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珍:“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2012-05-02 07:20晓秩
青年时代 2012年2期
关键词:救助站铜仁市志愿者

晓秩

胡珍是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2009年毕业于铜仁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优秀大学生”、院级“十佳教学能手”、“三好、优干”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于200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贵州省“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项目,现在服务于铜仁市川硐镇综合办公室。服务期间,在团地委、团市委、地方党委、政府及干部的关心和帮助下,她在“三支一扶”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2010年获得了镇“先进个人”、市“优秀三支一扶志愿者”、全区“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她听到了《春晖》的感召

2009年毕业时,胡珍本来已经在华力公司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然而,一次她在无意中接触团省委主办的《春晖》杂志时,被书里提到的那些饮水思源,反哺故土的人和事所感动。于是暗下决心,要到基层去贡献一份力量。她认为,作为一名党员,要竭尽所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2009年7月,胡珍通过努力,光荣地成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被分配到川硐镇综合办服务。川硐镇是铜仁新区建设的主阵地,在这里没有周末,领导干部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忘我工作,工作节奏很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开展工作。

由于刚从学校毕业,政府的各项工作对于胡珍这个理科毕业的女孩来说复杂而陌生。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一有空她就跑到市里各大书店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反复向镇里领导和同事请教。一年过去,胡珍已在镇综治办、合管站、党政办工作过,在业务上成为了一名多面手,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各站所也经常会找到她处理一些电脑方面的难题,交给工作上任务,成为同事眼中的“小珍妹”和勤快人。

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如今在党政办上班、工作杂而累,但看到领导干部都在齐心协力抓建设,谋发展,也激发了她对工作的热情。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志愿者,但她能用心说话,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的精神。

风雪中怒放的花儿别样红

2011年新年伊始,受北方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铜仁市气温骤降,出现了入冬以来较为严重的凝冻灾害。铜仁市的两条生命线铜松路、玉铜路全线告急。作为铜松线上遭受凝冻灾害较为严重的川硐镇,这里道路全面封闭,人民群众出行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灾情就是命令,为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五保”要求及地市“抗凝冻,保民生”的号召,川硐镇党委镇政府精心组织,紧急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抗凝应急队和抗凝后勤服务队,在全镇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凝冻、保民生战役。胡珍不顾女儿身,与干部职工一道奋战在抗凝冻保民生的最前沿, 冲在了抗凝救灾第一线,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1月5日,当得知地区武警官兵和市消防支队一大早就奋战在铜松路上,川硐镇抗凝后勤服务队迅速出动。“来,先喝一杯热茶,辛苦了!”趁着官兵休息的间隙,胡珍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送到这帮“90”后武警官兵手中。

“看着一直忙于为我们送茶送水的女孩子,其实心里也蛮感动,就是因为这种互帮互助、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们坚信一定能战胜凝冻困难。”一位“90后”武警战士如是说。

发现路上有滞留行人,胡珍赶紧跑过去询问和安慰:“不要紧,在川硐镇有抗凝救助站,你们可以在那里得到帮助,路很快就能通车了。”当一杯热茶送到滞留人员手中时,他们感动地说:“谢谢你们的帮助!”通过服务队员的引导,20余名滞留人员都得到了川硐镇抗凝救助站的帮助。

201省道途经川硐境内,是铜仁市北去松桃、湖南湘西的必经之路,考虑到路途遥远,路面滑湿,滞留人员众多,川硐镇党委政府在201省道旁边设立了抗凝爱心救助站,为路途疲惫的行人送上食品、开水。从早到晚,作为救助站一员,无论天气有多么严寒,胡珍跑前跑后,坚守阵地,有时候一次接待十几个人,一天下来,双手都被冻僵了,但从无怨言。恰是这种平凡的举动,却彰显着一名志愿者的无私和奉献。

在胡珍的床头,用红笔写着大大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几个字,在平常与她的交谈中,字句间洋溢着对志愿者生活的热爱。

“作为一名当代志愿者,我们就是要竭尽所能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奉献促进和谐。”

因遭受凝冻天气影响,川硐集镇水管网道全面瘫痪。该镇敬老院十几人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了解情况后,胡珍与单位的同事利用下班时间,主动为老人们挑水,打扫房间。看到水井旁一位老人正吃力地洗着衣物,她毫不犹豫地给予老人帮助,弄得老人受宠若惊,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胡珍常说,关爱老人,要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事没事的时候,她会经常来坐坐,陪老人们聊聊天,希望老人们能更多感受到社会温暖。在2011年重阳节的时候,胡珍与党群支部的几位同事一起看望了敬老院的老人们,按她的话说已是老熟人了,老人们也把她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

她是留守儿童的“守护天使”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胡珍常常用鲁迅的名言鞭策自己。性格外向,待人谦和的胡珍,不怕累吃得苦,除了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还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工作之余,她经常了解贫困学生情况,想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2011年11月30日,胡珍、汪元蓉、郭雪峰等三位铜仁市川硐镇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自购笔记本、水彩笔等学习用品到青岛第一希望小学慰问结对帮扶的农民工子女,为他们送去了志愿者亲切的关爱,他们这一结对帮扶的爱心举措深受全校师生的好评。

“三支一扶”活动是按照团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工作的要求开展的,胡珍组织汪元蓉、郭雪峰两位大学生,通过调查摸底、建档立据等工作后,得知青岛第一希望小学张瑜等五位学生因家庭贫困,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使他们在学习成绩和生活上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胡珍他们自筹资金结对帮扶,为张瑜等五位同学送去了笔记本、水彩笔等学习用品,与他们一起在操场上一边打乒乓球,一边交心谈心。每逢节日,胡珍都要向孩子们赠送学习用品等礼物,带去节日的问候。平日里,她则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交心谈心,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克服暂时困难,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创造美好的未来。在胡珍和汪元蓉、郭雪峰的关心和帮助下,四位小同学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能继续留在这个岗位,我想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深入农村基层帮助那些需要关心的留守儿童,给予她们更多的鼓励,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胡珍说。

两年来,胡珍在志愿者岗位上做了一名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一点事情,相信无论以后她在什么岗位上,也会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保持党员先进性和践行一名志愿者的诺言,为社会贡献她微薄的力量。

胡珍的事迹曾被中国青年网、贵州共青团、贵州农经网、《铜仁日报》、铜仁市政府网进行过报导。这是胡珍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足迹,不断奉献一份份爱心的成果。也体现了组织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们相信,胡珍将以更大的信心和信念,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猜你喜欢
救助站铜仁市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我是小小志愿者
YY英语救助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