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的隐喻和现代性——以《列那狐的故事》为例

2012-04-08 23:46朱志刚
关键词:中世纪市民儿童

朱志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420)

民间故事的隐喻和现代性
——以《列那狐的故事》为例

朱志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420)

《列那狐的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代表了新兴的市民阶级的声音。故事采用寓言象征性的写作方式,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多层次空间的象寓世界;它以儿童式的心灵和目光叙说了一群动物之间的斗争生活,为我们折射反映了当时社会市民阶级的现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列那狐的故事》;泛灵论;市民社会;象寓世界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代表就是《列那狐的故事》。由于这则民间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被大量赋予拟人化描写,从而使这篇寓言故事具有象征性的隐喻意义——很好地隐喻了现代社会人所生存的现代性。

一、儿童的意味:以动物故事的形式出现

以动物为原型的故事产生很早,一般民俗学研究者认为,可以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渔猎时代,这是因为动物在他们的狩猎生活中起着巨大的决定性作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那些关于列那狐的故事,最初产生的原因应当是原始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与“狐狸”这种动物发生了某种重要联系。这些故事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技巧,是直接脱胎于早期人类的原始思维。这种思维是人类最典型的“原始-儿童”意识[1]236。现代心理学表明:儿童心理发生的主要特征同人类智力进化间有着异形同构造的关系,儿童意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重复着原始意识结构,其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的拟人化倾向。所以,对《列那狐的故事》,有人评价“至今读来,如重见儿童般天真,犹觉有趣,抑或令人绝倒”[2]5。

这一故事以动物列那狐为主人公,采用拟人化的方法围绕动物之间的生活展开故事叙述,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和阅读倾向。首先,以动物为原型的故事内容能够强烈吸引儿童阅读,故事描述了动物世界中形态万千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征。该书中主人公列那狐是一只机智、聪慧之余有些阴险的狐狸。他极其聪敏,巧舌如簧,但同时嗜杀成性,口蜜腹剑,总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手段令人发指。他的形象是复杂、多面的。这只狐狸和人一样,有狡猾、有机智、有悲伤、有痛苦,有思索……机智,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本领,是儿童适应社会应具备的素质。列那从体格和力气方面无法和狼、狗熊等较量,然而他很少输给他们,凭的全是自己的机智。这种素质甚至比力量更为重要。其他动物也各具鲜明特征,如高高在上的狮王“诺博尔”、凶猛的老狼“羿桑干”、贪婪的狗熊“勃朗”、骄傲的公鸡“叫天晓”、聪明的花猫“蒂贝尔”、美丽的梅花鹿“布里”、机灵的山雀、爱听吹捧的乌鸦……我们知道,儿童具有泛灵观念,即认为万事万物同他自己一样,是具有生命的。由此他们表现出来是对动物系列故事的偏爱。《列那狐的故事》写的不仅仅是一群动物的生活,关键是这些动物是人化的,他们的生活跟人类一样,基本没有什么不同,儿童的泛灵观念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受这类作品的吸引。其次,《列那狐的故事》的故事情节也是吸引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故事情节非常生动有趣,如《列那偷鱼》,有一天家里断粮了,唯一的办法只有靠自己的聪明出去碰运气。列那看到一辆拉着鱼的马车。于是它运用自己的智慧,跑到马车前面去装死,利用赶车人将其放在车上,吃饱了肚子,又拿了一些鱼,机智地跑掉了。《列那狐的故事》中这样有趣的故事很多,这只可爱的狐狸的一系列活泼生动的奇遇能使小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另一方面,故事采用的是糖葫芦串式的情节构成方式,他的全部故事都以列那狐的活动为中心线索,并通过它的活动,串联起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小故事,情节短小而非常自由,切换灵活,这对于儿童跳跃性的思维习惯是非常受用的。该书中的全部故事都是以列那的活动为中心线索,不管他怎么捉弄别人,也不管它自己受到如何的捉弄,它都死不了,一到最危险的时候,就化险为夷了,主人公永远不死,这种传奇色彩多少满足了儿童爱幻想的天性。第三,故事的语言幽默、个性,用得恰如其分,对人物形态的描写漫画感十足。如用“断然”、“含威不露”、“雄踞”、“沉吟”、“欣然允诺”等词语刻画得狮王的威严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列那狐在绞刑架面前对狮王巧舌如簧设计逃脱,语言的圈套一层套一层,步步深入。描写大灰狼闻到列那家的烤鱼味,顿时“鼻翼偾张,猛吸了几口”,阅读时文字展开的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令儿童感觉很有意思。

儿童们总是把万物人格化,把自己的意识投射到客体上去。以动物为原型的故事,其实就是万物有灵论的变体,这种虚幻意识对于儿童就像对原始人一样,是完全真实的,他们相信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儿童和原始人都是沉浸在他们自己营造的故事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列那狐的故事》具有强烈的儿童意味。我们知道民间口传故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这部寓言尽管它本身是反映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但实际暗含了一个成人世界,儿童在阅读这部作品时,逐渐接受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由那片森林发生的故事会使他们联想到人类社会,感受到人生、社会的复杂和残酷,学会如何生存自立。《列那狐的故事》实际上给他们上的是一节人生入门课。相对于儿童来说,《列那狐的故事》真正象征的是一个成人社会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世界。

二、市民阶级的象征:一个时代的烙印

恩格斯认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3]400。我们知道,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占主导地位,这使得中世纪文学宗教色彩浓郁。但同时,在12世纪特别是13世纪,欧洲社会迅速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一些近代城市开始萌芽,伴随着城市的诞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他们既非农民,也不是贵族、教徒,他们具有最早的资产阶级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市民文化内涵;他们依靠商业贸易生活,依赖自己的智慧和狡猾在城市诸多的社会阶层中求生存和发展。这些特点恰恰暗合了《列那狐的故事》文中所透露出来的主旨信息,所以说它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它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列那狐,就是中世纪市民阶级的象征。从物质资料的获取方式上而言,市民阶级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统治阶级、贵族、下层人民都不同,这些城市市民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生存的办法是做生意,靠运用智慧和计谋从事工商业,进行商品交换和经营管理,来获取更大的经济物质利益。新的阶层的出现导致了新的文学形式的产生,市民文学即是作为反映新兴市民的生活、愿望和特点的文学作品出现的。作为折射市民生活的作品,《列那狐的故事》所描写的列那狐和市民阶层在这一点上有着巨大的一致性。列那狐,这只狡猾、机智的狐狸在森林里是用智慧和计谋获得生存,施展偷、骗、抢等不择手段的方法,如同故事中所交代的“每天,他在这儿,自持聪明,动脑筋运计谋,去占别人的便宜。不仅损害亲朋好友,甚至连不可一世的万兽之王——狮王诺博尔,下手也毫不留情。”[2]239列那狐的这种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表明,它既与象征着那些不劳而获的上层统治者的代表狮王斗争,也与象征着那些自侍武力强抢豪夺的武士们的代表大灰狼和狗熊对抗,同时也与象征着那些在自己的田地上自给自足的下层人们的代表鸡和兔互相敌视。正如市民阶级在城市里用智慧和计谋获取利益来生存,要与当时社会的国王、教士、贵族和下层人民产生种种矛盾冲突一样,这是列那狐和市民阶级共同的生存方式,也是他们共同的最为重要的获取物质资料的手段。

从精神追求角度来说,市民阶级具有不同于当时社会的其他阶层(国王、教士、贵族、下层人民)的道德理念。例如,教士靠敬奉上帝吃饭,他的道德理念是对上帝的虔诚;贵族靠家业吃饭,他的道德理念是对家族的忠诚;下层人民靠辛苦的农业生产劳作吃饭,他们的道德追求是勤劳和朴实;市民阶层由于主要靠智慧吃饭,那么他们所形成的新的道德标准就变成了对机智狡猾的推崇。从这点上说,《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现不仅是由于这样一个新的市民阶层的出现,与这个阶层的新的道德观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事中列那狐之口就为这种新的思想观念定下肯定的基调:“你不能以力气称雄,就得凭计谋取胜,反正得强过别人。”这种道德标准为什么会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这是因为个人才智的张扬和显露得到了当时社会的默许,而且这种才智大多数是在面对生存危机,或者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或者是因为他人过于贪婪狠毒的情况之下发挥效应的,如列那狐一家快要饿死了,或者是爱听吹捧的乌鸦吉失灵,或者是小白兔郎伯贪图美餐,或者是狗熊勃朗贪吃蜂蜜、狮王诺博尔贪图钱财珍宝等等,在诸如此类的诸多情境之下能够巧妙地运用其智慧和计谋攻其弱点迅速摆脱危机这种道德理念获得了合理性的认同。《列那狐的故事》所体现的这个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深刻的。从这个意义而言,“《列那狐的故事》体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道德观念,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文学对人的认识和把握的新的历史发展趋势。”[4]

三、社会的隐喻:当下生活的现代性

象征,是以外在的感性事物的形象,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象征所给予人们的或要使人们意识到的,不是这个具体的、外在的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直接意义,而是以其某些特征所暗示的普遍性意义[5]8。《列那狐的故事》在中世纪时是市民阶级的象征,而在近代以来,它被翻译成童话,特别是当作了儿童文学读物的范本,并且经过几代演绎,这部经典的原寓意早已被人忽略。但是,作为一部蕴涵深刻哲理的寓言象征故事,它所包含的对于现实的普遍性意义,对我们当下的现代人仍有特殊而重要的启示价值。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主义为标志的社会。欧洲理性主义的发轫,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后来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把人的自由、个性、理性推向到了今天的高峰。文艺复兴时期属于中世纪后期,中世纪早期大多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人类的黑暗时期,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文艺复兴。但实际上到了中世纪中期人类的理性主义精神已经开始萌芽,例如在《列那狐的故事》中所表现的列那的性格特征是积极的,肯定的,它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计谋生存,对此作者是饱含推崇和赞扬之意。《列那狐的故事》努力强调人要克服自身的缺点,追求智慧和真理,这也是现代人永恒追求的一种理性主义精神。

现代社会是“标志了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的社会。现代社会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6]3。我们惊奇地发现,现代人的社会竟然与中世纪列那狐的时代具有某些相同之处。譬如,城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等指标。中世纪城市化刚刚开始萌芽,城市刚开始建立,列那狐是这个少数的市民社会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世俗小民,尽管他有自己的房子(偏远的漠北堆),但是他家食柜空空,常常肚子挨饿,餐风饮露,天天想着下一顿在哪儿,他还有两个幼儿,要养家糊口。所以,列那狐必须不择手段,充分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计谋,为自己求得生存和发展。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尽管世事艰难,列那狐通过自己的本事尚可大致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但是,当下的现代社会城市化扩张迅速,城市化步伐开始加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到城市,加上原有的城市市民,未来社会必然是市民的社会,市民阶级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数量。生活在这样一个市民社会的竞争将会比列那狐时代更为残酷,他们的生活同样必须依赖现代工商业,他们也必须要象列那狐一样依赖自己的计谋和智慧求生存和发展;尽管像中世纪时代的国王、贵族等特权阶层消失了,尽管宗教信仰的势力弱了,但是这个时代象征政治和财富的新的特权阶级又产生了。而且新市民阶级可获得的资源更少,对手更多,他们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世界永远都存在着不平等的贫富差距。现代人如何生存和生活?思考这一问题,《列那狐的故事》所包含的意蕴才真正体现出来。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那狐的故事》这个层次丰富的象寓世界才真正具有普遍性,“不是非时间的存在,也不是一个空间下的产物,而是对应于社会的变化而变动着的意义,一旦时空变了,人们不久便可以找出已经遗忘的象征,给它赋予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意义”[7]170。这种永恒的意义,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触摸,虽然今天我们对列那狐作为一个市民形象的反封建性没有很深刻的切身体会,但对于列那狐的拟人化人格及其蕴涵的现代意义,无论是理性主义精神,还是对城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的理解,只要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保持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心态,就会与列那狐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把他当成在“适者生存”的人类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者,列那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作为一个聪明且带上一点点小小的狡猾的形象,永远都那么鲜活。

[1]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6.

[2]人民文学出版社.罗兰之歌、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M].杨宪益,罗新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00.

[4]刘建军.历史文化发展新坐标上的中世纪精神范本——《列那狐的故事》思想与艺术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2-97.

[5]刘锡诚.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8.

[6](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

[7](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70.

Metaphor and Modernity in Folktales-A Case Study ofRenart the Fox

ZHU Zhi-g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Renart the Fox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European medieval literature which is on behalf of the voice of the emerging bourgeois.InRenart the Fox,the author uses a symbolic-allegory writing style which actually implies a symbolic-allegory world with multi-level space.The story not only narrates the fighting life between animals from a child's view point,reflects the real life of the social citizen class,but also enlightens the life of modern people in a certain way.

Renart the Fox;animism;civil society;symbolic-allegory world

I106.7

A

1008-3634(2012)01-0114-04

2010-10-14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GDUFS211-2-035)

朱志刚(1973-),男,湖南常宁人,讲师,博士生。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中世纪市民儿童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