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会议效率的管理对策

2012-04-14 01:57周雅琴
关键词:与会者决议议题

周雅琴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传媒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00)

会议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会议,顾名思义,“会”是聚合、见面、会见的意思;“议”是商议、交流、沟通的意思。也就是说,“会议”是指与会者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和探讨,就某件事或某些事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可见,会议组织者加强会议管理,获取高效率的会议,对于提升士气、提高工作效率、达成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的许多会议由于会议组织者缺乏必要的会议管理技能,经常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有鉴于此,分析企业会议效率低下的原因,按照高效率会议特征,采取提高会议效率的方法,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会议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会前准备不充分

第一,目标不明确。会议组织者和参会人员对会议目标不清就贸然开会,难免开会时东拉西扯,浪费时间;有的会议虽有目标,但目标过于抽象和空洞,也达不到应有效果。

第二,议题不适当。有的会议议题与会议目标无关,分散与会者精力,浪费时间;有的会议议题过多,导致开会时间冗长,会议效率降低;有的会议议题排列顺序不当,将重要的、紧急的、带有普遍性的议题排在后面,而将次要议题排在前面,占据过多时间,致使讨论重要议题时,参会者已感筋疲力尽,往往随便议议,草草收场,造成会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议程设计不合理。很多会议事前没有制定议程,或者议程制定得不合理,会议过程中,主持人随心所欲,既不控制讨论内容,又不控制节奏和时间,参会成员随意发挥,各说各的话,难以达成共识。

第四,时间安排不恰当。有的会议安排在事务特别繁忙的时候,与会人员时刻惦记着自己繁多的事情,开会时容易分心;或者把会议安排在人们即将就餐、下班、度周末的时间,与会人员或饥肠辘辘,或归心似箭,无心开会。另外,许多会议喜欢打持久战,也是导致会议效率大大降低的原因。

第五,环境不适合。组织者把会议地点设在办公室,导致会议遭到频繁打扰,无法正常进行;在会议过程中发言者的讲话经常被与会者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打断,甚至有人频繁走出会场去接待下属或其他人的来电和来访,会议进程不时打断,与会人员注意力不时转移,导致会议效率低下。

第六,对象不确定。许多人被通知参与会议,却不知为何自己被列为出席者,对会议内容不清楚,所以在会议上所起作用甚小。如果会议组织者事前没有确定好参会对象,并且没有让参与者事前做好准备,会导致会议以无效而告终。

(二)会中控制较混乱

首先是主持人缺乏会议主持的技能。会议主持人缺乏观察力、影响力、说服力,一旦与会人员产生意见分歧,主持人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使会议的目标难以实现。其次是参会者缺乏统一认识和沟通交流的技能。参会者或发言混乱、辞不达意;或言不由衷、离题万里;或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或沉默寡言,闷不做声等等。缺乏统一认识和沟通技能的参会者往往也是导致会议失败的原因。最后是会议只讨论而不做结论。等会开完了,人也散了,才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

(三)会后缺乏追踪

会议对于所讨论的事项及决议没有做记录,也没有明确各项决议的责任人及完成会议的时间、标准等,导致会议决议事项或不了了之,或执行情况无据可查,从而无法进行反馈和修正。会后缺乏追踪导致会议收效甚微,其成本被大量浪费。

二、高效率会议的特征

高效率会议具有八个特征:1.只在必要时才召集会议;2.只有事前认真筹划过才召开会议;3.会前拟定和分发会议议程表;4.所有与会者必须遵守时间;5.一切按部就班,准备就绪;6.请最有经验和才能的人出席会议;7.在会议中进行评论和归纳;8.纪录所有决议、建议和负责人。[1]对于提高会议效率,加强会议管理而言,上述论述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召开会议时,会议组织者可参照以上八项标准,判断自己所组织的会议是否高效,如果结果不令人满意,就应想办法改进管理,提高会议的效率。

三、提高会议效率的管理对策

要使会议能够达到高效率会议的八个特征,就必须加强会议管理,做好会前准备、会中控制和会后追踪这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会前准备

会前准备工作可以在“5W1H”模型指导下进行。所谓5W1H,是指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决策的思维程序。它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5W1H”提出的六个问题是:1.Why——为什么做;2.What——做什么;3.Where——何地做;4.When——何时做; 5.Who——谁去做;6.How——怎么做。

第一,明确会议目的。正如其它的交流方式一样,在召开会议前首先要明确会议目的。某些临时召开的会议目的往往很单纯,只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某个问题;而某些定期的会议(如部门例会),则通常包含多个意图和目的,如听取活动进展的报告、发布近期变化的信息、激励团队、研究新问题、确定新的发展方向等。[2]对于互动式会议,会议的目的还包括明确会议要协调或解决的问题、达成决议、使与会者对决议有认同感。总之,会议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在确定会议目的时,人们也许会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必要通过会议来解决,运用其他方式可能会更好,比如可以通过面谈、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将最新信息和大家分享。如果大家一致认为事情或重要、或紧急、或带有普遍性,有必要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就有召开会议的必要,但在会议召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二,确定会议议题。会议议题是根据会议目的确定的要讨论的话题或决策的对象来决定。确定会议议题应遵循以下几原则:一是议题必须紧扣会议目标;二是议题数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是各项议题之间保持有机联系,并按照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排列;四是明确讨论各项议题所需的时间。[3]

第三,制定会议议程。制定会议的议程,就是明确会议进行的步骤,一般而言,应遵照先“紧急、重要、普遍性”,后“不紧急、次要、个别性”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紧急的问题放在前面,因为与会者的兴奋点在这上面;重要的议题往前排,相对次要的议题往后排;因为如果次序颠倒,人们在讨论重大问题时精力不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往前排,个别性的问题往后排。因为如果把个别性问题放前面,就容易分散与会人员的注意力,再来讨论共性问题时,注意力便不够集中,不利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第四,控制会议人数。根据会议议题和形式,确定与会者的人数,适合的与会人数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达成有效决议,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人员最好不要参加会议。对于决策型会议,会议的成员一般不应多于7人。一般应邀请下列几类人员参加:有权做出最终决策的人;对会议目标达成起关键性作用的人;对会议主题有深入研究的人;对所讨论情况较为熟悉的人。适当的与会者不仅能快速有效地达成决议,而且还能使决议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

第五,确定会议时间。一般情况下,周二至周四的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半,是会议召开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人的头脑最清醒,最能发挥创意,会议效率最高。[4]就会议长短而言,事实上一个小时以内的会议是最高效的,两个小时以上的会议效率会直线下降。

第六,选择会议地点。会议地点以满足会议解决问题的需要为原则,一般应避免选择办公室,以免受到打扰和造成与会者心理的不平衡感。尽量设置在一个封闭的会议室内,会议室内不设电话,参会人员的手机应处于关机或静音状态,以免受到过多的来自外界的干扰。

第七,做好会务工作。以上内容都明确后,会议召开前,应与参会人员沟通,确认会议的主题、时间和地点,向参会人员分发会议资料,会议资料主要包括会议议程和与议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参会人员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开会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效达到会议目的。另外,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否则最好是口头通知和书面通知一起下达。口头通知的作用是能及时通知与会者,并能及时得到与会者是否到会的反馈,便于调整会议计划;而书面通知则能使会议更被与会者重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提前为会议做好准备。此外,音响、灯光、多媒体设备等相关设施设备也调试妥当。

(二)做好会中控制

要控制好会议进程,达成会议目的,会议主持人一定要做好会中控制工作。首先,要控制会议时间,准时开始,按时结束。其次,要按议程举行会议,介绍会议的主题,介绍议程中的每个议题,说明目的及规定的时间。第三,要引导、促进和协调讨论进程。如果与会者对议题有误解,或使用错误概念,主持人应及时予以澄清。另外,对文不对题的发言者,主持人应将其发言引导到会议主题上来;对那些滔滔不绝者,主持人应提醒限制发言时间;对寡言少语者,主持人要主动邀请或鼓励、引导其发言。总之,主持人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影响力和说服力,控制会议,按会议议程进行。第四,澄清并确认各方观点。有的时候,发言人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有歧义。主持人应及时予以澄清。[5]第五,推动各方达成协议,有效处理意见分歧。当大家意见僵持不下,众说纷纭时,主持人要推动各方达成协议。[6]第六,总结议题成果,确认行动。每个议题讨论结束后,主持人应就已经达成一致的内容进行概括,明确行动计划和方案。行动方案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三)做好会后追踪

会议结束后,会议组织者应该将会议内容整理成会议纪要并下发有关人。会议纪要应包括相关部门或相关责任人、某项工作完成的时间及质量标准等。同时,要形成会议追踪系统,确保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 高校会议管理技巧[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英)霍尔默斯,(英)里奇. 个人与团队管理(第二版)(上册)[M].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徐智华. 浅论会议管理[J]. 中外企业家,2008(2).

[4] 王瑞飞,张胜强,周中质. 浅谈如何获取高效率的会议[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5] 如何开好会——“会议管理”之我见[EB/OL]. [2009-10-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a382f0100g46k.html.

[6] 李可. 杜拉拉2华年似水[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与会者决议议题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