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角色的转变

2012-04-02 05:45耿军君刘堂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危机公众

耿军君,刘堂灯

(大连民族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所引起的问题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的频发已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顺利转型的阻碍。如何调动公众和广泛的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和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这不仅仅需要政府充分运用公众赋予的公共权力对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与信息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减少公共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要为其他非政府组织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以及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信息获取与沟通,新闻媒体作为以传播信息为己任的非政府组织就有必要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

一、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新闻的传播媒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闻媒体的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相应的,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加拿大传播学专家麦克卢汉(Mc Luhan)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媒介即是讯息。”[1]33这充分体现了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单向的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2]但是,大众传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首先,对传播手段的依赖性较大。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时期信息的有效性的大小。科技水平越高,传播媒介的效率也就越高,这样获取的信息在时间和广度上更有效。其次,新闻媒体运作模式局限。运作模式即新闻媒体运行和操作的工作模式。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既依赖又想要脱离政府等公共部门的限制;二是新闻媒体自身有一定的运营成本,必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来维护运转,因而就不能完全考虑公共利益,即趋利性的限制。因此,为了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满足自身进步的需要,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随之转变,尤其体现在参与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

传统意义上,新闻媒体只是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向社会大众传播新颖、有用和有趣的新闻。这一传统角色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受到了严峻挑战。当代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实践表明,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引导,能使得政府所实施的危机对策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能减轻和抚慰在危机中受伤害的民众的心理创伤。新闻媒体要从信息传播的旁观者转向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才能在这个风险和危机时代,协助政府应对好公共危机。具体而言,新闻媒体应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及时广泛,便于信息传播。公共危机中信息的传播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个过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传播媒介的种类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除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外,互联网、手机、数字化媒介等新兴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表明,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3]这些统计结果表明,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覆盖面上的广度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也显示出,现代社会遇到公共危机时,传播媒介特别是新闻媒体及时、广泛地传播信息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二,舆论导向,降低负面影响。在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等公共危机的应对和处理中,新闻媒体都协助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处理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几乎是不间断地对救援情况、现场事故处理、后续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报道,让广大民众及时获知危机处理的情况,起到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政府也通过新闻媒体对地震原因、灾区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疫情及应对措施进行公布以稳定民心,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充当社会舆论的导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公众的心理。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事故的成因和政府的处理情况,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维护了政府的信誉,显现了政府积极解决、认真应对公共危机的态度和决心,帮助政府更好地降低危机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第三,以人为本,联结政府与公众。通常,政府在处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时,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或角度去进行,无法及时地了解公共危机的详细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而新闻媒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政府相比,可以更便捷、迅速地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且引导他们去参与解决公共危机,这样就大大地减小了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在处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时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则,新闻媒体在参与公共危机应对与处理时的根本原则也是以人为本。这要求新闻媒体在追求及时准确报道新闻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保护新闻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角色转变的制约因素

美国现代报业奠基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但在日常生活中,新闻媒体参与和应对公共危机时,会受外部传播环境与自身缺陷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及时、有效地协助政府降低公共危机的影响,甚至促进了危机的扩大。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拉扎菲尔德在其与助手合著的《人民的选择》一书中,就以1940年的美国大选为例,对传播的效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结果之一就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也就是大众传播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这是由具体的原因造成的。[4]84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主要分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自身建设的不足等。

从外部环境来看,有两大制约因素。其一,危机与发展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取得了飞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问题,个别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仅仅注重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而不考虑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对社会的意识形态造成了新的危害。在2008年6月就发生了因假新闻而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6·28瓮安事件”。其二,外在环境的制约。“我国大多数的非政府组织是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转变过来的,或者是由政府部门直接建立的,它们在组织、职能、人事、活动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严重依赖政府,甚至仍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5]70同样的,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也会受到制约和影响。这是因为政府的特殊地位及其对我国各项公共事务的绝对权威性。新闻媒体对政府有一定的依附性,许多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而新闻媒体在参与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是不能脱离政府独立完成的。

从内部因素来看,存在着两大缺陷。其一,自身建设的不足。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编采设备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于从公共的立场出发,对危机消息作出更为客观、专业、深入的报道。其二,趋利避害不可避免。新闻媒体本身是一种组织,它需要一定的资金去维持自身的运转,这就决定了新闻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趋利性。当民众的利益与其自身利益相碰撞时,利益的权衡变得极为重要。这些内在与外在的因素都影响与制约着新闻媒体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三、如何实现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角色转变

实现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转变,不能只依靠其自身的力量,也要从政府、公众等多方面出发,全面促进新闻媒体的角色转变。

首先,加强政府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且负有与之相关的社会责任,主体是政府及部分公共部门,而非私人及其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负有主要责任,新闻媒体则负有协助其处理与共同应对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新闻发言人机制,它是一种以政府为传播主体,而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以实现政府与社会沟通的传播机制。这种机制需要政府不断地完善以及对新闻媒体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进而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实现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共同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新闻媒体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新闻媒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完善立法,明确新闻媒体的责权范围。完善现有的与新闻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责任和权力范围,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新闻媒体的话语权、新闻报道权,又有利于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角色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

再次,促进新闻媒体自身观念重塑与技能提高。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传播业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产业体系,更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即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新闻媒体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职业操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仅要秉承一贯的新鲜快捷和高时效性,而且要实事求是,一切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和协助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同时,新闻媒体应广泛地开发和运用新兴的媒体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服务于社会,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共事务。

最后,鼓励公众对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在新闻媒体转变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的过程中,除了政府与新闻媒体自身的作用外,广大公众的配合与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公众是我国的社会主体,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所有者,也是公共危机影响最大的群体。公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不仅是促进新闻媒体角色的转变顺利进行的原动力,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原动力。

总之,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重要角色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只有积极促进与帮助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实现角色转变,适应不断前进变化着的社会现状,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从新闻媒体自身、政府、公众三个方面出发,多角度促进新闻媒体进行角色转变,才能更好的协助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减少公共危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1]M·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2]议程设置[EB/OL].(2011-09-26)[2011-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1358286.htm.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计 报告[EB/OL].(2011-07-19)[2011-08-25]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4]希伦·洛厄里,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M].刘海龙,译.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邹慧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J].行政论坛,2010(5).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危机”中的自信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