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城市趋同性的认识

2012-04-10 04:59臧秋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臧秋子

摘要:阐述了当今城市的趋同性是一种历史趋势,追溯其原因,首先是全民审美文化缺失跟不上生产力发展,提高审美文化对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深层理解人与自然融合共生下的城市发展方向。趋同不是问题,问题是趋同的方向,要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趋同。

[Abstract]: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ities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trend today, Its because the People are lack at aesthetic jud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s far behind the one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improvement of aesthetic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The more important is to deeply underst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e convergence itself is not a problem. The problem is its direction. It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harmony and pea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n and heaven.

关键词:城市趋同性,文化艺术修养,天人合一。

[Key words]: convergence of the cities,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Integration of man and heave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说起城市趋同性,我想所有游离在城市之间的人们都会有同感。走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巷尾,和所有人一样,你会看到铺装彩色地砖的广场、镶嵌玻璃幕墙窗的高楼、街边公园不知名的雕塑,偶尔出现的金色仿古琉璃屋檐……如果不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标示性文字出现,我们很难辨认出这个城市的地域性与民俗文化。

在当今城市发展中,由于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各种便利设施齐备,不同地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交通与商业造成的城市模式化加大,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也使人们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类似的事物。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让建筑物的使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各类信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效仿与抄袭变得相当容易。一幢幢方盒子似的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正是这些类似的建筑形成了一个个类似的城市。当代城市已丧失了传统特性,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按照一个模式在前进。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江南烟雨楼的委婉,徽州白墙灰瓦的清雅,黄土高坡砖土瓦窑的淳朴,也只能在历史书中出现了,真不知道这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文化的覆灭?

一些人在为此困惑的同时也做了很多拯救城市文化的方式。比如有些城市为了体现民族特色,不管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在其屋顶檐口加上彰显自我民族气质的标示,结果反而让建筑不伦不类。还有些部门已经开展了城市色彩设计,想把一个城市定义成一种颜色,但这些措施却引起社会上不少争议。其中也不乏很多创新。创新是进步的表现,但有些却是为了新奇而创新,一时陷入了“奇特怪异就是美”的误区。使得创新杂乱无章。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自然会有新的产物出现,历史的产物也毕竟会随历史而去,没有必要一定要去留恋过去的影子,我们也没有能力让历史在不断推进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特性。对历史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保护,不一定要效仿,挽留。

更不要为了追求风格而做设计。所谓风格,则是后人对前人做出来的东西总结出来的定义名词而已,它所具有的特性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民族文化有关。追求到了建筑的型,却追求不到建筑的灵,只能使得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社会环境发展不匹配。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时,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越来越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及景观在经济、技术、艺术、哲学、等文化领域中的体现越来越统一,城市的传统特性逐渐被新的共有特性所替代、深化。因此也不断趋同。

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城市的定义也在不断变换更新,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城市理论不断发展,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城市的趋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的体现。这不是我们定义一个城市色彩,民族标示所能改变的。

趋同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大趋势,认识到根本原因并找到梳理方向。做到趋同中有新异,百花齐放而又不乏经典。

那究竟如何去梳理城市发展方向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我们应该找到当今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完善城市合理规划的同时,提高我们全民的审美文化意思。从人与自然的融入与共生出发。追求美、生态、健康、合理、高效的人居环境。

在我们身边有熟悉的例子:同样的材料、颜色、工艺,不同的裁缝可以裁剪出完全不同款式的服装。而由于款式不同造成服装的差价却很大。我们熟悉的动画片,因其角色形象独特、可爱而衍生出的一些玩具及文化用品总能引起孩子们的热情购买。日本漫画更是以优秀的美工、人物形象等在全球漫画产业基于领先地位。和其他设计一样,同样的材料工艺,不同的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视觉感受的建筑。这都是设计的无形力量所创造的巨大价值。这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影响着各行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提高,势必会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因此非物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所带给各个领域的经济增长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提高全民文化艺术修养将是重中之重。

最近国家广电部门就减少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点得到了不少专家的一致认同。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全民文化艺术修养这一环节。不浮躁、不做作,从深层次理解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当文化融合趋同之时,自然会有新的差异性出现。而这种差异性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上。到那时,我们就不会为这种趋同或差异感到盲目而困惑。

总结:就城市建设而言,我们应当抓住当今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融入自然,在生态的基础上发掘美,创造美,打造出一个“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而这种天人合一的趋同性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趋同。也是一种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归属性趋同。

参考资料:

[1]赵民 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2期[2]刘华《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期刊论文]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董文雅《中国的城市化与环境保护》 [期刊论文] -环境导报1997(6)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