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

2012-05-08 04:07刘燕生
文学港 2012年5期
关键词:介绍信小青年西北

刘燕生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被调到中央接待室,它的全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联合接待室,是专门迎接或者说接待全国上访群众的机构。来到接待室我被分配在西北组,参加西北五省区的接谈。一天来了一位汉族小青年,论年纪也就十六七歲,体形像豆芽菜,年纪不大,却有点弓背了,面容憔悴、血色不好。北京虽已到五月,一早一晚还是凉意浓浓,暖气刚停不久,寒气又突然来袭,小青年的衣服虽然很厚实,也能看出他在微微颤抖。他坐下后还没讲话就哭了,好一阵才安静下来,他说他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浙江省三门人,是上山下乡的初中毕业生,既不是红卫兵也不是造反派,十六岁半,初来宁夏不到一周,就感觉非常不适应了,饮食不习惯、气候不习惯,几乎天天刮大风、口干舌燥、流鼻血,气温一天三变,不下雨,十天半月洗不上一次澡,做梦都在想家,睡醒后就更想。

他们去的这批人就是他这个年龄段,一部分人去宁夏,还有一部分去了黑龙江北大荒。实际上去的可以说都是一群孩子,告别了山清水秀的故乡,来到了荒漠无垠的宁夏,远离了父母等亲人的呵护,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回民区,风俗各异,语言困难。吃惯了大米,现在改吃各种粗粮。他说他生了一场病,不仅缺医而且没药,基本自生自灭,现在每日提不起精神,可能是肾脏出了毛病,他让我看他的腿,肿得很厉害,用手一摁一个垢,半天起不来。更为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农村也很乱,根本没人管理他们,来到这里分到各农户后,就再见不到领导层的人了,他们都仿佛成了弃儿。

眼前的小青年,从他的话语中,对生活充满了沮丧。但是,我想帮助他,因为他有病,他已很难再适应眼前的环境。

我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他说还没地方住,也不知道将住在哪里。于是,我开了张介绍信给他,要他去东大桥找西北组的后勤组,我们一起调来的两千人中一部分人就分在后勤组工作,有这个介绍信,他们会给他安排住的地方,条件不会太好,因为来京上访的人太多了,在那里还可以吃到饭。我叫他两天后再到这里找我。

两天后我刚上班,小青年就来了,我交给他两封信,一封是宁夏有关部门的,一封是给浙江的。我鼓励他振作精神,鼓起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先回宁夏办好病退证明,再回浙江,直到问题有个满意的解决。我还问到路费问题,他说大串联还没结束,乘车不用买票。

大约过了两个多月,我接到了这位小青年的来信,他说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终于回到了家乡,他告诉我给他写的介绍信,的确起到了通行证的作用。因为离家支边时已经初中毕业,目前高中不招生,所以不能继续求学了,只能在家自学,好在父母都是教师,现在停课闹革命,他们无事可做,正好来给他辅导,他目前一边学习,一边积极看中医,也看西医,双管齐下治病。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掀起了知青返城高潮,我做的那点事,都已经淹没在大潮中了。不知当年回去的那个知青现在可好?

猜你喜欢
介绍信小青年西北
介绍信照亮生命轨迹
开张介绍信去烫发
缠海鞭杆—西北棍
躲过一招还有一招
如何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赞美夕阳红
爱的力量比恨大
狭路相逢
集体调动工作单位的党员如何转移组织关系?
我要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