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访江西省新余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兵根

2012-06-13 02:25张智吾,张金慧
中国水利 2012年21期
关键词:新余市经济社会全市

新余是江西省中西部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境内大小河流25条,各类蓄水工程2837座,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江南水乡城市,竟然成为全国400个缺水型城市之一。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新余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新余市水务局局长黎兵根。

中国水利:新余市近年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快速提升中水资源紧缺问题凸显,请问缺水给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黎兵根: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工业化率达57.1%,城市化率达58.5%,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近年,新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并成为了全国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经济转型试点城市。

新余市全境属鄱阳湖水系赣江袁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主要有袁河及其支流杨桥河、孔目江、蒙河、南安江等。全市拥有蓄水工程2837座。新余市虽然地处南方丰水地区,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2200m3,只占全省人均值的60%左右,是全国400个缺水型城市之一,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新余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每当遇到干旱年份,新钢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都会出现用水紧张局面,特别是随着赛维等一批大型光伏企业出现,工业用水需求量大大增加。当前新余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城市供水压力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问题愈来愈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中国水利:2012年年初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发布,对促进各地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请您谈谈新余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黎兵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新余市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当前新余市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人口仍呈增长趋势,各类用水需求增长较快,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节水是根本性出路。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才能破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新余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新余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新余市用水方式较为粗放,用水浪费、排放超标、开发过度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比较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代价过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新余市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

第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新余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近年,新余市虽然经过专项整治,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仙女湖、孔目江的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但还有待于巩固稳定;袁河城区段水质还没有明显改善。同时,由于受养殖、采矿、农药化肥等因素影响,新余市农村水生态环境有变坏趋势,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改变,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新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趋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新余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水利:新余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难点是什么?落实该项制度主要抓了哪些工作?

黎兵根:一是难在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人们总认为雨是天上落的,水是河里流的,又处于南方降雨区,多用点水没关系,浪费点也不要紧。二是难在水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是当前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要发展经济,就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虽然各级政府在保护水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所采取的措施也不是十分有力,收效也不是很明显。三是难在各项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虽然国务院明确了具体要求,但要真正全面落实到位,还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全面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并开始实施。

第二,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重点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工作。取缔小(2)型以上水库承包养殖,禁止投放牲畜粪便和精饲料养殖,实行人放天养,保护水质,为实现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0岁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一是利用换发取水许可证的有利时机,对已发放的取水许可证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论证和审核,对已关停的取用水户,要吊销其取水许可证。二是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对新增取用水户,要严把论证和审核关,发放新的取水许可证要和“三条红线”挂钩,凡突破“红线”的取水许可申请一律不得审批。三是做好新、改、扩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辖区内所有取用水单位,符合条件的一律都要做水资源论证。

第四,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大力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成功。

第五,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抓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以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监督执法,严查无证取水、乱设排污口、不安装计量设施、不缴纳水资源费等违法行为,保障“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落到实处。

中国水利: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根本上要靠制度,靠政策,靠改革。请问新余市将通过什么措施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目标的实现?

黎兵根: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新余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总供水能力1.29亿m3,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30%,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全市水(环境)一级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水质长年稳定在Ⅲ类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生态修复面积均达到100 km2以上,地下水管理得到加强,重点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农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生态修复面积均达到200 km2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余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江西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制定一批地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强化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目前,新余市人民政府已制定了《新余市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对全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根据方案要求,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到2015年,实现全市饮用水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

猜你喜欢
新余市经济社会全市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