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重塑中美互利关系

2012-04-26 21:13
环球时报 2012-04-26
关键词:互利双边关系重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24日文章,原题:重塑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都在经历重大结构性变化,但双方均担心这将终结中国制造廉价商品和美国购买的太平盛世。许多人更因这可能导致两国出现非赢即输的竞争局面而忧虑。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错误的。中美能够也应该受益于新型双边关系的形成。30年来,两国从传统模式中受益颇多。来自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转让使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更具竞争力并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巨额投资支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提高收入。与此同时,价格更低的商品对美国消费者大有裨益。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因此转向更高附加值产业,并使美国人收入提高。

全球供给链主要是从东方流向西方。但如今的供给链正呈现出双向流动之势。中国的需求不仅随收入提高而增长,其构成也正转向更为高端的商品和服务。中国的角色正在变化:曾经的西方低成本供应国正成为西方产品的大买家。这为发达经济体调整增长模式和就业带来重要机遇。

相对而言,由于中美两国都有亟须改革之处,如何确保双方形成富有成效的互利关系已成当务之急。中国仍需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技术,但工作重点正转向本土知识、技术和创新。作为创新大国的美国则需要逐渐扩大的中国市场,并获得公平竞争环境。

美国恢复财政平衡和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经济长久健康的关键。这种调整意味着通过扩大出口而非限制进口的方式减少贸易逆差。中国的需求有助于美国实现该目标。因此,如今扩大与中国的联系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对未来更多回报的投资。

深入理解对方结构性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将使中美确定互利合作的领域。但双边关系的核心依然明确:中国的增长需要美国的创新,美国的增长需要中国的市场。如果两国要受惠于这种互利共生关系,除相互合作、大量投资和改革外别无选择。

猜你喜欢
互利双边关系重塑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撞色拼接
政治风险、文化距离和双边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中国与法国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之我见
国际经济法的核心基本原则分析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互动合作模式的运用
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