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雅华美皇家气派——清光绪•黄地绿龙“寿”字高盅赏鉴

2012-06-06 09:33乐素娜
茶博览 2012年9期
关键词:龙纹皇家纹饰

■ 乐素娜

静雅华美皇家气派
——清光绪•黄地绿龙“寿”字高盅赏鉴

■ 乐素娜

清光绪•黄地绿龙“寿”字高盅一对

盅是我国古代较为常见的日用器皿之一,主要用于盛放茶、酒等饮料,多为没有把的小杯子。

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藏有一对高盅,品相完好无损,通高 5.8厘米,口径达 10.2厘米,底径4.7厘米,敞口,深腹,圈足。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器内外除圈足外,满施黄釉,釉色黄中略带白色。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颜色的使用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据《明史•舆服三》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而《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古时不仅服饰上对颜色有严格的控制和规定,当时的民窑也被禁止生产颜色釉陶瓷。

官家生产的颜色釉瓷器也有着不同品级,专供不同身份的人享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黄色更是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明代时期,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颁发的禁令中,规定禁止皇族以外的所有人穿着黄色服装,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由此,这对黄釉高盅的皇家气派已初现端倪。

此对高盅的纹饰也是异常华贵,其底部有青花楷书款“大清光绪年制”,显然这是一件清代光绪年间制成的官窑器精品。内心底为双圈“寿”字纹,在宫廷的纹样中,清代中晚期以后,寿字、蝙蝠等纹样出现较为频繁,类似这样的纹样其实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理念性的东西,蕴含祝福长寿、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

高盅的外口沿饰卷草纹,胫部为如意云头,云角飘逸,外壁腹部主体纹饰则为绿色双龙赶珠纹。色釉地龙纹瓷器起源于明代永乐时期,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量制作。其龙纹不是像彩绘瓷那样直接用颜料绘画,而是先在白胎上勾出龙纹的图案轮廓后再在白釉上施颜色地釉,最后再以颜色彩盖绘于刻在胎上的纹饰,经两次低温烧成。

其中黄地龙纹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和官窑极为流行的装饰题材。根据清代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编撰的《国朝宫史》卷一七经费条的记载表明: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

由此可见,这对清代光绪年间制成的黄地绿龙“寿”字高盅为贵妃及妃子级别的妃嫔使用,其下等级的妃嫔是不得使用的,为异常名贵的宫廷用瓷。

清代黄地绿龙寿字高盅原为故宫博物院调拨,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具厅内,此对高盅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倾向,更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妙的技艺水平。

清光绪•黄地绿龙“寿”字高盅寿字款

清光绪•黄地绿龙“寿”字高盅底款

猜你喜欢
龙纹皇家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谁说皇家无真情
皇家游泳池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加拿大皇家空军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