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45例

2012-06-19 16:20卿丽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渗出性温阳鼓膜

卿丽华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攀枝花617000)

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45例

卿丽华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攀枝花617000)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院治疗的88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温阳健脾法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组采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1个疗程7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0%),P<0.05;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总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总复发12例,复发率为27.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渗出性中耳炎;温阳健脾法;中医药疗法

渗出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属中医“耳痹”、“耳胀”等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耳腔内有非脓性积水渗出,伴有耳胀、耳鸣、听力下降、鼓膜慢性充血等,发病原因较多,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中耳粘连、化脓感染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失聪[1]。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往往只是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比较多,有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的危险[2]。中医辨证认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多为脾虚湿蕴型,治疗时需温阳健脾[3]。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院治疗的45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院治疗的88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5岁,病程2个月至3年;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8~64岁,病程1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均有耳胀、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症状,并排除鼻咽部疾病和中耳其他疾病,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方剂组成:①君药:桂枝20g,茯苓30g;②臣药:生黄芪20g,白术20g;③佐药:法半夏9g,陈皮15g;④使药:白芷6g,石菖蒲10g,川芎10g,牡丹皮12g,生甘草6g,郁金10g,赤芍10g。另随症加减:脾虚湿盛者,重用生黄芪、白术,加用生薏苡仁;湿热较重者,加用黄芩、竹茹、枳实、全瓜蒌;湿重者,加用猪苓、泽泻,以上药物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抗生素(头孢或阿奇霉素)预防感染,并在鼓膜穿刺抽液时予以约5ml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等冲洗液冲洗耳腔。

1.3 疗效评定标准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①治愈:耳胀、耳闷、耳鸣症状完全消失,鼓膜恢复正常,听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②显效:耳胀、耳闷、耳鸣明显症状减轻或消失,鼓膜接近正常,听力提高15dB;③有效:耳胀、耳闷、耳鸣症状减轻,鼓膜接近正常,听力提高不到15dB;④无效:耳胀、耳闷、耳鸣症状症状无改善,听力无提高。其中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1.4 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 组患者疗效比较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0%,P<0.05,详见表1。

表12 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2 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的总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总复发12例,复发率为27.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2 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4]。属中医学“耳痹”、“耳胀”等范畴,发病机制复杂多端,中医认为主要是湿热之邪循于经脉而瘀滞于窍络,气血湿毒浊停耳窍所致[5],病始发表现为耳胀,多由于风邪侵袭闭塞经气而致;病久表现为耳闭,多由于邪毒滞留与耳窍,脏腑虚损所致[6]。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有西医和中医之分,其中西医治疗主要是改善中耳腔中的通气、清除积液原则,如局部减小耳鼻部位充血,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等,西医方式通常治标不治本,复发率较高[7],本研究中6个月后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27.91%,显著高于治疗组的13.33%。渗出性中耳炎治疗如不及时不彻底,反复发作,晚期可致粘连性中耳炎、继发性耳道胆脂瘤、永久性鼓膜穿孔以及鼓室硬化症等后遗症的发生,从而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有文献报道[8],渗出性中耳炎治疗应采用中医温阳健脾方法治疗,效率良好,同时可调整脏腑功能,减少渗出性中耳炎的复发。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温阳健脾法自拟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方剂组成中君药为茯苓、桂枝,其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桂枝散寒解表,温阳化气,两者相伍,一利一温,有温化渗利之妙用;臣药为黄芪、白术,能补气健脾以助化湿,佐药为陈皮、清半夏,能理气化痰,健脾燥湿;使药为石菖蒲、白芷、白芥子以利湿通窍,生甘草调和诸药。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84.40%)。综上所述,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1]梁象逢,陈穗俊,区永康.儿童与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J].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3):594-595.

[2]苏成管.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 3819.

[3]盖建青.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10,29(1):53-54.

[4]史振铎.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5,14(6):538-539.

[5]古家庆.慢性中耳炎咽鼓管及中耳黏膜病理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1(5):144.

[6]李雪生,王根民.猪苓汤加味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92.

[7]王金山,蔡波,盛健峰.渗出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6,21(1):135.

[8]苗卫萍,曹爱梅,苗子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合并积水症[J].陕西中医,2009,30(9):1241-124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16

1672-2779(2012)-08-0032-02 -

:张文娟

2012-02-19)

猜你喜欢
渗出性温阳鼓膜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胸腔微创置管引流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