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2012-04-27 02:18郭建强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考点选择题基础知识

郭建强

【摘要】2011年重庆高考试题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仍能找到一些不是规律的特点,可为重庆的高考备考找到一些提示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历史试题命题特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8-02

2011年重庆高考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创新方面可圈可点,如试题大量创设新情境,采用的新材料丰富多彩等,可以看出重庆卷尽力向新课程靠拢的倾向。但试题在立意和问题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出入,无法跳出考察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这种怪圈,与命题者原有的能力立意有较大出入。从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不是规律的特点,可以为重庆的高考备考找到一些提示和借鉴。

一 2011年重庆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

1.紧扣“考试说明”,立足基础知识

“谨慎有余、创新不足”似乎一直是重庆高考历史试题让人诟病的地方,在求“稳”这个“紧箍咒”的束缚下,在“知识”与“能力”这两个考察目标之间,重庆高考试题一直似乎更青睐前者。2011年重庆卷仍然延续了以前的风格,紧扣“考试说明”,立足基础知识,对考生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2.力求知识点覆盖全面

因为受到试题数量(选择题12道,主观题2道)的限制,重庆卷为了体现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除了紧扣“考试说明”外,还尽量追求考点的高覆盖率,特别是选择题的选项尽可能增加跨度,设置不同章节的选项,甚至是不同板块的内容。如13题表面是考察中国古代的制图学,实际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涉及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

3.新材料、新情境,新课程色彩导向浓厚

新课程的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不拘泥于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也就是要求题干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这样就使考察目标由以前的“知识立意”角度向“能力立意”角度转化。重庆2011年高考试题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导向,客观题12个选择题除了第16题直接设问外,其他11个选择题均以新材料的形式出现,主观题也全部使用了新材料。对待材料,命题者为了降低学生阅读的障碍,还对材料一些难懂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和注释,可见命题者希望靠拢新课程的良苦用心。此外,材料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原始的材料(12题、13题、15题、17题、20题、21题、22题、23题)、诗歌(14题)、图表(19题),这是试题在向新课程方向靠拢的成功探索。

4.立意和设问大相径庭,仍然侧重死记硬背

命题者一方面希望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方式来打破直接设问的传统,跳出考查死记硬背这种怪圈;另一方面希望更多地考查考生依托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考查学生能力和高校选拔人才。但遗憾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题干的材料与设问严重脱节,材料似乎可有可无,最后又回到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原点,与命题者原有的能力立意有较大出入。

2011年卷I 12道选择题中单纯的识记类或者可以简单转化成识记类的有12题、13题、15题、16题、17题、19题、20题、21题、22题,比率高达75%。如第15题命题者的原意是考查学生对宋朝和对夏“屈意抚纳”的理解,明显是想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但设问却是“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什么”,此题马上就转化成了考查宋夏和议的内容,材料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19题命题者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时政热点,试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但设问却没有做任何处理和变化,直接问“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中的哪一个”,这样的材料明显过于牵强。卷II的主观题答案基本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另外一部分是结合所学知识,考查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答案要点基本是教材原文。如第37题,第(1)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主要根据材料得出。第2小问:参考答案完全依据教材得出。第(2)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就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第2小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但答案仍然基本来源于教材。第(3)问第1小问:参考答案完全出自材料。第2小问:参考答案绝大部分要点源于材料,其中有两个答案要点出自教材原文。

二 重庆备考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1.认真落实“考试说明”的考点,夯实边角知识

在重庆卷对基础知识高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考试说明”,完整、细致、准确地掌握所列考点,这是高三历史备考的重中之重和关键。

边角知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在市场各种资料铺天盖地的现实情况下,命题者几乎“无法下脚”,考查大家都不注意的边角知识无疑是很好的选择。2011年重庆卷第22题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一道题,从材料看似乎是考查学生分析、对比中外史实的能力,其实设问与材料严重脱节,学生只要知道下面四个科学家中哪一个是生物学家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感到棘手的不是能力不足,是记忆问题,拉瓦锡和道尔顿都排除,对哈维和拉马克这两个人由于是边角知识,感到陌生,只能在两者中猜测,从而导致失分。

2.注重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为了应对高考命题者追求知识点高覆盖、大跨度的特点,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3.梳理大事年表,增强时间概念

重庆卷对考生识记时间的要求异乎寻常的高,每年选择题都有2道或者2道以上的题目是考查时间或者以时间作为判断选项的依据,2011年又有两道题目考查时间。如17题的材料非常长,问“这次起义发生在哪一年”,选择的依据就是“开埠胶州”的时间。此外要求掌握选项中的四个时间,1851年没有重大事件发生,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第21题要求学生选择“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的国家,其实就是在考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四个国家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英国:1765年至1840年,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1850年,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1850年,德国:19世纪早期开始。因此学生需要认真梳理每本教材的大事年表,增强时间概念。

4.落实教材上的地图

注重政、史、地三科的综合一直是新课改下高考的方向,除了有39题的主观题综合,重庆卷在其他综合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选择题部分每年几乎都有一道考查历史与地理结合的“地图题”。以前每年都是考查古代史部分的地图,2011年19题的“地图题”第一次选用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地图值得引起注意。

5.关注时政热点,寻找和教材的结合点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关注社会热点一直是重庆卷的特点之一。但学生一定要注意的是切莫为了热点而去复习热点,热点仅仅是高考试题的载体而已,一般都是隐形介入,所以学生的重心仍然是根据热点去寻找和教材的结合点,狠抓教材的基础知识。2011年19题的“地图题”表象是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热点,实际上仍考查的是教材上的地图。

6.研究2008年“考试大纲”新增的32个考点

2008年,教育部公布了重新编订的“考试大纲”,历史部分新增32个考点,重庆卷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个和新增考点相关的选择题。2011年14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唐朝服饰特点的理解,本题属于2008年新增考点——“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学生需要认真研究这32个考点。

总之,教师有必要深入和透彻研究以前的高考题,从而为学生找到应对高考的一些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庞友海.丰富的内容 平庸的设计——2008年重庆文综历史试题评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7)

〔责任编辑:陈晨〕

猜你喜欢
考点选择题基础知识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集合考点例祈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三角函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