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体制创新

2012-04-07 09:37张新昌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学信息技术服务

张新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巨型”大学,巨型在于规模,在于系统,还在于发展潜力和质量提升空间。自从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以来,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67所普通高校网络学院一起,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教育技术界始终在思考为什么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变化,重新认识技术与人(学习者、教育者和社会)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使广播电视大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大规模,但并未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规模发展的基础并不牢。以一种外延和内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是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和体制创新的愿景。

一、对广播电视大学本质属性的理解

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基于系统和多媒体网络环境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活动,实行四级办学体制,其本质属性包括教育、开放、远程三个方面。

1.教育的本质

尽管有大学说、机构说、平台说等,但电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回归教育的本质。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古今中外,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有千百条,但归其究竟,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和主客体(教育资源环境)之间的、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学校)在满足被教育者的需求过程中发展,被教育者的需求因为教育者的发展而得到有效满足。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教育的本质含义也将添加新的含义。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日渐模糊。没有围墙的大学,如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很多的专职教师和很大的校园,“大师或大楼”这种稀缺的资源被一种共享的形式取代。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网络交互、资源的共享配置和服务,教学以“一对一”的形式呈现。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学习习惯,每个人对资源的选择和学习的体验也不同。通过“互教”,教学相长,反映了电大教育活动协同的本质特征。

2.开放理念与扬长避短

开放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但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应该把握尺度,沿着体现优势的方向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如系统体制被证明是特色优势,就不能弱化;信息技术应用不能停留在技术或技术推广层面,而应看成教学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媒体资源不能脱离需求,简单堆积,而应在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按需配送,还应突破传统和政策的束缚,提升内涵、强化服务等。

3.远程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从事远程教育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面授而言,远程教育是借助媒介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在“准分离”状态,学习效果受媒介和资源的影响较大,以自主学习为主,对面授、教学支持服务有更高要求。

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第二,现代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第三,人人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平等机会。远程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比基于校园式的传统教育更灵活、更开放、更高效。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对学习资源、方式等有更多选择;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需求多种多样,终身学习需求日益显著,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实施远距离的教育活动,只有通过体制的创新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教育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理念的结合,从技术的角度讲,有人将其称为主要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突出特点是:双向交互,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多样;协同特征明显。

目前,全国已有67所国内重点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 852所县级电大、3 000多个教学点和6万多个教学班组成的开放教育的教学网络覆盖了除台湾外包括西藏的全国城乡,为320万在读学生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和面授辅导教学,基本实现了多种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视频媒体的数字化、学习的双向交互、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赖以支撑的“天网地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环境架构,由于教学、管理平台分立,难以共享共建,难以“一站式”;四级系统体制定位不清,运行效率不高;教学理念并未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适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评价体系仍待完善等。

二、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体制创新的背景

广播电视大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体制创新的背景主要包括学习的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两个方面,与广播电视大学自身改革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1.学习的社会化环境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化,学习需求旺盛。作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为了得到“希望的好工作、好生活”,不仅要进行职前教育与培训,而且要进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育与培训,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这“三聚头”加大了就业总量的矛盾,存在着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但同时许多新工作又没人能做的矛盾。仅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项,就有超亿人融入城市谋求平等发展,他们对持续培训需求巨大。教育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不低于45%,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20%以上;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总规模达到1 200万人以上。对此,意见进一步提出:引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水平。

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影响枸杞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次数)进行正交试验,各组提取液过滤定容,按照苯酚—硫酸法在波长490nm下测定吸光值,计算多糖含量,选出最优的工艺参数。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教育中应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将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资源融为一体的希望。下一代互联网将从桌面计算模式(以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云计算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信息从文本、多媒体转变为“富媒体”的形式存在,并能自适应地呈现在泛化的终端上和应用系统中,使信息随手可得。云计算将使互联网成为一体化的高速信息平台,信息、应用丰富,按需配送;wifi、3G、LTE等的普及将使互联网终端泛化;物联网技术将几乎使每一个物体、每一个人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视频语音通信技术将使远程交互性增强。主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有了质变的技术基础。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但融合是一个复杂、漫长的技术应用过程,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组织和教学模式。我国对教育信息化投入一路看涨,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363.3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439.1亿元。然而,有两个悖论一直存在于教育行业中,一个是设备不足与设备闲置;另一个是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却在教育领域难以发挥。在不同层面存在着“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信息孤岛”、“高资金投入,低使用效率”、“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

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对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三、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体制创新的几个问题

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有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和体制创新。

1.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质量观

融合与创新的关键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立,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的判断力。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开放创新。

教育现代化可以理解为融合和创新所达到的教育水平(一种最优化的教育形态,教育手段和方法先进,教育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既是价值取向,又是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涉及人、技术、管理、服务、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核心的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人的教与学的活动,始终为实现同一个目标保持在“交往或协同”状态。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出,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的决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单独或协同制定学习方案,并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后果分担责任;教师是一个非强制的知识资源,在学生问到时提供有价值的评论或可参考读物,教师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纳入这种学习资源之中。在平台构建上寻求“智能化、交互化、个性化”,在对待学习者的态度上应“主动给予关注”。

关于现代教育理念建立的意义,可以从英国开放大学的核心价值中得到启示,2010年发布的《英国开放大学优先发展战略》报告中将英国开放大学的核心价值归纳为三个方面:(1)包容性(Inclusive):指的是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向所有人开放,鼓励并引导人们遵照他们的自身需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按照任何方法谋求发展”,同时还“通过鼓励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参与学习,弘扬社会正义”;(2)创新性(Innovative):指的是开放大学“通过针对学习和研究之核心的创新,引导学习的变革”,并“通过不断地寻找新的和更好的途径,来刺激和引导人们的学习,从而达致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学水平”;(3)敏感性(Responsive):指的是开放大学“对那些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工作的个人和雇主的需求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并“致力于对学生的学习成功的支持”。

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探索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质量观。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有三大客观规律:一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表现为教育是否适应甚至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服务和促进的功能。二是教育事业自身协调发展的规律。表现为教育的规模结构、数量质量、资源配置等的协调发展。三是教育的品质、教育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广播电视大学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但尚未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政策依赖性比较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仍未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对其规律知之不深、知之不全。依据规律,在规模上“适度”超前,在资源配置上相对合理,在质量上逐步提高。过“度”则教育资源和服务不足,质量不可能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观是以市场需求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提高为主体的质量观,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对社会变化能够快速响应和及时适应的人。远程教育学生来源极为复杂,缺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那种背景的基本一致性,因此他们的目的、需要也是千差万别。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和信息素养来综合衡量。

信息时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中科院的戴汝为院士认为,“在信息时代,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我们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他指出:“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信息处理的工具,人脑通过经验积累与形象思维,擅长不精确的、定性的把握,而计算机则以极快的速度,擅长准确的、定量的计算,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互相结合,既能达到集智慧之大成,又由于通过反馈的作用,来提高人的思维效率,从而增强人的智慧。”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使学生具有了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质量评价应立足于这种技能和发展潜力,而不应单纯建立在学位、学历、学分上。

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理念和实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更多地源于学生的满意程度。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探索建立综合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一站式呼叫中心、生涯发展与咨询中心和健康咨询中心为主要工作内容服务于终身学习社会。他们在基础设施上开辟了宽敞的服务空间、配置了计算机电话一体化系统结构,对提供服务者明确了职责与分工。这种对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的重视使学习者有了归属感,学习者不再孤独;同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产生了市场效应,社会关注感得到提升,在提供学习支持的过程中也使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提高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值得借鉴。

2.体制传承与创新

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四级办学体制,覆盖面广、资源共享、质量保证,有规模效应。电大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行“五统一”的原则,即统设专业科类统一教学计划、统设课程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和统一评分标准。系统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组成,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和作用。每一个层级内又有自身的系统,相同层级的电大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级电大既是整个电大系统的一个层级,又是当地的一所“高等学校”,因此培养人才目标能紧贴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由于存在没有自主权、依靠政策生存、定位模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系统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弱化趋势。英国开放大学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英国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本质特征,以及自身远距离、开放、成人、业余高等教育体制的系统特征,建立了以校本部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为核心、以13个地区办公室和350多个学习中心为环绕的英国高等教育创新体制,采用的是最简明清晰的“自上而下”和“中央核心”的办学、教学和财务结构,而没有采用“分级式”或“政府层级对应”结构。因而有了内部统一并且和外部主流完全一致的质量结构和质量标准,是比较成功的范例。但考虑到其办学规模只相当于省级电大的水平,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也有巨大差距,其体制并不一定适用中国国情,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服务能实现全覆盖。除去政府层级对应的差别外,最大的差别在于电大多了省电大一级,而正是这一级体现了中国的体制特色,一方面体现整体合作共赢共同体的完整,共享系统资源,另一方面体现区域发展特色,建设区域教育网站或远程教育中心,共享区域优秀师资资源和信息资源,形成互补。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层面,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应与统一网络信息平台相呼应,统一网络信息平台和体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遵循相对统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学习制度,专业、课程建设,学习成果认证,资源共建共享,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各省电大(分部)层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社会力量构建省域远程教育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

系统体制运行效率的核心是人。传统教育对师生比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大师和大楼(设施)”作用突出。而广播电视大学是四级办学体制,资源共享,全覆盖的支持服务以及多方参与的特征明显,“线下线上”由于专业课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跟踪,仅靠系统内的师资是不够的,需要建立足够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按不同层级,教师的职责定位为“远程教育专家”、“学科专家”、辅导教师。有关资料显示,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其中兼职占到60%左右,每个辅导教师辅导10—20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每门课程都至少要有一个指定的辅导教师,保证了其卓越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人员是教师人员的近3倍,体现了对服务的重视。

3.云教育及一体化教育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

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趋势是实现“云教育”,本质上是利用云计算构建的基于网络的教育环境(专用网络+云平台)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内容共享和按需服务,这与云计算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相契合。要发展,应先“修路”,逐步在中央—省、省—市间建立虚拟专网确保重点应用如视频、管理、资源配送等的质量。应有统一的应用平台,确定的服务内容,便于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社会等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监督、评价、认证等,可以从海量教学资源库和定制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包获取资源,可以构建个人学习空间,包括学习指导、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名师讲堂)、学习评价、学习社团等,还可以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开发引擎参与开发,激发获取服务的主动性。交互是多种形式的,可以面对面,但更多是通过视频直播、点播、E-mail、BBS、QQ、SNS、MSN、BLOG等互联网应用进行即时双向一对一的在线信息、异步单向一对多的公告、异步双向多对多的讨论区以及调查等,教师可以在线授课、辅导、交流、考评等,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自学、教学或互学。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伴随着被教育者知识和隐性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转化,伴随着教育者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的提高。曾有教育学者描述过一个有意思的情景:在与国外远程教育专家交流时,国内专家总是为教学质量担忧,想尽办法让学生接受学校提供的服务,但效果不理想,而国外专家却认为质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学生花钱就是为了学习提高的,对教学支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来说,学生乐于接受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云计算研究的是如何将资源整合后通过网络输送给用户的方法,带来的是服务模式创新。云计算的定义并不统一,2012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云计算给出了一个政府官方的解释:“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云计算的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廉价等特点能面向分布广泛、数量庞大、需求各异的用户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

四、结束语

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7月31日在出席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会议时指出:“要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严格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使注册、学习、考试更加灵活方便,健全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扩大优质资源种类、总量和覆盖面,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基层学习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务。在电大基础上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任重道远,但前途光明。

[1]于云秀.开放大学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2]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和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3,(2).

[3]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4]李亚婉.预测未来发展 研讨管理策略——中日韩三边远程教育研讨会焦点综述[J].科研动态,2011,(1).

猜你喜欢
大学信息技术服务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学求学的遗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