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中心理矫治机制的构建

2012-04-13 09:07商运祥任孟贤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戒毒心理咨询毒品

商运祥,任孟贤

(山西省临汾强制隔离戒毒所,山西临汾041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禁毒法》对当前的戒毒模式重新进行了划分,形成了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毒、戒毒康复场所戒毒的多层次戒毒工作体系,并进一步明确了戒毒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和不良行为的矫治,这就凸显了心理矫治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矫治即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是指运用心理学手段消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排除其因毒品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因此,心理矫治的范围应当属于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的范围。心理治疗主要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借助心理测验,准确、及时地掌握强戒人员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动态,通过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针对他们由于吸食毒品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简单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烦躁和痛苦等)进行矫正和治疗,从而健全其人格,克服其心理依赖,增进其身心健康。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心理学技术手段,对强戒人员进行必要的拒毒训练和防复吸训练,并以此来矫正恶习。

一、心理矫治工作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作用和根本目标

(一)心理矫治工作的作用

第一,毒品不仅对吸毒人员的身体机能造成损害,还会扭曲吸毒者的心理和人格,并形成难以逆转的不良生活习惯。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丧。吸毒成瘾者往往对毒品以外的所有事物均失去兴趣,对家庭、社会、事业缺乏责任感,对周围人和事物丧失信任感,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当吸毒者通过有效途径完成生理脱毒回到社会后,这些被扭曲的心理、人格和不良生活习惯又会同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促使戒毒人员走向复吸。这就是“毒瘾易戒,心瘾难除”的道理,也是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戒除毒瘾,仅仅完成身体脱毒远远不够,更重要更漫长的是要对戒毒人员的不良行为和畸形心理进行矫治。

第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遍存在人格缺陷,如敌意与抵触、叛逆与进攻、责任感丧失、容易冲动等,其显著的特征是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尊重。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大多偏离主流人群,这与他们扭曲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强戒人员,缺乏自我调解的能力,甚至有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强戒人员大多数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普遍精神空虚,缺乏自制和自信,总觉得前途黯淡,从而自暴自弃,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强戒人员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心理严重扭曲的深层原因。因此,修正强戒人员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他们偏差的人格,恢复心理健康就成了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强戒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吸食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普遍对被强制隔离戒毒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花自己的钱吸毒,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谈不上是违法。显然,如果仅仅依靠政治思想教育以及强制隔离戒毒的管理手段,很难完全达到加强强戒人员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的目的,而心理矫治恰恰有助于把德育的规范过程和强戒人员在心理治疗中的情感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治疗和教育的效果。

(二)心理矫治根本目标

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目标,主要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为他们提供正当的情绪宣泄渠道和解决认识问题的途径,逐步转变强戒人员已形成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改变其认知活动,努力健全其人格,克服其心理依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戒毒人员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重建,并在此基础上矫正恶习、适应社会、戒断毒瘾。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各种心理矫治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地来完成。

二、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误区

目前,对心理矫治的认识和定位出现的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无用论,代表观点:复吸率高,心理矫治没有用。其二,等用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即教育矫治,教育矫治就是心理矫治。其三,万能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三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三种结果:其一,表面化,认为吸毒人员复吸率高,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措施作用不大,结果心理矫治成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作。其二,将所有的违法矫治工作,包括强戒人员的思想改变、恶劣行为的改变等都认为是心理矫治,结果心理矫治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其三,夸大化,盲目夸大心理矫治的功能,矫正“异常心理”或“人格障碍”,就咨询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的范围。

三、心理矫治工作机制的构建

(一)主导机制的构建

1.机构上完成1+X体系

在这里,“1”即一个心理矫治中心,通过心理矫治中心这一平台,对现有强戒人员吸毒心理展开深入研究,掌握心理矫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X”即每个大队设置一个心理咨询室,大队心理辅导员负责开展本队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2.治疗上完善四级工作体系

四级工作体系,即预防、咨询、干预和理论研讨四个层次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一是预防体系,主要任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强戒人员文化水平低,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咨询与治疗体系,主要指通过心理咨询与行为治疗,纠正强戒人员错误的认知,重塑其健全的人格,改善其人际关系,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恢复其心理健康。三是危机干预体系,主要是对出现重大生活危机事件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强戒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以预防所内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理论研讨体系,主要任务是对吸毒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调研,了解和掌握强制戒毒者心理需要,心理问题典型表现、种类及成因,找准影响和阻碍的主要心理因素,使心理咨询工作有的放矢,使心理危机干预收到实效。

3.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构建

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不但包括了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干预层次,还包含了人员配备,如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队伍等诸多要素。心理矫治工作针对性更强,专业性更高,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显得迫切需要。一般而言,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与修养;二是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与咨询学理论知识;三是熟练掌握咨询方法与技巧;四是经过实习,接受督导,有实际工作经验。很显然,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满足这些条件的咨询师不多。目前,绝大多数参与短期学习培训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无论是理论水平、咨询技术,还是实践经验,离专业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新型毒品滥用带来的复杂身心问题,决定了咨询工作质量难以满足客观发展的现实需要,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所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造就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辅助机制的构建

要做好强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除了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治疗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成果,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教育矫治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强戒人员从小听到的、看到的,无不是传统文化的丝丝牵绊,所以传统文化因素是深入其精髓、融于其血液,帮助其思想、指导其行为的,是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够接受的。对强戒人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转变戒毒人员的世界观、道德观,引导他们注意修身养性,知行合一,积极矫治,无疑是一剂良方。以“教育人、挽救人”为任务的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机关,理应充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治戒毒人员中的作用。通过让强戒人员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促其认错悔罪,重塑道德人格,确立良好的道德价值体系。另外,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以亲情为突破口,启发戒毒人员的“善心”、“良知”的显露,推行“仁爱”、“爱人”的“德行”,净化戒毒人员的心灵,促使戒毒人员弃恶从善。

2.重视学会学习教育

学会学习不仅是一种基础教育,同时又是一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强戒人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人生中,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从学习中不断修补知识的缺陷,从而改变不良认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重视人文关怀教育

强戒人员是“病人、毒品受害者、违法者”,这三重身份表明,他们是社会的弱势人群,需要强烈的人文关怀。“一切为了强戒人员”应当成为教育工作实行人文关怀的主题。我们所做的一切,教给他们的一切,他们在教育中所感受的一切,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境界,因而重视培养强戒人员的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管教民警要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强戒人员的处境和痛苦,并给予支持和理解、尊重和信任。因为在信任、理解气氛中,强戒人员对自己的看法会变得相对积极,管教民警对他们的接受态度,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从而在提高自尊心的基础上,又会进一步增强其自我转化的信心。要尊重强戒人员的人格,严禁打骂和各种变相体罚,要本着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付出真心和爱心,帮助挽救每一位强戒人员,使他们把管教民警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从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4.捕捉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其长处和闪光点。强戒人员内心比较脆弱,特别是罪错影响肯定被人低看一眼,更不会有人去发现其闪光点,去赏识和赞许他,其心理可能处于失落、自卑的状态。我们应该对其多多加以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他的自我认同感,帮助他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5.做好意志品质的训练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实现“我能戒”到“我要戒”的信念基础,所以开展好强戒人员的意志品质训练也很重要。一是用“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恶不除,将至大错”等道理,注意学员行为养成的每个细小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磨炼毅力,逐步实现人格的转化和道德修养的完善。二是利用“小不忍,则乱大谋”、“敏于行而慎于言”、“礼之用,和为贵”、“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警句对戒毒人员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转化思想,磨炼性格和意志,培养戒毒人员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体能训练,以此来增强他们健全的体魄,铸就他们美好的品质,磨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猜你喜欢
戒毒心理咨询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