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抽查

2012-06-07 10:00王文彬罗玉双刘良国杨品红
关键词:团头鲂指环鳙鱼

王文彬, 邹 武, 唐 琳, 罗玉双, 刘良国, 杨品红

(1.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省高校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 常德, 415000; 2. 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泓生物研究院, 湖南 益阳, 413215)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抽查

王文彬1,2, 邹 武2, 唐 琳1, 罗玉双1,2, 刘良国1,2, 杨品红1,2

(1.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省高校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 常德, 415000; 2. 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泓生物研究院, 湖南 益阳, 413215)

2011年5月份, 两次对湖南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草鱼、鳙鱼和团头鲂)指环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结果表明: 3种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率均为100%, 草鱼和鳙鱼的感染强度相对较低, 为1~4; 团头鲂的感染强度相对较高, 为 1~5, 个别达 7; 草鱼寄生鲩指环虫 Dactylogyrus ctenopharyngodonid, 鳙鱼寄生鳙指环虫 D. aristichthys和太湖指环虫D. taihuensis, 团头鲂寄生斧茎指环虫D. petruschowskyi和北京指环虫D. pekinensis. 团头鲂为斧茎指环虫的宿主新记录; 太湖指环虫和北京指环虫在大通湖均为首次发现, 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大通湖; 围栏放养; 淡水鱼类; 指环虫; 感染

大通湖位于洞庭湖区中部, 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 有8 270 hm2大湖水面, 其养殖模式已从最初的大湖灌江纳苗、自然增殖, 发展到现在的分区划块、人工围栏增养殖. 自2000年起, 大通湖水面被划分尼古湖、大西湖和蜜蜂夹湖3个养殖区经营, 至2004年开始有鱼病迹象凸现; 2005年6~7月, 首次暴发鳙鱼中华鳋病[1]. 2009年开始实行较高密度的分湖围栏施肥投饵养鱼, 于当年4月底至5月初, 大西湖在水温 20 ℃时施放鸡粪和牛粪, 鳙鱼苗种暴发出血性肠炎(有的说还并发指环虫病), 后蔓延至蜜蜂夹湖, 出现了死鱼事故; 在2010年一次抽查中, 又发现鳙鱼寄生指环虫, 影响了鱼的正常生长[2]. 现在, 大通湖已成为国家级无公害示范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区, 不能盲目和频繁用药. 为了监控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病的再次发生, 便进行了本项抽样检查.

1 检查方法

2011年5月16日和30日, 结合放养鱼类生长的抽检, 由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组织, 对湖南大通湖围栏放养的 3种鱼类(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指环虫感染情况进行了2次抽样检查.

3个养殖区的每个围栏内仔细检查1~5尾鱼, 包括: 肉眼观察鱼体外观、鱼鳃及肛门, 镜检鳃丝和剖检内脏. 每尾鱼的两侧鳃各镜检 2个水浸片, 并做好计数和虫种鉴别记录. 感染率为感染鱼尾数与被抽检鱼尾数之比, 感染强度为低倍镜(10×10)下每个视野内的虫体个数[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情况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总的情况是: 共检查草鱼 14尾均为阳性鱼, 感染率 100%, 感染强度为1~2或1~3, 个别高达4; 检查鳙鱼15尾均为阳性鱼, 感染率100%, 感染强度为1~2或2~4; 检查团头鲂11尾均为阳性鱼, 感染率100%, 感染强度为1~3或2~5, 个别高达7.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情况分区统计见表1.

表1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情况分区统计

由表1可见, 在第1次抽检中, 只发现尼古湖的1尾团头鲂有指环虫病的症状: 两侧鳃粘液多、镜检鳃丝低倍镜下一个视野内最多出现 7个指环虫(有幼小的虫). 其余大湖分区的所有抽检鱼都一样: 肉眼观察鱼体外观正常, 鳃鲜红, 剖检内脏无异常. 在第 2次抽检中, 尼古湖的团头鲂, 肉眼观察鱼体外观正常, 鳃鲜红、粘液较多, 镜检鳃丝低倍镜下每个视野内有2~5个指环虫, 有点问题.

2.2 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寄生指环虫种类

参照文献[3-4]鉴定所获得的指环虫种类为如下5种:

鲩指环虫Dactylogyrus ctenopharyngodonid Achmerow, 1952. 该种寄生于草鱼的鳃丝. 文献记载: 该种分布全国各地[4], 1993年曾报道大通湖草鱼有该指环虫寄生, 感染率为7.7%[5]. 本次抽查感染率100%, 说明较高密度的围栏放养草鱼, 其感染率显著升高.

鳙指环虫D. aristichthys Long et Yu, 1958. 该种寄生于鳙鱼的鳃丝. 文献记载: 该种分布全国各地[4], 2010年首次发现大通湖放养的鳙鱼寄生该虫种[2].

太湖指环虫D. taihuensis Long et Lee, 1960. 该种寄生于鳙鱼的鳃丝. 文献记载: 该种分布太湖、黑龙江以南区域[4]. 大通湖放养的鳙鱼寄生太湖指环虫是首次发现, 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斧茎指环虫 D. petruschowskyi Gussev, 1955. 该种寄生于团头鲂的鳃丝. 文献记载: 该种寄生于长春鳊、华鳊和三角鲂的鳃丝[4], 1993年曾报道大通湖团头鲂寄生的是宽茎指环虫D. strelkowi Gussev[5], 本次抽查暂未发现. 团头鲂为斧茎指环虫的宿主新记录.

北京指环虫D. pekinensis Gussev, 1962. 该种寄生于团头鲂的鳃丝. 文献记载: 该种分布江苏、湖北、广东、广西[4]; 1993年曾报道大通湖有该虫种, 但宿主是长春鳊[5]. 大通湖放养的团头鲂寄生北京指环虫是首次发现, 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3 讨 论

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鲤科鱼类,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 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 ℃, 主要危害鲢、鳙、草鱼的鱼苗鱼种, 危害较大, 发病率高[3]. 本次抽查3种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率均为100%, 并有一定的感染强度, 这提示放养鱼的密度已接近上限, 不能盲目再加大放养密度. 然而, 这种感染情况还未真正达到指环虫病(低倍10×10镜检鳃丝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 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等症状[3])的程度. 在这两次抽检中, 尼古湖中团头鲂的感染强度虽相对较高, 但虫情发展基本平稳. 鉴于大通湖为国家级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区, 还考虑到底栖软体动物资源的增殖问题, 可不采取用药杀虫措施.

上述结果中, 有 2种指环虫在大通湖为首次发现, 有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这提示在鱼种放养时的鱼体消毒工作很必要. 还有, 施放未腐熟的畜禽粪肥造成水体污染可能是引起养殖鱼类暴发指环虫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Koskivaara和 Valtonen曾通过芬兰 3个相邻不同方位和不同污染程度的湖中斜齿鳊(Rutilus rutilus)鳃上的寄生虫群落分析发现, 受污染湖中的寄生虫数量和多样性都最高, 如微刺指环虫(D. micracanthus)经常是污染湖中的优势种群, 这可能反映受污染湖中鱼的抵抗力减弱; 指环虫 D. fallax在贫营养型的湖中不出现, 这也暗示污染程度和方位可能是寄生虫群落组成和功能的重要决定因子[6]. 由此推断, 2009年大西湖中的鳙鱼可能因施放未腐熟的鸡粪和牛粪而并发了指环虫病.

致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德亮博士协助抽样检查, 特此感谢!

[1] 张祥. 大通湖“三家湖泊”联手施药治疗鱼病显特效[J]. 内陆水产, 2005(11): 33-34.

[2] 汪勇翔, 钟诗群. 大水体指环虫病的鉴定与防治方法[J]. 科学养鱼, 2011(11): 56-57.

[3] 张剑英, 邱兆祉, 丁雪娟, 等. 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21-127.

[4] 吴宝华, 郎所, 王伟俊, 等. 中国动物志(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90-196.

[5] 金燮理, 戴振炎, 曾谷初,等. 大通湖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报告[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3, 19(4): 400-407.

[6] Koskivaara M, Valtonen E T. Dactylogyrus (Monogenea) communities on the gills of roach in three lakes in Central Finland[J]. Parasitology, 1992, 104: 263-272.

(责任编校: 谭长贵)

A sampling survey on the infection of enclosure culture fishes by Dactylogyrus in Datong Lake

WANG Wen-bin1,2, ZOU Wu2, TANG Lin1, LUO Yu-shuang1,2, LIU Liang-guo1,2, YANG Pin-hong1,2
(1. Zoology Key Laboratory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2. Tianh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logy, Tianhong Fishery Limited Company in Datong Lake, Yiyang 413215, China)

This paper dicussed a sampling survey on the infection of enclosure culture fishes,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Big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 Bluntnose black bream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by Dactylogyrus in Da-tong Lake, in May, 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were 100% in the three species fishes. The mean intensity were smaller in Grass carp and Bighead, it’s from one to four, and the mean intensity in Bluntnose black bream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fishes, it’s from one to five commony, seven at best in a sight width under 10×10 times microscope. Grass carp was infected by Dactylogyrus ctenopharyngodonid, Bighead were infected by D. aristichthys and D. taihuensis, Bluntnose black bream were infected by D. petruschowskyi and D. pekinensis. The bluntnose black bream is the new host records of D. petruschowskyi. The two species of D. taihuensis and D. pekinensis were first found in Datong Lak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two species worm were carried with introduced fishes.

Datong Lake; enclosure culture; freshwater fishes; Dactylogyrus; infection

S 943, Q 958.9

1672-6146(2012)02-0043-03

10.3969/j.issn.1672-6146.2012.02.011

2012-0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2414);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5211283631).

王文彬(1963-), 男, 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鱼类寄生虫学及水产动物疾病学.

E-mail: wangwb201102@163.com

猜你喜欢
团头鲂指环鳙鱼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 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
指环“寻亲”记
八指鱼
指环百搭
深水钓鲢鳙鱼的优越性
选对钓点钓鲢鳙
魔法指环变便便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
红鳙鱼和黑鳙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