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浅析

2012-04-10 04:59李莹莹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低碳城市

李莹莹

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城市的低碳发展已迫在眉睫。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 “低碳”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其本质涵义在现实的喧嚣中显得面目模糊。事实上,关注“碳足迹”排放、切实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真正的“低碳”,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低碳意识的城市居民。本文在辨析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模式对于实现城市低碳目标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城市的空间模式需要与循环性低碳发展模式相结合,以实现长远的城市生态环境目标。

关键词: 低碳城市;空间模式;景观生态学

Abstract: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esources environment, urban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is imminent. Because the city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low carbon cities construction become coping with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 of important ways. "Low carbon" for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s most popular one of vocabulary, the essence of the meaning of the noise in appear in reality are fuzzy. In fact, attention to the "carbon footprint" emissions, practical action to protect our living environment is the real "low carbon", low carbon cities construction that is the core of low carbon consciousness of the city's resi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w carbon re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 to t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logy, landscap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ode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ow carbon cities the reality of the feasibi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space of city model needs to be circulating sex with low carbo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Keywords: low carbon cities; Space mode; Landscape ecology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代,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人类聚居必须走向生态自觉。生态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人类住区发展的历史必然,单纯的自然环境生态取向已经逐渐发展为广义的生态观。

在生态结构这个大系统中,发达的经济水平始终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有力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苛责一个国家、一个群体或个人的自我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但是,单纯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惯性,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必须平衡、协调发展。

2 低碳城市概念

随着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全球极端天气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理念随之低碳生态城市杨锐等:景观视角下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思考。所谓“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能源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的理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许多城市开始以“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日本则于2007 年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愿景,核心思想为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高质量的简朴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并确保森林碳汇增长。关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夏堃堡(2008 ) 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5]。庄贵阳(2008) 认为“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产为发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付允等(2008) 提出,低碳城市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刘志林等(2009 )

3 “低碳发展”与“低碳城市”

尽管面对各种问题与困难,建设能够配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尤其是面对化石资源即将枯竭、全球气候恶化、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迅速上升等严峻现实问题,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被高度关注。

“低碳发展”与“低碳城市”的目标策略旨在从整体系统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指在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较少,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低碳城市”则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本的城市[7]。可以说,相对于大量生态设计理论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低碳”设计作为实现生态城市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对环境的改善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在当前“低碳”已成为建设生态城市体系的一个公认的阶段性目标,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4 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现在,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国家承担环境改善责任的重要的衡量指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低碳”,发达国家要容易得多。虽然都要发展经济,两者的经济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发达国家把碳排放量高的加工业都放到了发展中国家,将碳排放量转嫁给别国,自己将那些高技术产品用于城市建设,用以平衡其自身追求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高能源消耗,而发展中国家需要以这些产业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现实条件下,出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对舒适生存条件的追求,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控制经济增长或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碳的排放。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城市中的主要景观空间要素由基质(主要指城市中的各类建成区,由街道和街区的不同建筑群体构成)、斑块(主要指城市中没被人为开发的自然景观或公园、绿地、小片林地等)和廊道(包括以交通干线为主的人工廊道和以河流植被为主的自然廊道)构成,这些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整个城市由相互联系的自然要素包围,以城市中的绿地、森林为主导,结合自西向东穿过城市的水系,将自然风向引入城市住区。从而使现代建筑环境与原始自然环境编织在一起,使古老的城市恢复生机。

同时在交通规划上,区内倡导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与步行交通,区外则通过缩短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在功能空间的安排上,综合安排商业、办公、服务、学校等,使各功能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一定比例适度混合布置,以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市民生活。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采用被动式手段合理利用气候因素,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以减少建筑能耗。在能源利用方面,倡导利用新能源,遵循3R原则,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但是在可再生的清洁资源利用与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应用当中,一定要从能量循环的整个过程去实现“低碳”的目标,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但是如果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评定,与低技术和适宜技术手段相比,能耗并不一定降低,因此,对高技术的应用要慎重选择与取舍。

5 结语

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同,对当前而言,低碳只是作为实现这一远期目标的具体对策,低碳和能源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低碳城市的设计与规划,更加侧重新能源的应用,3R原则的实现与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城市中高质量的景观、多元立体的绿化和生态支持系统的完善,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就大连市目前情况来说,发展低碳城市存在很多困难,如怎样减少工业和交通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如何面对湿地面积日益减少自然环境被城市建设破坏等等。尽管大连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着各种困难,低碳城市的建设也是大连的不变的发展方向。

尽管相关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我们要明确“低碳”的本质涵义,低碳其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低碳就是看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切实行动,低碳城市的实现靠的是有低碳理念的城市居民,相信美好、绿色的低碳生活离我们已不再遥远了!

参考文献:

[1]毕凌岚.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形态与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2]苏伟忠,杨英宝.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

[3](日)奥野 翔.森林都市.姜忠连,李贺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

[4](西)米格尔•鲁亚诺.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吕晓慧.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年3 月第一版.

[5]夏堃堡.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环境保护,2008,389(2A) :33 -

35.

[6]庄贵阳. 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 世界环境,2008(2) :34 - 36

[7]付允,汪云林,李丁. 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 社会对科学的影响. 2008(2) :5

- 10

[8]刘志玲,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009(6) :1 - 7

[9]戴亦欣.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3) :12 - 17

猜你喜欢
景观生态学低碳城市
试论城市森林体系中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生态意义
江西各地市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
旅游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咸宁市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治理路线图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