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设计初探

2012-04-06 06:08许昊皓黄子云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丘陵保障性住房

许昊皓 黄子云 魏春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多种因素,如气候特点、地貌特征、人文要素、住房性质和供给对象等,提炼出适合本地气候和地形特点的保障性住房设计策略,对当前的保障性住房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地域特色

设计策略

1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我国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其中湖南省2011年计划完成41万余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其中廉租房、公租房15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26万套。国家决心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全国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本地的地理基础条件和人文要素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适宜当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而开展各个地区相关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研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有着重大意义。

2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的商品性住宅相比,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大量的住房不顾所在地气候及地形因素,挖去原有山体直接铲平土地,不但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也不符合节能节地的原则,同时一些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品质低下,面貌千篇一律的情况普遍。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居住模式单一,推平山坡与丘陵。当前的实际状态是大量的居住用地模式单一,由于相关配套建设成本和控制最终销售价格的压力,开发商更倾向获得容易开发的平原土地,使得较平整的耕地良田日益萎缩。而在丘陵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将山坡高地推平了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2住区环境千篇一律,住宅风格千人一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各种流行的概念轮番成为中国各类住房建设的主题,从现代到古典、从欧式的立面三段式构图到各种马头墙符号、从“中心花园”到“生态景观”,但这些泊来品大都缺少针对各个地域小环境的研究和建设(包括基地小环境)。结果是城市的住区景观大同小异,建筑形象没有个性,与当地的地域文脉的也缺乏联系。

2.3设计与建造的地域性针对性不强。目前丘陵地区的保障房建设大都是简单套用平原河网地带的建设模式,地域建筑营造技术的针对性不强。由于南方丘陵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设计者、开发者、建造者和使用者对相关的适宜性设计理念停留在理论的多、付诸实践的少,对最新的绿色建筑营造技术缺乏了解,设计时的针对性不强。

2.4居民生活和就业的便利性问题。由于保障性住房用地常常位于城市郊区,项目相对孤立,公共交通配套设施以及大型购物中心、幼儿园、学校、社区医院的缺乏有可能成为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缺陷。一方面,缺少公交设施,出行困难、出行成本高,也造成了居民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公共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住户的需求,也会增加住宅的使用成本和居民的负担。

3影响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主要因素

针对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影响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因素主要分为4个方面,即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建筑因素,见(图3)。南方丘陵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地形地貌特点,应该结合这些特征,从场地规划选址、住宅区布局、朝向、日照、间距、环境景观配置、植被选择等环境的要素开展分析,分析其影响影响因素,建立一套可以提供参考的设计细则。(图4)而在最终的实践中对这些设计细则进行评估,选取经济可行、运用方便、技术成熟、易于施工和维护的设计策略和工程实践手段。

3.1.1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强调的是在满足基本居住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因此与普通的商品性住宅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土地由政府划拨;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积得到严格控制:造价受到较严格控制;住宅建设的标准是“经济、适用”;供中低收入居民符合条件者居住;在同样的基地、容积率相等时,保障性住房小区内的人口差不多是普通商品住房小区内人口的1.5倍。

3.1.2南方丘陵地区的地理气候及环境因素

(1)地形和地质特点

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特征以丘陵和坡地为主。以湖南省为例,湖南隶属于东南丘陵中的江南丘陵带,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丘陵及岗地约占1/3,平原较少。而丘陵地区不良的地质现象对建设有极大影响,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所以在住房建设中应勘测好地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丘陵的坡地地形是影响建筑群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布局中应根据地形坡度、坡向、建筑布置形式及朝向等确立合理的日照间距,综合考虑采光、通风、防火等因素。

(2)气候特点

南方丘陵地区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湖南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为冬季北风,凛冽干寒:夏季南风,淫雨多云,潮湿闷热,尤其湘中地区周围山地阻隔,不易散热,形成高温,因此传统建筑较为高大,讲究南向、穿堂风和遮阳等降温措施。这一区域内夏季的绝对温度与其他地区并无区别,但人们感觉非常闷热,而且往往是连续多天的持续高温,这是因为由于这一地区的受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缺风少雨,不利于散热降温。因此在规划布局阶段,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丘陵地形条件形成的局域性气候特征,在满足日照条件的同时,结合地形和风向进行总体布置,尽可能使建筑物位于迎风面或垂直于主导风向,以争取穿堂风,利用空气对流降温、除湿,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3)植被与降水

强度大是南方丘陵地区降水的特征,以湖南为例,全省年均降水量在1300~1600mm之间,最大月雨量超过800mm,最大日雨量超过300mm。南方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树木种类多。丘陵地区的土壤成分以红壤及砂壤为主。红壤主要形成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呈现酸性、有机质少、肥力低、土质粘重的特点。应注意地区的水土保持,把绿化造林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南方丘陵地区的湿度较大,特别是春、夏两季,多雨、潮湿、闷热,建筑底层的防潮要求较高。而且由于瞬时降雨量大,如果排水不畅,易形成积水。(图6)在选址时适当避开洼地、山沟等易集水区域,可以利用开挖坡地形成半地下室,或者采取底部架空的设计。这样可在不增加建筑体量的同时,可争取到更多的可利用空间,满足一些辅助功能,如居民的休闲娱乐、夏季乘凉,或作为自行车车库等等。

(4)经济发展水平

南方丘陵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属于全国中游水平,与沿海省份相比不具有优势。但是目前在保障房建设中,存在将大量原始地貌不加分析和设计的平整土地的情况,虽然貌似简化了开发建设的过程,但实际上增加

了大量的土方开挖和运输、回填的费用,并且影响了城镇建筑与周边地形地貌的和谐过渡和城市特色风貌形成,综合看来是一种极其浪费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粗放型建设方式。由于丘陵开发的技术难度较平地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但在其他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经济效应,比如减少了对平地良田的占用、地价相对较低、避免了大规模的土方挖填、有利排水、产生水土流失、地区良好的微气候节省了房屋运行费用等等。因此应该避免先推平土地然后进行建造的低级模式,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寻求丘陵住宅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5)人文和民俗传统

在我国南方地区,丘陵的利用也已是一种地方特色,传统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形式更是可借鉴的宝贵财富。区域内许多城镇、村落、民居等住区的选址追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利用天然的优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湘北的张谷英村和湘西的吊脚楼,把民居群落与丘陵有机呼应、结合,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由于丘陵地区可利用的土地较少,传统的山地村落特别注意在规划上控制房屋的用地规模,从客观上保护了丘陵山地的生态环境。而传统聚落中低层高密度的格局,缩小了邻里之间的空间距离,利用院落,柱廊、街巷形成层层渐进的公共空间,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不同环境下的交往场所,易于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在丘陵地区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居住区结构模式有利于提高建筑密度,相对节约土地。在适宜建造住房的山地丘陵地南坡或迎风面其日照和通风间距的要求值都小于平原,因此可以适当提高住区内部的密度,形成外松内紧、疏密有序的结构和肌理。这种模式不仅保留了丘陵原生景观连续性,形成片段式的丘陵住区景观:还可以提高不同组团的识别性和归属感,改善组团内部的邻里关系。

3.1.3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受到众多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根据其对设计的影响的程度影响因素可以被分为三级,强相关度,中相关度,弱相关度,同时把相关的因素及其关系绘制成下表,可以看到在设计中各个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与联系强度(图11)。从此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设计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应特别关注:

1)建筑规划选址以及群体空间布局对丘陵生态特性的充分利用;

2)建筑形态同地形地貌的结合和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3)各种地质及自然灾害的预防,考虑水资源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人工景观环境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

4)地方文化特征及地域传统在建筑空间及生活空间中的延续;

5)特别关注完善保障房居民生活和就业的相关配套设施。

4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细则

根据以上影响因子的分析,针对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要点,整理出一套关于南方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细则,可以直观和方便的查询(表1)。

5结语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人们的安居乐业息患相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保障性住房的性质也对它的建设标准和设计提出了限制。南方丘陵地区经济不是十分发达,气候条件也并不优越,在设计与建设保障性住房时,更需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思考。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丘陵地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因素以及设计模式,总结了一些设计细则,期望能为当前的保障房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参照,同时对我国其他地方性保障房的设计与建设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丘陵保障性住房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获政策支持
三亚开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丘陵地区枣树栽培及管理技术之我见
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村的现代农业之路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