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难点应对

2012-04-27 02:18李清祥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榆钱中考题现代文

李清祥

【摘要】语文教学的难点多、涉及面广,主要集中在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这几个知识版块上,只要我们用心加以钻研,或多或少能有一些新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难点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81-01

语文教学的难点多、涉及面广,但仔细加以分析不难发现,主要集中在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这几个知识版块上。排除学生学习上广泛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提高,单从老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上加以探究,确实可以得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

一 重视知识的识记,厚积才能有发

比如,对联,“忆苦思甜《榆钱饭》”(泉州中考题)。这一上联从结构上分析是4字+3字的两个短语;前一个又是2+2的结构,都是动宾结构,且“苦”与“甜”在词语感情色彩上互为反义词;而后面《榆钱饭》为一课文篇目,“榆钱”是名词,作名词“饭”的定语。评卷中不少学生答出了类似“艰苦奋斗《枣核》”“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其实只要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讲清对联的基本对仗知识,字对字,词对词,对应词性相同,字数相等;人名对人名,物名对物名等等,学生顺手拈来并非难事。语言运用中的续句、仿句这些都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又如,2009年厦门中考试题22题: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其中抄写篇目、作者、摘句实属“送分”,而“品味”一点,这就成了学生的“难点”。学生要掌握修辞中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排比的“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对比的“对比鲜明、更能表现事物特点”等,或者人物描写包含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都在于“让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都要求尽可能做事“细致传神”。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编写淡化了许多语法内容和语文知识系统性,教材在具体的教学中虽可以不把这部分当做重点加以“字斟句酌”地推敲探究,但却不可忽略平时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不可忽略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作用。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感悟”现象,但这种“感悟”却常常缺乏一定的触发点,所以这些必须识记的知识往往就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基础。

二 方法指导到位,授渔非鱼

人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题,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得当、思路清晰,做题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2009年漳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19题:你是否赞同文中家长对孩子的做法?为什么?

《“己养养鸟”莫如“鸟养养鸟”》文中讲鲁王“奏九韵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对鸟的关怀“无微不至”,而鸟惶恐忧惧而死。推及现今父母“将孩子关在教室,学不感兴趣的唱歌、跳舞、画画、弹琴、吹箫、下棋、吟诗、书法……”。

这类开放性题型答题一般都是观点不求统一,但要能自圆其说。所以平时练习时,只要给学生讲清方法,即先做判断“赞同”或“不赞同”;然后再结合自身实际,答出“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拔苗助长,应尊重孩子选择”。在结合自身实际时,可以从生活中来,可以根据分数值大小来考虑答题的长短。这样分步答题,方法正确,答题就得心应手。

现代文阅读中对于文章的理解,大多数的题型都有赖于对文章主旨的认识。任何文体的文章,不管采用什么艺术手法,归根到底是要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掌握了这一方法,答题的思路就明确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答题的方向就不成问题。不管涉及艺术手法分析、段落句子分析,还是结构层次把握,沿着“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思路,都会变得容易。

三 归类整合,对比甄别

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大多存在于学生认知上的混淆。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有了“对比”就有了鉴别,不同知识点的不同特征在“对比”中才能尽显无疑。

正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在感知理解方法上,一般可以从“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文章介绍了什么事物是什么特点”和“课文论证和反驳什么”入手。

2009年莆田市中考题第18题: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一题在判断了文章是叙事散文以后,只要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按部就班答下来就可以了。其参考答案为:“答题人在《开心辞典》上放弃继续答题”。“我放弃考研。”

这样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和思维规律,往往能做到思维方向明确、直接,少走思维弯路,在文本面前得心应手,举重若轻。

如“对比”,在修辞上叫“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表现手法上同样叫“对比”,而在说明文中称作“作比较”,在议论文中则成“对比论证”。其实在具体的辨别和运用上有着诸多的相似、相同之处。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后,及时把这些点整合到一起进行辨析,学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不少学生对于一些语文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常常体现为“三分困难,七分恐惧”的非常态心理,不知如何提笔、如何表达。之所以常成为学生的“难点”,大都是学生不能把这些“难点”加以分解。

例如,2009年宁德中考题中,阅读记叙文《谅你挣不到一元钱》中第9题:揣摩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妙处。

老爸没说给,也没说不给,又“咒”起了说教法宝。这种题型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从哪方面说起;其实只要把它简单化分解为:先解释一下“咒”字在文中的意思,然后再根据文中语境说出它强调的意思就可以。“咒”在文中有“啰嗦”的意思,文中强调的是父亲不厌其烦的说教,突出“我”的反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难点多,方法也多,只要我们用心加以钻研,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陈晨〕

猜你喜欢
榆钱中考题现代文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又是榆钱飞满天
采榆钱
鲜嫩清甜榆钱饭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中考题中的整式
一道数学中考题的编写过程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