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

2012-04-13 06:23陶劲松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652400谢春梅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控中心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7期
关键词:繁殖力产仔数公猪

陶劲松 (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652400) 谢春梅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控中心)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

陶劲松 (云南省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652400) 谢春梅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疫控中心)

母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提高母猪繁殖力对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母猪繁殖力低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乏情期长、产仔数偏低、不孕、流产、产弱胎、死胎及木乃伊胎等。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对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重视遗传基础,严格选留种猪

常言道:“公猪好,好一坡”,“母壮则仔肥”。选种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育种场都有一套科学的选种方法。作为生产性猪场起码应做到看母选仔,好中选优,参考母猪以往的产仔成绩,从大窝中选留优仔,要考虑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还应注意体型外貌。要从体重较大,体躯长,四肢高、粗壮、开阔,乳头数多,全窝仔猪没有遗传疾患的母猪后代中选留。体躯长的母猪腹内空间大,胎盘和胎儿可得到充分的伸展,可减少胚胎死亡,提高产仔数和初生重。

2 加强后备猪培育,掌握好初配时间

后备猪是种猪群进行更新的基础,后备猪的生长发育对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后备猪虽与生长肥育猪有不少相同的特点,但不能采用同一的营养供应、饲养方式和管理措施。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应以后备猪生长阶段不同而异,注意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充分满足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可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一般来讲,体重80kg前敞开饲养,5~6月龄体重达到80kg,此后进行限量饲养。在配种前一定达到配种所要求的体况(八成膘),不可瘦弱,更不能过肥。要加强管理,宜分群饲养,6月龄要测量体重和体尺。管理人员要经常接触猪只,做到人猪亲和。做好圈舍的消毒、清扫和猪群的保健与免疫。后备猪的配种利用应以品种、饲养管理水平、气候等而定。我国地方品种性成熟早,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性成熟较迟,一般,地方品种的母猪6 ~7月龄左右,体重达60~70kg初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母猪10月龄左右,体重达100kg左右初配。后备公猪开始配种的体重和月龄应高于同品种的母猪。后备猪过早或过迟配种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3 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提供量多质优的精子

正常情况下,一头公猪一次射精量为150~500ml,因此,要特别重视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应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间的平衡,失去平衡就会造成损失。例如,种公猪在营养丰富、运动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因肥胖而影响配种利用;在营养不足、运动过量的情况下,公猪消瘦,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影响配种效果。

4 加强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提供量多质优的卵子

要繁殖仔猪,除获得量多质优的精液外,还必须使母猪正常发情并排出大量健壮的卵子。加强种母猪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作用。常言道:“空怀母猪八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八成膘即适度的种用体况。经产母猪常年处于紧张的生产状态,初次配种的后备母猪,本身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特别要重视蛋白质的供给,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如蛋白质不足或生物学价值不高,既影响卵子发育、减少排卵数,又使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日粮中能量水平也应予注意,对体况瘦弱的母猪应适当提高能量水平。维生素A的给量不足,使性机能降低,影响卵泡成熟和受精卵定植;维生素天给量不足,会影响钙、磷吸收,造成代谢紊乱;维生素E给量不足,会导致不孕。在此期间宜供给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对排卵和受精有良好影响。

5 掌握发情排卵规律,做到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后交配时间是否适当,是决定受胎和产仔数多少的重要一环,做到适时配种,一定认真观察母猪发情开始的时间,有些引进猪种发情不太明显,要摸清特点,宜采用试情公猪予以辅助。因品种、年龄等的不同,猪的交配时间而异,一般来讲,地方猪种母猪发情持续期长,发情后要适当晚配;引入品种、培育品种的母猪发情持续期短,发情后要适当早配。就母猪年龄来讲,“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居中间”,即老龄母猪发情后要适当早配,幼龄母猪要晚配,壮龄母猪居以上两者之间配种。根据配种实践,最佳适配期为:母猪发情由躁动不安转为发呆,接受爬跨,压背呈静立,阴户由红肿到起皱,颜色由潮红变成淡红或紫红,粘液由清变稠,手感有弹性,可拉短丝。

6 实施一个情期两次配种,提高窝产仔数

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适当增加交配或输精次数可提高窝产仔数,第一次输精后,间隔8h输精第二次,即可提高窝产仔数,亦可采用双重配种,即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用2头公猪(同品种或不同品种)先后交配两次,其间隔为8~10h。

7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以及营养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胎儿以母体为生存条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妊娠母猪对营养利用的特点是合成代谢效率提高,增重明显高于空怀时期,妊娠前期的代谢效率高于后期。胎儿的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初期发育慢,随胎龄增加而加快,妊娠前期的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主要用于自身的维持需要和复膘,初产母猪还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用于胚胎发育很少。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加快,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增加。一定根据妊娠母猪的饲养标准和母猪的实际状况进行饲养管理,具有中等偏上的膘况,过度肥胖和消瘦均造成繁殖力下降。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饲料体积不宜过大,妊娠后期要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供给充足的饮水,保证饲料质量,禁喂发霉、变质、有毒饲料,加强管理防止机械流产,注意环境卫生,认真搞好消毒。

8 推行仔猪早期断奶,增加年产胎次

生产上,为缩短产仔间隔,增加母猪年产胎次,仔猪由原来的45日龄~60日龄断奶提早到21~28日龄或35~40日断奶,但过早断奶又会影响仔猪日后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推行35~40日龄断奶效果最好,断奶后5d内母猪立即发情,及时配种,母猪年产胎次可提高到2.5胎。

9 严格控制繁殖障碍疾病

规模养猪场要求自繁自养,严防繁殖障碍疾病的传入。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细小病毒、伪狂犬苗、乙脑苗等疫苗注射,防止繁殖障碍疾病发生。对发生阴道炎、子宫炎等繁殖障碍疾病的母猪应及时治疗,对繁殖成绩不佳、有严重的肢蹄病或其它慢性病、母性不好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2012–04–17)

S828.3

B

1007-1733(2012)07-0025-02

猜你喜欢
繁殖力产仔数公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