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2012-04-13 05:12叶金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髋部置换术髋关节

叶金莲

(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姜堰,225500)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它由骨盆的髋臼与股骨上的股骨头两部分组成。关节软骨的退变或破坏是引起髋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经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症状且有严重病损的髋关节,可考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能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节双下肢长度和关节活动度等治疗目的。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机会多,关节恢复慢,以及并发症多等缺点,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本院骨科2008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8例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43~8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住院期间经过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本病的认识,难免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加上担心预后不好又怕治疗费用高,心情会变得烦躁。此时护理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鼓励患者表达,提供患者需要的信息资料,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1],介绍同种疾病且恢复较好的病例,以消除其对手术存在的各种疑虑,介绍同类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处于手术最佳的心理状态。

牵引护理:下肢牵引时 ,抬高床尾1 5~30 cm,检查牵引绳与患肢纵轴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保持滑轮灵活,牵引绳上不放置被单等物,长度合适,牵引锤必须保持悬空,不能着地,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大腿骨折牵引的重要为体重的1/7,不得随意加减。牵引针眼每日2次用75%酒精滴于针眼处消毒,防止针眼感染。牵引时,应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若因包扎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可引起肢端皮肤发冷、发绀、肿胀、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脉搏动减弱及消失,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告医生处理。

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第一阶段肌肉静态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运动(足趾运动)。

其他:根据病情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备皮,根据手术大小备血或配血,肥胖者术前要减肥。

2.2 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术后平卧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患足穿钉子鞋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外旋,在双腿间放一梯形软枕,预防患肢内收,在髂窝处放一小棉枕,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和伸直,禁做盘腿动作,6 h后半卧位,翻身时患侧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床头抬高≤30°[2]。

病情监护及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30 min测1次并记录,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引流液的量、色、性状,若伤口渗血较多,及时更换敷料,若引流量超过500 mL或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保持引流袋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做好记录。

疼痛护理:术后24 h疼痛最明显,伤口的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进食、睡眠和休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分散患者注意力,适当应用镇痛剂或术后使用镇痛泵,但是,也应该注意严格的止痛可以掩盖局部的压迫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的早期发现。

饮食:6 h后可规律进食,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较少,肠蠕动慢可能会引起便秘,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并对其进行指导,应少食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老年患者因肠胃功能低下,饮食上应遵循高钙、易消化吸收,少食多餐原则,多食膳食纤维,以防便秘。

皮肤护理: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术后每2~4 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一次,防止压疮,有条件的可使用气垫床或特制翻身床、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便秘:行腹部环形按摩,鼓励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3 d未解大便者用开塞露直肠给药。

尿管护理:留置尿管者,应指导多饮水(≥2 500 mL/d)每日用0.02%的稀碘附擦洗会阴2次,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保持尿管的通畅,防止尿管脱出,扭曲,受压,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指导患者间歇性夹管训练,方法是白天每隔2~3 h放尿1次,然后夹管,夜间每隔3~4 h放尿1次,然后夹管,以训练膀胱逼尿肌功能。

2.3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立即鼓励患者作踝、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离床活动,可穿加压弹力袜。

预防局部感染: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和功能障碍表现,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伤口血肿形成,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 d后切口疼痛加剧,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早向患者宣教预防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之具体注意事项,如患肢不能过度屈曲、内收和内旋,患肢在伸直位时不能过度内收和外旋。

2.4 功能锻炼

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分别对股四头肌、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进行及时功能锻炼,主动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臀肌收缩运动、屈膝屈髋运动和抬臀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按摩[4],每天多次,每次5~20 s,如此循环。下肢可轻度内外旋,从而达到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以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目的。术后1周可做直腿抬高运动[5],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宜,骨水泥型一般术后2~5 d可练习下床站立后行走,患肌不负重但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拄双拐或借助助行器,4~6周逐渐弃拐;生物型术后10 d左右床边借助双拐不负重站立,2周后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12周后逐渐弃拐[6]。

2.5 抗凝治疗的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因手术创伤大,术后一般不用止血剂而用抗凝剂;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持续注射7 d的方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术后24 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7]。

2.6 术后康复的注意点

早期屈髋小于90°,下肢内收不能超过身体中心,避免内外旋髋关节,坐位时膝部必须低于髋部,不坐矮椅,不能蹲便,不做盘腿和跷二郎腿动作,弯腰拾物时身体不可前倾,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两腿不交叉[8]。术后4~6周以平卧为主,在两腿间放一软枕,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早期连续坐椅(忌坐低软沙发)时间不超过45 min。功能训练以不引起患侧髋部疼痛或明显不适为度,循序渐进,并避免过度疲劳。

2.7 出院宣教

3个月内避免侧卧,术后3周内屈髋<45°,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屈髋度,但不可>90°。不做盘腿和跷二郎腿动作;不坐矮椅或沙发,不屈膝而坐。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3个月内不下蹲,不弯腰系鞋带。为防止关节松动,禁止剧烈运动及尽量减少上下楼梯的频率和长距离行走,戒烟酒肥胖者要减轻体重和控制体重。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1次,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若有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应随时就诊。

[1] 史亚青.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33.

[2] 刁玲玲,任兴珍.老年痴呆症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55.

[3] 沈飞珍.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21.

[4] 王月虹,方冬梅,刘忠芳,等.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8):713.

[5] 张子群.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31.

[6] 黄伟敏,于秀淳,付吉厚,等.混合型与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875.

[7] 李 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V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1.

[8] 龚春兰,文国英,刘宇军,等.不同宣教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11):5.

猜你喜欢
髋部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