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

2012-04-01 23:12
东方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学思潮后殖民民族主义

高 建 伟

评《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

高 建 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但大都是将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展开探讨。黎跃进的新著《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黎著)则将视野集中在东方现代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创作,从大量的文化和文学文本的梳理中,概括、提炼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念,突破个别作家民族意识,或某一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的狭窄格局,将亚洲、非洲地区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150余年间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同时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拓展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黎著既有宏观的描述,又不乏精微的阐发,可谓“体大思精”。其中有几点很突出:

第一,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概念术语做出了学理层面的辨析与概括,支撑全书的理论体系

何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作者采用层层剖析的方式,对“东方”、“现代”、“民族”、“民族主义”、“东方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等概念都加以自己的审视,分别列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看法、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自己的阐释。通过对各个概念相关语义要素的确切分析后,核心概念“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水到渠成,“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指19世纪后半期和整个20世纪150余年间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盛行,以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为创作宗旨,以功利性、现实性和民族性为创作的文学思想,创作潮流”。著作的主体就是分阶段对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这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开放体系”的演变发展做出脉络清晰,系统完整的论述。

第二,结合具体个案的分析,点面结合地论述东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东方文学是多民族、多国别的文学的集合体。在民族救亡和民族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形成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作为“文学思潮”的整体,表现出内在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但由于不同区域和民族所具有的文化传统与殖民统治的程度不同,黎著在各阶段都分区域分别论述了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民族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其实,文学思潮具体体现为独具个性的作家、诗人的创作。黎著不满足于对各区域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描述,还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义作家作品进行专节论述,通过对个案细致入微的解读,显示东方现代各个时期民族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共性和作家特有的创作个性。如黎著认为钱达尔的小说《失败》中对爱情悲剧的描写,渗透出对民族文化的思考,揭示民族传统的无意识。此外,作者还仔细地探讨了小说中的几个代表性的“意象”:森林的意象、僵尸意象和灰烬意象,从具体的文学意象中折射出作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审视。

按时段梳理的思潮发展,又分区域作横向展开具体论述,再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进行探讨与论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互为映证,既有高屋建瓴的整体俯瞰,又有局部的细节充实,显示了著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宏阔的学术视野。

第三,顺应发展趋势,在当下历史文化语境中考察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黎著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以文化批评的角度来考察文学发展中的各种文学现象。黎先生在第五章以“后殖民文学”为题,论述了东方文学的发展。在著作中,黎先生首先对与后殖民主义思潮相关的概念: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后殖民文学作出解释,认为作为一种状态和一个思潮的“后殖民主义”是不同的概念。作为思潮,它包括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成熟形态:后殖民理论。根据不同的学术背景,后殖民理论批评家分为三个流派,即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以莫汉迪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流派;以阿赫默德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在著作中,黎著主要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这几位后殖民主义原创性的批评家为代表作出论述。最后,黎著以西方后殖民文学为参照,把视角转向东方后殖民文学,并对东方后殖民文学作出界定。基于东方后殖民文学的作家涉及不同的国度与民族,黎先生从经历反帝反殖民族独立运动的本土作家、时刻“流浪”与“寻根”的移民作家等四种类型来把握东方后殖民作家。并指出,后殖民文学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是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渗透与融合。本土作家耶谢巴尔创作的《虚假的事实》是东方后殖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整部作品渗透着民族独立的欢欣与民族发展的忧虑。南非作家库切创作出一系列“反英雄”、“非英雄”的边缘人物来表现人类生存境遇。

结合理论介绍之后,黎先生将东方后殖民作家分成四个类型并以代表性作家的作品作出具体阐释,使我们对东方后殖民文学有了进一步的把握,也对当今世界文学的转向与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

黎先生自从教以来,一直专注于东方文学研究。《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这一新著是其多年的研究成果,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独创性。构思之处彰显精妙,宏观框架之下不乏精微解读,“东方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构建有助于我们对东方现代文学的整体把握,也为我们了解东方文学与文化开拓了视野。

猜你喜欢
文学思潮后殖民民族主义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思潮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蒋承勇①教授访谈录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全球化之下的少数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浅探
后殖民解读与性别研究的有机结合
——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马琳·诺比斯·菲利普诗歌研究》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后殖民视角下《水浒传》登译本的文化习语转换研究
后殖民语境中奈保尔小说多元化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