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素分析的视角

2012-05-25 10:10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李捷邵文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
关键词:开放度外商竞争力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李捷 邵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在逐步调整和升级,“经济服务化”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1)的研究结论,服务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越大,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服务贸易对本国国际竞争力贡献度超过工农业对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衡量一国国际贸易总体竞争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在提高出口贸易层次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服务贸易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服务贸易出口产品中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比重较高,且产品层次较低,现代生产性服务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制约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产品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需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

1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因素探究

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业发展层次、外商直接投资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1.1 服务贸易开放度

服务贸易的开放度衡量了一国融入到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了本国整体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依存度。一国的服务贸易的开放度越高,该国融入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程度越深,该国服务产品的出口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开放度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相联系,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国内服务产业部门的专业化和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国内服务产业部门融入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分工体系中去,同时获得国外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专业化水平随着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加深,专业化水平的加深引起技术标准化和服务综合化进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服务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服务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从而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2 服务业发展层次

服务业发展层次高低反映了一国经济现代化水平,服务业的发展层次通过影响服务贸易的出口来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决定着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将最终决定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的产品内含的人力资本(会计服务、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技术资本(如电信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资本较高,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服务业内的服务活动由内部化向外向化的转变过程,服务业发展层次的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从业人员内涵的人力资本物化到服务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服务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提升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层次和服务贸易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提升在服务贸易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因素。

1.3 外商直接投资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服务贸易发展有直接促进和间接带动作用,流入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服务业的结构升级,直接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流入其他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时间的滞后性,因为FDI的流入改变流入国的要素禀赋尤其是资本和技术禀赋,改变产业生产函数,进而影响服务贸易;FDI的流入会产生对服务贸易品的市场需求。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带动都受益于伴随FDI流入而引进的技术资本、管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投资具有投资的规模效应显著、技术内涵丰富、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等特点,这些均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以服务业为主营业务的跨国公司有现代化的服务和管理的优势,通过在国外设立商业结构,将服务贸易作为FDI的补充来拓展服务贸易市场,这推动了FDI流入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出口增加。以FDI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为例,FDI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这不仅增加了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本总量,而且伴随FDI而来的技术资本和管理资本以及相应的集聚和外溢效应促进了区域内利用外资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以上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为量化这些因素在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选取1997~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中的各变量含义如下:

TCt为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TC = (X– M) / (X + M),X为服务贸易的出口额,M服务贸易的进口额;ODSt为服务贸易的开放度,ODS = (SX+SM) /GDP,ODS为本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SX、SM分别表示本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进口额;SERt为服务业的发展层次,用服务业的产值比重(服务业的产值占总体经济总量的比重)表示;FDIt为FDI投资占比,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在对计量模型回归估计之前,先检验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采用扩展的DF检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TCt、ODSt、SERt、FDIt均为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 ADF检验,ADF检验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假设存在单位根,非平稳序列),模型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

表2

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调整R2=0.87122,服务贸易开放度(ODSt)的P值小于5%,t数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很强的解释作用,服务贸易的开放度越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强。1997~2000年的服务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的数值除1998年低于5%外,其他年份均处在5.5%左右的水平,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汇体制改革深化、出口退税和《GATS》协议的实施加上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开放度逐步提高,在2007年达到7.22%的较高水平,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在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度与货物贸易开放度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服务贸易产业部门的专业化和国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入,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服务业发展层次(SERt)回归系数的P值较大,t数值通不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服务业发展层次(SERt)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1997年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为34.2%,2008年服务的产值比重为41.8%,12年中仅上升了7.6个百分点,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由1997年的33.5%增加到2008年的45.0%,12年中仅上升不到12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中的某些潜力大的行业存在市场准入和业务限制,而有一些服务行业存在过剩现象,造成低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弱化了服务业发展层次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影响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t)回归系数的t数值通不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系数的P值较大,外商直接投资(FDIt)在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进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尽管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由1997年的10.6%降低到2008年的2.9%,12年内降低了近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传统的服务产业,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利用外资欠缺,加上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重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缺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消化和吸收,没有把伴随外商直接投资而来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和管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物化到我国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制约了服务产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发挥。

3 结语

通过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看出,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要继续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提高服务贸易的自由度,促进服务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促进作用。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和业务准入限制,提高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加强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部门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联系和互动,提高服务业行业部门内含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而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竞争能力的提升作用。利用多种市化的渠道和手段,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优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增加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重视引进的同时,注重消化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内涵的高级生产要素,加强外商直接投资与本土服务贸易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

[1]华尔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J].经济研究,2001(12).

[2]刘戒骄.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2(6).

猜你喜欢
开放度外商竞争力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推 手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经济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谁是冒牌外商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