩子自我管理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孩子的问题解决方式往往是从家长那里模仿习得,问题解决能力是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注重孩子自我管理与行为控制的能力培养。家长要提高行为控制的有效性。家庭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在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要让孩子理解规则要求,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规则,来增强孩子对规则的接纳与践行,提高孩子行为控制的自觉性。当孩子出现违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处罚,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态度与想法,再因势利导实施教育。

家长要创设机会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重视并创设各种机会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行为。家长通过布置活动任务,让孩子承担责任,使孩子获得更多独立成长的机会。家庭成员在讨论重大事情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倾听,或发表意见。家庭中与孩子有关的决定,父母先了解孩子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孩子能在真实地、深度地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提高问题的应对能力。当亲子双方能明确责任,自觉进行自我控制和管理,亲子冲突就会减少,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和密切。

总之,有效地发挥家庭功能是营造良好亲子关系的保证,也是化亲子冲突的危害性为建设性作用的关键。家长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最大化地发挥家庭功能。父母应对亲子冲突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技巧来消除矛盾达成沟通和对话,这样,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安乐必将成为现实。

[1]方晓义,戴丽琼.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2.

[2]邱绍一,胡秀媛.大专学生家庭功能、亲子冲突、因应策略与生活适应之相关研究 [J].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学报,2009,09(98):77-102.

[3]方晓义,张锦涛.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46-51.

[4]杨晓莉,邹 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49-54.

[5]宋广文,何文广.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5(7):105-109.

[6]周浩波.教育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胡宁,邓林园.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4):93-99.

猜你喜欢
亲子冲突家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