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2012-04-08 19:39李利娟安婕
飞天 2012年4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

李利娟 安婕

巴斯奈特(Bassnett)说:“就像外科医生做心脏手术时不能忽视心脏周围的机体一样,脱离文化孤立地对待文本的译者是非常危险的”[1]。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而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它可以被看做以特定的语言作为表达媒介的社会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中内在的、最有特色的一个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反映着某种文化,而文化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得以表达。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人们越来越注重把语言的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环境中进行考虑。语际翻译是用语言符号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活动。翻译作为将一种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与另一种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之间进行意义转换的活动,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它还涉及到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对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传达。所以翻译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翻译,尤其涉及两种文化的互动关系和比较研究。刘宓庆概括了文化的四种普遍特征:民族性、兼容性、渗透性和干扰性[2]。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语际翻译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困难。

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大于个性,在很多时候译者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语言和文化的转换。但是文化个性的冲突往往会给翻译造成问题。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不仅有着不同的使用语言的方式,而且对于意义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期待,因为我们的背景知识结构和我们用来感知世界的方式几乎不可避免地都是由文化决定的。

文化差异干扰了语言和文化的转换,使得翻译变得困难,因为原文作者和属于“内群体”的原文读者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而他与属于“外群体”的译文读者却没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在翻译中如果意义的转换不能同时传递原文的文化特征,这种转换就是不完整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比较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构筑意义的方式,并且采取相应的策略。

就与文化差异有关的翻译策略而言,归化和异化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归化是以译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为了使译文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使用了可被译语文化接受的表达法;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它力图尽可能地保存原文的特点以及原语文化的异域风味。

事实上,归化和异化都是有价值和可以应用的翻译策略,它们有着各自的作用并且能够互补。归化使译文更加接近普通的译文读者,而异化更加吸引愿意探索和接受异国文化的求知的读者。在翻译文化形象时,译者首先应当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做语用比较,如果他发觉文化差异妨碍了译文读者的理解,他可以改变甚至放弃原文的形象只求翻译作者的意图;如果文化差异并没有对原文作者意图的理解构成障碍,译者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异国风味。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一刻也没有停息,文化融合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需要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来丰富本国的文化体系。异化翻译符合这样一种趋势,将会在翻译中起到主导的作用。然而,归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带来的可理解性和可读性的优势不能被忽视。

当然,翻译中偏离原文命题的文化意义的程度取决于译者的能力和读者的接受力。不管采取何种策略,译者应当尽量做到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使译文读起来自然而流畅,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译者的不胜任或者是由于外语文化知识的有限,或者是由于对两种语言掌握得不好。下面的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1)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I wouldnt say that,” said Granny Liu.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Its up to us to think of something. We must leave it to the good Lord to decide whether Hell help us or not. Who knows, he might give us the opportunity we are looking for.”

“Dont be so sure,” said Granny Liu.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Work out a plan, trust to Buddha, 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

在两个英语译文中,“天”的文化内涵不同,但是在功能上是相等的,即二者表达了相同的语用意义。前一个译文采用了归化,因为英文读者受基督教的影响信奉上帝。后一个译文采用了异化策略,因为中国人深受佛教的影响,相信“天”。第一种译文可以很容易地被英文读者所理解,而第二种译文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来做出选择。

(2)接着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把节振国捆得像个粽子似的,又是一阵拳打脚踢。节振国的嘴里鼻孔里鲜血直冒。

They gave him a good cuff and kick, trussed him up like a fowl, and went on walloping and kicking him again till his nose and mouth were a bloody pulp.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物。译者巧妙地使用英语中的形象“trussed fowl”胜过详细地解释什么是“粽子”,因为那样只会使译文读者更加困惑。为了保留原语的表达价值,译者可以采取文化替代的策略,即用一个虽然没有相同的命题意义却可以对译文读者产生相似的语用效果的译语语言单位来替换专属于原语文化特征的语言单位。作为归化的一种形式,文化替代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识别的概念,既熟悉又有感染力。

(3)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到几年,就被彻底击败了。

“武装到牙齿”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自从它最初被引入汉语文献以来,已经广泛地被中国读者所接受。因此,适当的异化使译文能够保留原文的风味而不破坏原文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生动的异化表达法将会广泛地在译语中得到使用。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的问题。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最大意义所在,而解決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这就要求译者不但具有双语能力,而且具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从而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a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2.

[2]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79-80.

(作者简介:李利娟,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安婕,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译者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