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保护自然

2012-04-20 01:04
民生周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怒江纪录片云南

□ 本刊记者 熊 帅

用影像保护自然

□ 本刊记者 熊 帅

如果不是《唤醒绿色虎》荣获世界纪录片大奖——“格兰特海姆环境报道奖”,公众对史立红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中国著名“环保英雄”——奚志农的妻子、中国日报记者和环保公益人物的印象上。

所以,当得知自己参与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唤醒绿色虎》获奖之后,史立红最大的喜悦来自于:从单纯的环保公益人士到电影纪录片的导演,自己能通过影像来影响他人,特别是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这种肯定,是为人妻、做记者时,无法感受得到的。”史立红说。

因为爱,结缘环保

在回忆自己投身环保的经历时,史立红从未避讳过受到丈夫奚志农的影响。两人在颐和园昆明湖上举行的浪漫婚礼,在中国环保界曾经轰动一时,至今仍为很多环保界同仁津津乐道,羡慕不已。

1996年,史立红还是中国日报文教版的记者,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对环保的认识并不深,只是从一些报纸杂志上知道一些零星的环境情况。

一次偶然的机会,史立红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会上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演讲,让史立红对民间环保活动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史立红说,当看到身形消瘦、穿着绿色老旧皮夹克的廖晓义,牺牲家庭、事业,为中国环境保护四处奔走时,她的内心非常感动和佩服。

“我看到了中国民间环保运动的力量,决定把环保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之后,史立红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担任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的志愿者,做一些宣传类工作,因此常常和一些民间环保人士接触。也就是在这时候,她认识了自己的丈夫——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

当时,奚志农发起“寻找滇金丝猴”行动,吸引着史立红等环保人士一起赴云南寻找滇金丝猴的踪迹。

这一次云南雪山之行,对史立红而言,意义重大。史立红回忆说,她发现,相对于新闻记者单纯地发现问题、报道问题,环保公益者的行动更直接、更实际,也能更有效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在环保链条上,最缺乏在第一线做具体实事的人。我和奚志农有这样的条件和优势,想着应该回云南去。”

1997年,史立红与奚志农在北京喜结良缘。“有感于当时社会的环保责任意识已经觉醒;老百姓对环保行动也逐渐理解,在环保链条上,最缺乏在第一线做具体实事的人。我和奚志农有这样的条件和优势,想着应该回云南去。”史立红说。

1999年4月,史立红辞去了记者的工作,跟着丈夫,带着即将出生的宝宝,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重返白马雪山的“归程”,也开始了她作为独立环保人十多年的“职业化”环保之路。

用影像推行环保

在谈到回归云南白马雪山的生活时,史立红感叹,自己最初的想法比较浪漫、理想化,希望过一种不受拘束的生活;通过照片和纪录片,为环保做一些实事。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影像的传播力量。”史立红说,“用影像催化环保的种子,也是从那时开始种下的。”

离开媒体行业之后,史立红一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从事对外联络工作,当时她负责了一个名为“环境电影周”的活动,主要工作是将世界上影响力比较大的环境电影引入中国播放,希望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共鸣。

当时,在北京电影资料馆一周的放映时间里,观众场场爆满,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中国电影荧幕上对环保意识的第一次启蒙。相较于过去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出现的环境保护报道,那次电影周,可以说是环保行动在表达方式上的重大进步。

于是,史立红和丈夫奚志农回到云南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位置——通过影像影响他人。

2000年,史立红创办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高原”,把那仁村(位于云南,海拔3400米)作为试点项目,实行“可持续发展”,就是既不让村民继续贫穷,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2001年,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关注中国濒危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变迁,提高公众和政府的自然保护意识,史立红夫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影像机构,口号依然是“用影像保护自然”。

史立红和丈夫奚志农

“真正意义上,自己亲手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应该是《怒江之声》。”史立红回忆。2004年,她用一个简单的DV机,真实记录了怒江小沙坝村民抗争不合理水电站建设的整个过程。虽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怒江之声》的制作、剪辑比较粗糙,但是影片完全以小沙坝村民为主角,导演只是记录、拍摄的表现手法,获得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肯定。

该片完成后,当地百姓自发放映,《怒江之声》成为团结失地民众、进行民生维权的有力工具。最后,在多方努力下,小沙坝村的老百姓最终得到了环境赔偿。

“《怒江之声》能够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来说,是最大的成功。”史立红说,“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我的参与,推动了化解矛盾的进程。”

从未离开环保

女儿奚溪上学之后,史立红多了一个兴趣,那就是通过博客记录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她针对孩子的教育所提出的观点,常常引发网友的讨论,史立红也被网友们亲昵地称为“奚溪妈妈”。

很久没看过史立红新片的网友们开始疑惑,史立红是不是回归家庭,离开环保工作了。

史立红表示,其实这些年她从未停止过纪录片的拍摄,一直在从事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工作。

史立红说,纪录片的拍摄,不像商业电影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特别是环境类纪录片,常常需要一个导演长时间地蹲守,来纪录一个过程;最后通过整理众多素材形成一个完整的影片。

例如《唤醒绿色虎》,史立红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深入中国虎跳峡和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采访包括了政府官员、环保活动人士、农民在内的数百人;只为讲述中国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重大的思想观念转变过程。

对于此次《唤醒绿色虎》能够入选上海电影节的评奖,史立红表示非常欣慰,尤其是放映评片时,媒体的反映都是正面肯定,普通大众的观片评价也多为“真实、震惊、受益匪浅”。

史立红说:“这些都说明了,经过15年,中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行动,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已经发展成为一场全民行动。”

猜你喜欢
怒江纪录片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怒江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