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质量决定中国未来发展高度

2012-06-07 02:08毛颖颖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4期
关键词:城镇人口进程城市化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社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1年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在这一年,城镇人口总量首次超过乡村人口,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民大国,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期。这当然是一个划时代的数据。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是大势所趋,而且这一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但综合来看,中国的城市化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城市化是个好东西,但城市化不只是土地的城市化、硬件设施的城市化、人口身份的城市化,而是要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现代城市的发达、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全面升级。

反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农村,但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并不在于一下子“进城”。在当前的城市化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社会建设以城市为中心。实际上,我们跟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不在城市,恰恰在乡村。人口大量流动到城镇绝不意味着对乡村的放弃,大家进了城绝不意味着二元结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从目前来看,中国农村整体的空心化较为严重,城市缺乏发达的乡村、现代化的农业作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并没有为大量人口的涌入做好准备,“城乡二元结构”变成了“城市二元结构”,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反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可以发现,许多人将解决“半城市化”等问题的希望无限寄托于户籍制度放开上面。实际上,今天,仅着眼于改变身份本身,在放开与否或者在放开多少上争辩不休、相互指责,也许恰恰增加了身份的附加值,强化了二元结构。相较于就户籍说户籍,把城市户口当作一种空洞的标志和“给予”,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加实际,在一张平等、共享、可预期、有底线的全民福利网面前,由于地区差异、身份差异导致的福利碎片化现象将渐渐消弭,市民与农民的身份不同也将最终不值一提。中国的城市化不会长久停留于粗放状态,城市化的质量高低,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高度,也深切影响着国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这个角度看,城镇人口总量超过乡村人口是一个起点,让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才是城市化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城镇人口进程城市化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浅谈城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