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2-04-08 21:25姜红贵王全金王建华刘棉玲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报期刊数字化

姜红贵,王全金,王建华,李 萍,刘棉玲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西南昌330013)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网络化为运作核心,以数字化为实现手段,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被普遍利用的数字时代,数字出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核心内容,和社会各领域息息相关。一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期刊采用纸介质出版、传播信息的单一出版格局己被打破,应用数字化技术出版期刊越来越显示出其发展的强势,因此,高校学报作为信息产物,其数字出版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在现行高校教师科研考评机制的引导和鼓励下,高校学报要想在当今学术期刊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数字出版方式,加强学报的整体竞争力[1]。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快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高校学报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完善的融投稿、审稿、查稿、编辑、发行、宣传、阅刊、资源共享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系统。该文对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

1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与现状调查

1.1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内涵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形式。它以互联网为沟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由著作权人、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网络传播者及读者构成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2]。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重在组稿投稿审稿数字化,编辑流程数字化,出版发行数字化,宣传推广数字化,人员管理数字化等环节。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如众所周知的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都是通过集中上网的方式走在数字化出版的前沿,在集中上网的同时,高校学报主要通过自行或分散上网融入数字出版。

1.2 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为了解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以便对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提出方向性对策解答,研究调查了上海、江西、四川3个省市的高校学报数字化情况(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上海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省份之一;四川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以这3个省市为代表进行调研具有现实统计意义。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51种高校学报,其中上海47种,江西42种,四川62种,均为中文版学报。

以网络调查的方式为主,同时通过文献查阅以及电话访谈对样本对象进行学报网站开发利用,采编系统平台建设,组稿及送审方式,学报文献上网方式等方面的调查。

2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概况

2.1 高校学报文献上网程度高

高校学报的文献上网,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与使用,能够提高文献的价值。同时,文献上网也是高校学报对所刊载的论文进行推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核心期刊的评比过程中,期刊文献的WEB下载量和被引量是两项重要的指标,文献上网能够直接对这两项重要指标产生极积影响。

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学报发展至今,绝大多数都已经使所载论文文献上网。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为例,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是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所调查的高校学报当中,文献上网率在这些数据库中已经基本达到100%。这与我国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出版的战略工程不无关系,使高校学报也能借此搭上顺风车,推动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3]。

2.2 高校学报网站建设成效明显

在所调查的151种高校学报中,建立了网站的有77种,占总数的51%。有的独自建立了网站;有的依托学校的同一个网站平台;有的则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分别上网,或是已经建立起了网站。这些高校学报不论是依托高校校园网的优势,还是独立建站,或是借助其他网络渠道,都能够搭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站平台,供校内外人员访问。

网站建设是高校学报宣传推广自身优势,吸收优秀稿源的重要途径。高校学报的网站建设有助于实行编辑出版发行的一体化。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学报借助网站能有效地向国内外展示、宣传学校的科研成果和综合实力,宣传相关学校的前沿研究水平,提升高校学报品牌,吸引优秀稿源。

2.3 高校学报编辑流程数字化初步形成

高校学报的来稿已基本告别了传统的邮寄稿件形式,绝大部分都已经使用了电子邮件投稿方式,有部分高校学报还开通了采编系统平台。由数字化出版需要而兴起的一些排版软件在各高校学报的期刊排版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那种人工录入的原始排版方式现今只是作为排版软件之外的一种辅助排版方式。同时,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也逐渐在向人机合一的模式转变,一些优秀的计算机校对软件受到欢迎[4]。

高校学报在实现编辑流程数字化的同时能够积极发现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为高校学报编辑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高校学报编辑能尽快学习和应用数字化出版技术,促进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形成良性循环。

3 当前高校学报数字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3.1 高校学报文献数字化形式较为单一

现今在国内兴起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中国知识总库”的形成,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进程,高校学报编辑部只要将其刊物文献的电子排版文件发送至集中制作上网基地,即可将纸质版的内容以可阅读的电子文件形式通过一定的格式上传到互联网上,实现网上传播[5]。

但是,这只是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数字出版的目标,必须更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强大的立体表现和编辑制作手段,将文字、图像、画面、声音和动画融合起来,使文献以动态的立体形式表现,更深层次地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导航检索和超链接体系进行专题报道和背景描述,将相关文献内容和论文引证关联融合,形成全方位的电子文献展示体系,现在还难以做到,文献数字化的形式现阶段还比较单一[6]。

3.2 高校学报网络化水平不高

完善的采编系统平台能够集投稿审稿、查询、修改、定稿于一体。达到了方便作者投稿,查询稿件进度,方便专家审稿,节省周期和节约成本的目的。其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方便的人际交流通道、专家联系能更为便捷。

在所调查的151种高校学报中,虽有77种开通了网站,而建设较为完善的稿件采编管理系统平台的只有39种,占全部种数的25.8%。网络化水平低,网站的利用率也不高。

3.3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无统一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行业发展所应共同遵守的准则,统一的标准规范意味着行业发展的有序性,有助于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不仅不能使数字化网络文献资源得到完全共享,降低成本,而且会给读者阅读、查询带来不便,使文献资源得不到最佳有效地利用。同时,使得各高校在学报数字化出版和编辑过程中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股强的合力。

4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对策

4.1 优化提升编辑人员的素质和结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出版技术已经有了很多改进,包括采编平台管理系统、期刊排版软件、计算机校对技术、文献上网共享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这些技术利用涵盖了编辑出版的整个流程,包括来稿管理、编辑审稿、排版校对、出版传播等等。这些技术是我们学报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但是涉及面广,专业程度高,要求高校学报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能够有专门的既懂编辑,又懂技术的双专业人员对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不但要成为合格的纸质期刊编辑,还必须学会驾驭数字化编辑工作,努力学习计算机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争取能用计算机进行写作、编辑、存储和文献的文件格式转换,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作者和审稿专家进行顺畅沟通。这也是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对编辑主体活动的客观要求。

4.2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推出网上数字学报

我国高校学报目前普遍采用的出版模式是文献资源间接入库。即论文文献正式在纸质学报上发表后,再转储成数据库数据的电子文献形式[9]。这种方式形成的文献数字化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明显地显示出技术优势。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一些已经走在前列的学术刊物学习,借鉴其已有的成功经验。如国际知名学术刊物《nature》在其网站上,有一个栏目名叫“Online video streaming archive”(在线视频档案)专门选择一些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8]。

高校学报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制作手段,为所出版的电子文献加上声音、色彩、图画、甚至动画等多种效果,让读者喜闻乐见,更易于接受。重视并加强高校学报电子文献的多媒体建设,适应数字出版的需求,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出版事业发展的要求。

4.3 加快依托于学报网站平台的采编管理系统建设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是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建设必须依赖互联网络为主要传输通道,使高校学报刊物中反应我国科技文化发展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便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利用。高校学报网站是高校学报宣传自身的主要窗口,建设好高校学报网站,有利于吸引优秀稿源,并形成知识服务体系,最大效度方便读者获取。

高校学报的稿件采编管理系统必须依托学报网站的平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起知识发表体系。将高校学报编辑部内稿件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按其固有的业务流程,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9],使网上的投稿、组稿、审稿更为快捷;使编辑排版、校对、出版更加一体化;使财务稿酬支付、版面费收取、审稿费寄送管理更为科学明细;使高校学报内部的人员管理、部门管理、职责管理也更为明晰。

4.4 建立起符合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标准体系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学报在数字出版之路下各自为政的局面,应尽快研究制订出既适合学术期刊出版发行行业,又适合高校教育领域,还能够与现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标准相容的高校学报数字出版标准体系。

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建设应至少包括上网文献格式的统一,以利于读者的开放存取阅读;高校学报网站接口标准的统一,以利于建立起资源共享界面;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版权规定,以利于高校学报的文献传播,同时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高校学报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程,一方面,标准体系的建设能使各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形成一股合力,加快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的发展;另一方面,标准体系也需要高校学报数字出版过程的实践验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适应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

[1]蒋华.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0-64.

[2]邓美艳.数字出版——高校期刊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04-106.

[3]余朝晖.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2-145.

[4]陈家顺.数字化出版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机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79-81.

[5]曾建勋,屈海燕.论数字化期刊的建造方式[J].编辑学报,2003,15(6):397-399.

[6]王小红.数字期刊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7:4.

[7]邓美艳.数字出版——高校期刊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04-106.

[8]NATURE PUBLISHING GROUP.Online video streaming archive[EB/OL].(2011-11-17)[2011-11-02].http://www.nature.com/nature/videoarchive/.

[9]周玉云.高校学报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08:2.

猜你喜欢
学报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