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分析心得

2012-04-19 02:46张碧玉邱宝玉黄南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泻下药师药学

张碧玉 邱宝玉 黄南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药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1 处方合格率是衡量一个医院临床用药质量的一个标准

我科非常重视处方质量,已于2010年下半年对全科转印《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1],要求全科人员在处方发药时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对处方进行审查,严把处方质量关,确保用药安全。要求全科人员加强药品说明书学习,对年轻药师,每月要求一定的处方分析量。并对全科45周岁以下人员进行处方分析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年终业务考核成绩列入年终考核。

笔者对中药房处方进行抽查分析,发现我院中药处方书写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粗略统计:抽查5218张,不合格处方420张,不合格率8.049%。见表1。

表1 不合格处方情况统计

2 不合格原因分析

2.1 大多数中成药处方是西医临床医师开具的,由于缺乏相应的完整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缺少统一的诊疗标准,辨证分型及证型表述方式较为混乱,很难做到辨证施治。

2.2 医师工作量大,对所开处方没有进行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如:一中药汤剂中柴胡每帖用100克,询问开方医师,方知是将10克错打成100克。

2.3 剂量过大或偏小,图方便,大人小孩就诊卡混用,造成处方剂量过大或偏小。为了多开药而加大服药剂量,如复方丹参滴丸,一般10粒/tid,改为15粒/tid;银杏叶滴丸5粒/tid,改为8粒/tid。

2.4 男女卡混用 如:男士诊断阴道炎,用妇炎清栓。女士诊断前列腺炎,用前列舒乐。

2.5 诊断与用药不符 如:诊断为待查,没有用药指征就开了好几个药。又如一个病人同时患好几个病,医师诊断书写不全,造成用药与诊断不符。如诊断:颈椎病,用药:伤科灵、胃乐宁片,经询问,该患者患有颈椎病又有慢性胃炎。

2.6 重复给药 如有的患者点药,一张处方中开了“双黄连口服液”“柴银口服液”,又如处方中有“感冒灵颗粒”,又有“VC银翘片”。造成重复给药。

2.7 用法错 如:伤湿止痛膏,用法:8片,外用,涂患处。如诊断:不孕,用药:大黄粉30g,芒硝120g。服药方法:内服。分析: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利湿退黄功效;芒硝具有泻下软坚,清热消肿功效;大黄粉30g,芒硝120g两药混匀外敷用于消炎消肿散瘀功效显著。该方不仅诊断与用药不符,而且两个大量的泻下药内服后果不堪设想。

2.8 须特殊处理的未写脚注 如三七粉未写冲服,阿胶未写烊化。

2.9 中药没写煎煮法或煎煮法错 如诊断:结肠炎,用药:番泻叶10g。服药方法:内服。煎药方式:水一碗半煎七分,渣,一碗半煎七分。分析:番泻叶虽然泻下作用的直接因素是游离的甙元,但结合型蒽甙中的葡萄糖能保护甙元,使其在胃及小肠不被水解和破坏,到达大肠再分解出甙元而发挥作用。而久煎后蒽甙易被水解成甙元,使泻下作用减弱。因此该药用于泻下作用应当写“开水泡服”。

2.10 超说明书用药 如诊断:咽喉炎,用药:金莲花颗粒,甘桔冰梅片,胃苏颗粒。分析: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功效。用于气滞型胃痛。该方中用胃苏颗粒,可能是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咽炎。建议诊断应写明胃食管反流性咽炎。

3 讨论

3.1 提高药师自身素质。审查处方是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药师要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能够为医师提供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好该项工作,这就要求药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对许多专业知识如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要融会贯通,熟悉各个成药的处方组成,熟悉各个药物的功效和相互作用,区别每个药物的不同作用,辩证用药。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相互联系[2]。如: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下肢坏疽病变、性功能障碍等。

3.2 了解中西医对疾病名称的表述[3]。如:中医的痰饮,多见于西医的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中医的脾热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性胰腺炎。建议对疾病的诊断使用统一规范的术语,以免造成混乱。中药处方最好用中医的“证”来表述。因为中医讲究“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就要求医师和药师均要同时具备中西医临床知识。

3.3 现代药学服务已从原来的单纯看方发药转变为分析处方审方发药并指导用药,临床药师参与诊疗过程,指导合理用药。提倡个体化用药。现在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相当普遍。希望药学院校在专业设置时,不要分中、西药专业,而是中西药结合专业,工作上中西药岗位轮转,培养通才。否则很难对处方的适宜性做出判定。

3.4 改善服务流程。我院目前状况先刷卡后取药,也就是先交费后审查处方。当发现问题时,处方已打印出来,患者已到窗口等候取药,让患者拿处方给医生修改,有的患者不配合,药师自己跑又没时间。而且复杂问题因解决时间较长,为避免延缓患者侯药时间,应由咨询药师解决。减少纠纷。

3.5 注重沟通技巧。当发现不适宜处方时,先安抚患者,如:您好,您的处方我们需要与医师核实一下,请您稍等。对于医师先请教后询问,如:您好某某医师,打扰您一下,有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对这个药我们改为某某药会不会好点?

总之,在此次分析中,本人觉得大多数问题处方,医师只要稍加注意都是可以避免的。加强相关法规的学习,规范管理。临床医师遵循有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等,合理开具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凭医师处方或者用药医嘱,经适宜性审核合格后调剂配发药品。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管发[2010]28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的通知

[2]李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

[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内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组.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53.

猜你喜欢
泻下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太阳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太阳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