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2年LED产业发展工作设想

2012-05-16 01:15
中国科技财富 2012年3期
关键词:东莞

今年,是LED产业发展关键性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已高度重视,产业内部洗牌调整已初步完成,我市LED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月初,市科技局发展规划科组织开展了历时10多天的我市LED产业发展专题调研,走访了我市10多家LED产业典型企业,召开了全市推动LED产业发展座谈会和LED装备、应用、电源等专题研讨会,并赴深圳市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和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进行学习考察,在广泛收集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我市LED产业发展的工作设想是制定一个产业基地规划、明确二个产业主攻方向、搭建三个产业公共平台、凝聚四个产业发展要素,建设五个产业细分园区、采取五个产业推进措施,成为我市创建广东省科技与产业融合示范区的成功典范。

一、制定一个产业基地规划

要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高标准、高规格地制定产业基地规划,科学做好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把东莞LED产业建设成为产业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持续创新能力强、整体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LED产业集群,并跻身为国际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确二个产业主攻方向

要集中资源,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LED照明和背光源两个主攻方向。

一是LED照明。以创新市场推广模式和引领标准体系建设为东莞市场突破口,以国家“十城万盏”和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在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绿色产品标杆指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和重点引导工程,努力承接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和对台合作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节能范围,不断引导和带动产品集成创新,为全国绿色照明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成为全国LED绿色照明推广的领跑者和先行区。二是LED背光源。通过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和高端环节引进,重点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推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采取“企业+政府+质检中心”结合的模式,打造背光源公共检测服务中心,争创国内领先的LED背光源制造集聚区。

三、搭建三个产业公共平台

要加大投入,积极搭建LED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和公共交易平台。

一是LED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以东莞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为依托组建LED芯片和应用公共研发平台,由东莞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同投资,各占50%股份,主要技术骨干团队由北京大学派出以及国外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组成,主要开展LED关键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特别是专利支持、孵化LED高科技企业、制定LED产品标准、培养LED技术人员等。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为依托组建LED装备公共研发平台,主要开展LED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建设一条完整的国产化LED封装应用示范生产线,目标是尽可能地采用国产LED装备组建生产线,实现成功投产,与进口设备生产的产品水平一致,或实现更优质的产品,从而起一个示范作用。以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为依托组建LED创意设计公共研发平台,成立LED产品应用设计中心、快速样机制作中心、应用研究中心、分析中心、现代展示应用中心、品牌与产品策划中心、产品设计培训中心,并根据应用进展情况不断拓展创意设计平台的服务方式和领域范围。以石碣镇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组建LED电源公共创新研发平台,重点开发LED大功率电源的技术、高效电源控制模块技术,提高LED技术稳定性,为LED产业进行良好的配套。以清溪镇科技服务创新中心为依托组建LED背光源公共创新研发平台,重点研发新型LED背光模组,不同发光形式的动态产光源、低能耗技术、与大尺寸导光板结合技术,推动超薄、节能环保、高色彩品质的LED背光源技术发展。

二是LED产业公共检测平台。以东莞质检中心为依托建设国家半导體光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联合东莞市的LED的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平台将增加对LED上游环节及显示、背光源的检测,建设芯片、封装模块及材料检测能力,对高投入、低产出的LED上游环节检测领域进行补贴。建立LED检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工作站,提升LED检测领域理论基础水平。发挥测试机构对科研成果的开发促进作用,加强龙头企业科研成果的标准化力度。探索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检测平台,利用东莞质检中心的优质实验室管理资源,促进联合检测技术平台的建设。

三是LED产业公共交易平台。以联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在东城区建设“苹果光源展销基地”,平台占地7.8万平方米,拟建设照明产品交易馆、材料配件交易中心和生活商务配套中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面向LED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生产企业以及国外大型LED采购代理机构招商。以常平镇政府为依托在常平镇建设LED展销中心,该展销中心占地面积约50亩,现有3万平方已建成的三层铺位,配套有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的8层管理办公大楼,拟将规划建设16层高,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的常平LED光电大厦。

四、凝聚四个产业发展要素

要加快融合,凝聚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发展要素,大力加强技术攻关、引进培养人才、完善投入机制、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加强技术攻关。设立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每个项目资助1000万元以上,鼓励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针对LED产业链上游和高端环节,采用新的技术路线,突破国外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研发蓝宝石衬底基片、同质衬底外延、氧化锌透明电极外延材料、新型高效大功率芯片、高压芯片等LED战略新产品;研发MOCVD国产设备、荧光粉薄膜涂覆及塑封成型设备国产化、LED及元器件全自动贴插一体化装备、面向大功率与高密高集成LED固晶与焊线设备等重大装备。

二是引进培养人才。依托市政府在海外建立的8个人才工作站,在欧美地区招揽LED产业国际高端人才。通过省市人才猎头公司,为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招揽国内专业人才。委托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在东莞开展国家高级能源管理师和高级能源审计师培训,培养本地高级人才。发挥市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认证资格培训基地和勤上光电产业培训学校的作用,帮助LED企业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建立和规范行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体系,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从科技东莞工程每年20亿元专项资金中设立LED专项资金,用于扶持LED产业科技创新、补贴LED应用示范工程、引进LED高端项目、营造有利于LED发展的环境。设立我市LED产业发展基金,将科技与产业、金融相结合,由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金组合而成,以市场来推动产业升级。完善融资方式,鼓励扶持金融机构对LED产业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

四是拓展市场空间。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鼓励采取供应链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南方电网、银行紧密合作的各种融资模式,降低公共照明推广成本。创新产品营销模式,突破传统照明“总代理—分代理—分销商—用户”的销售模式,采取直营或代理等新模式,以光文化为主导,通过光文化宣传和引导光文化需要,将灯具与光源相结合,以外观和光效来促销。指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LED领域的强势品牌,让品牌产品占据市场主流。引导企业注重商誉、诚信经营,以做“百年老店”的心态,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向市场交出信得过的产品。由产业联盟牵头,在国内主要LED展会组团参展,并举办东莞LED专业展会,宣传营销东莞LED品牌。

五、建设五个产业细分园区

要统筹资源,大力建设LED芯片产业园、LED装备产业园、LED应用产业园、LED电源产业园、LED芯片封装产业园,积极瞄准国际知名企业进行科技招商,特别是积极承接深圳LED产业转移潮。

一是松山湖LED芯片产业园。以东莞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为技术支撑,以东莞质检中心为检测支撑,吸引LED芯片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打造东莞的“光谷”。

二是松山湖LED装备产业园。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和华南工业设计院为技术依托,在园区内建设装备示范车间和国产化示范生产线,吸引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进驻园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园区LED产业重点集中在生产芯片安放机,金线键合机、注胶机、荧光粉涂布机、塑封机、测试机、编带机、划片机等封装关键设备,以及LED应用产品的检测设备。

三是常平LED应用产业园。以东莞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为技术支撑,以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分设龙头企业勤上公司的LED生产基地、横江片区发展用地、LED展销中心,均位于常平镇横江片区,常马路、环城路、东平大道的交汇处,目前已形成了20万平米的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基地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体系,拥有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产品生产能力,并将斥巨资打造40万平方米的LED生产基地,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和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常平镇政府预留了横江片区发展用地2000亩,并将出台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引进的配套政策,制定常平LED产业招商项目评价体系,重点把研发、销售和本地结算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指标。

四是石碣LED电源产业园。以石碣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为技术支撑,以三旧改造为建设模式,以前锋电子和星宇光电等企业为核心企业,集聚LED电源生产企业。引导园区电源企业重点开发LED大功率电源的技术,延伸产品系列,形成规模化发展,以核心技术产品积累抢占市场竞争的高位。引导园区支架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更多地朝着大功率、表面贴装片式新型支架以及新材料应用产品方向发展。

五是清溪LED芯片封装产业园。充分发挥清溪镇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以台资企业转移出来的土地优势,拟将原房地产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建设LED芯片封装产业园,并在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和深圳LED产业联合会为协助下,积极承接深圳LED产业转移潮,重点引进深圳芯片封装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带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

六、采取六个产业推进措施

要重点推进,有效建立有利于LED产业发展的示范、整合、宣传、标准、政策、联盟等产业生态系统和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产业示范。在省市签订LED推广应用合同后,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坚持质量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各镇街强制推广应用LED室内和室外照明。创新推广模式,下一阶段将以“电网+EMC+供应链+金融”模式为核心推广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同时继续探索新的符合东莞地区特点的应用模式。根据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的要求,规范补贴流程,投资单位采购已通过省标杆体系的产品,经申请通过,即可领取项目省财政补贴资金;该示范工程需在竣工一年后,经申请并通过市验收指标才能领取市财政配套补贴资金。在推广LED应用示范工程方面,强化管理机制,将由市科技局统筹,由市城管局和市城建局、市交通局负责LED路灯的应用推广工作;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市建设规划局负责LED室内照明的应用推广工作。在松山湖的东莞质检中心附近规划建设测试路段,由各主要LED应用厂商安装样灯,进行产品展示和测试,同时又便于质检部门进行路灯检测。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目前已装工程进行巡查,檢查效果太差的责令进行更新,以免造成市民的误解和出行的困难。随着LED应用示范工程深入开展,替换下来的传统灯具数量非常庞大,处理不慎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要完善回收机制,委托专业回收再生公司将替换下来的路灯和室内照明灯具统一回收利用。

二是加速产业整合。主动承接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配合国家和省LED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坚持产业整合理念,本地企业培育与科技招商引资并重,以大项目为推手、以大企业为依托,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优势项目。支持产业横向资源整合,鼓励东莞本地资本与引进技术的结合,通过领先技术的产业转化构筑创新领先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相关产业项目,提高区域产业开放度,加强珠三角周边区域企业的项目合作。以深莞惠一体化为契机,承接深圳转移的产业项目,构建规模化产业优势。引导东莞企业结盟抱团发展,产业链各级资源互补,共同做大做强。

三是加强产业宣传。建立集中宣传和长效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等新闻媒体开设LED专题,广泛宣传LED基础知识,让市民深入了解LED的发展情况,引导市民从更正面更科学的角度看待LED照明产品,令市民打消对LED照明产品的顾虑;编辑出版《东莞LED》专刊,报道最新产业资讯,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东莞LED网站,功能定位为知识普及平台、网络交易平台、技术交流平台、检测结果发布平台。

四是制定产业规范。按照产业规划路线图,积极参与广东省LED照明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市级LED产业规范的出台,由LED产业联盟牵头制定东莞地方规范,联盟将对符合该规范的产品给予认证并贴上标志,示范工程产品的参数要符合甚至高于东莞地方规范,才能得到市财政补贴。制定《东莞市LED照明产品技术规范和能效指南》,从色温、显色指数和光效相关联的3级能效等级,并从分时段亮灯、单灯控制、多级调光、防雷击、抗台风进行严格要求;制定东莞照明产品接口标准,实现不同厂家灯具部件的互换性,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突出东莞LED灯具的整合优势;制定示范工程验收标准,严格要求只有通过验收标准的工程才能申请市补贴资金。

五是落实产业政策。建立政企协同沟通平台,加快落实《LED规划》和《若干规定》,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加快认定LED创新型企业,开展产品认证与检测资助、展会资助、重大装备资助、节能服务项目资助、企业高层人才资助、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资助。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前景大的特点,采取更大力度、更灵活、更长远的扶持措施,营造宽松的政策和产业发展环境,提高我市政策的竞争优势。

六是组建产业联盟。建立行业性、非盈利性的东莞市新光源(LED)产业联盟,聘请专业人士成立技术、人才、市场、品牌、标准五个专业委员会,下设材料产业、芯片产业、装备产业、应用产业、电源产业、背光源产业、配套产业六个专业分会,成立总裁俱乐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主要职能是提供战略发展咨询、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组建产业发展基金、举办行业专业展览、编制产业宣传专刊、开展政策咨询辅导、促进人才引进培养、承接政府委托工作。联盟设立秘书处,运作主体是东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运营经费来源于会费收入、承接政府委托业务收入和有偿性服务收入。

猜你喜欢
东莞
东莞的一棵桑葚
莞香,浸润着东方香都的乡愁和风骨(节选)
东莞,东莞
东莞的森林
莞香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改动一字更温情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