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创新演绎“士兵突击”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群众智慧大展示

2012-04-11 11:07文/赵
化工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光杆盘根井口

文/赵 青

一线职工创新演绎“士兵突击”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群众智慧大展示

文/赵 青

2012年9月18日,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负责技术创新工作的副矿长孔庆华在盘点2012年1~9月技术革新成果时发现,全矿有18项技术创新成果新鲜出炉,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有8项成果出自一线职工。

“凉稀饭”里品出“奶酪”味

采油四矿共有工人798名,占全矿总人数的82.5%,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工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为企业发展助力?该矿想到了“杠杆原理”。他们瞄准了工人技师这一群体,运用技师的创新热情辐射普通职工。

于是,以工人技师名字命名的15个工人基层创新小组成立了。紧接着,“生产难题揭榜攻关”活动亮相。

2012年初,经过调查研究、征集询问,抽油井井口密封不严、化验仪器清洗不彻底等诸多困扰职工的生产难题摆上桌面。“揭榜会”上,面对这些难以下咽的“凉稀饭”,技师暗暗掂量着自己的实力。最终,18项生产难题“花落有家”。“揭榜会”后,技师们签订了技术攻关协议,制定出了一年的攻关进度表。

端了“凉稀饭”,立了“军令状”,技师们开始大展拳脚。

徐浩玉技术革新小组为了攻克抽油井口密封不严难题,无数次跑现场画图纸,并主动拜在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门下,请教破解难题良方,最终研制成功新型抽油井口密封器;

针对化验仪器清洗不干净,严重磨损烧瓶内壁的难题,王世民技术革新小组在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自己掏腰包采购所需设备,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玻璃烧瓶清洗机;

王东技术革新小组为了解决更换盘根过程中盘根盒脱落伤人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召开多次分析会破解难题,终于研制出防止盘根盒脱落的光杆卡子……

有的革新小组成员为了录取一个实验数据,会一动不动地在分离器前呆上两三个小时;有的成员为了观察到分离器的内部结构,不顾油污,钻入狭小的入孔;有的员工为了拿到可靠的数据,冒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反复测量,甚至冻伤了耳朵;有的成员为了完成实验任务,经常推迟倒休时间;有的成员利用短暂的假期,个人去乌鲁木齐调查市场……在历经4年时间进行的油井室内取样器实验改进过程中,采油兴趣小组取样录取数据就多达4000多个。

半年多的时间里,革新小组成员们使出浑身解数破解难题,纷纷从“凉稀饭”里品出了“奶酪”滋味。

新型抽油井口密封器添加方便,光杆扶正套可有效防止光杆与密封器接触,单口井每年可节省原油渗漏、停产占产损失及井口渗漏后综合治理材料费1800元,先后在孤东采油厂、桩西采油厂、胜利采油厂现场推广应用500余套,全部未出现井口渗漏问题;

玻璃烧瓶清洗机与配套清洗刷使用后,不仅清除了烧瓶内壁常年积攒的重油垢,杜绝了对玻璃烧瓶内壁的损伤,而且年节约价值30000多元的溶剂油;

便携式光杆卡子消除了安全隐患,更换盘根时原先需要两三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一人即可迅速安全完成,比原先快一倍;

2012年1月,该矿召开工人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技师刘传芳踌躇满志,与生产难题揭榜时的表情凝重判若两人。技师汪东平手捧着自主研制的新式安全顶丝如获珍宝,轻轻地放在展示台上,他说:“在技术创新的路上,谁也不能有丝毫满足感,想偷懒可不行,必须得勤跑现场。”

“防漏油盘根盒”、“光杆断后再生产装置”等4项成果在该矿职工中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用频繁,使用效果突出。据了解,矿里拿出50多万元加工并推广使用职工的这些成果,让大家看到了优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效益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引发了职工创新观念的转变。“以往我们搞创新,主要是为了拿回证书、奖金,现在则是要让创新成果开花结果。”目前,这种认识已在该矿职工脑海中扎下了根。

“革新田”中鞭打“慢牛”

为充分调动技术革新小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矿先后出台了《在聘技师考核管理办法》、《在聘技师述职制度》,成立了孤东采油四矿工人技师协会,坚持从组织领导、成果鉴定和考核约束三方面,对技师的技术攻关项目、合理化建议及QC成果的可操作性、实效性、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界定,确保每一项技术成果都能对实际生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他们采取月总结、季检查、半年考核、年底验收的方式,对技师的技术革新情况、现场应用情况实施过程管理,督促技术革新小组在“革新田”中快马加鞭。年底盘点时,谁没有革新成果,谁就要挨罚。

采油13队一技师课题立项后,半年过去了,操作进度明显缓慢,工人技师协会对他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做出处罚奖金警告一次。他不好意思地说:“成果是等不来的,以后可要多下点功夫了。”

自那名技师被罚后,目前,还未有第二人。

当然,有罚就有奖。垦东集输泵站技师赵立民研制的固定式消防栓安全托架,在胜利油田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局里奖了1万元后,矿上又给予了重奖。

一罚一奖,都是动力。如今,采油四矿的技术革新小组成员人人都不甘寂寞、不甘落后,一到年底都有技术革新成果“贺岁”。

“培训桌”上点“套餐”

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人投入到技术创新的队伍中来,该矿紧紧抓住培训这一关键环节,以技术革新工人技师协会为龙头,由注水工艺、地质分析、采油工程、节能降耗、计算机技术五大方面的技术拔尖人才为骨干,举办送技术到基层活动,为工人讲授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转变以往那种坐等工人上门请教的方式,受到了广大基层工人的青睐。在“知识加油站”里,工人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自身知识需求进行“点菜”,技术人员采取专业分组式的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训,请基层工人吃上培训“套餐”。

今年以来,他们通过工人技师协会小组成员担当员工培训的教练,组织员工学习各类采油新技术和新工艺、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方法,使小组的综合能力有了快速提升。现在,9名核心小组成员都有了大专学历。小组有2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5名高级工。

工人技师协会在搞好技术革新的同时,大力实施导师带徒活动。今年以来,共有16位技师与32个徒弟喜结对子。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技师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练就的“绝技”,手把手地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加快了工人成长的步伐。电机移动装置、石棉垫子制作模具等一大批工人技术创新成果的诞生如雨后春笋。前9个月,该矿职工共开展技术课题38项,有5项成果获局级技术创新成果,3项成果申报已得到国家知识产权授理,其中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30余条,创经济效益120万元。

现在,这些职工亲手创造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出了“滚雪球”效应。事实证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调动广大员工的主人翁奉献精神,用“只要有创新就要鼓励”去对待基层创新,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技术创新就会进入一个新境界。

猜你喜欢
光杆盘根井口
140MPa井口压裂四通管道冲蚀分析
水泵盘根加工装置的制作和应用
光杆乐队
CO2驱油系统的井口预警系统设计
光杆名词的定指性分析
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及措施
井口密封器盘根专用扳手的研制应用
液压式抽油井光杆冷矫直器的研制与应用
高压阀门密封盘根的选用与更换
气田开发试采井口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