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外阴瘙痒症40例

2012-06-19 16:2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滴虫性滴虫熏洗

莫 静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医院,郑州450000)

中医药治疗外阴瘙痒症40例

莫 静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医院,郑州450000)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外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65例外阴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和阴道局部熏洗疗法,对照组根据不同病因采取西药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结论中药内外综合治疗外阴瘙痒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外阴瘙痒症;中医药疗法;熏洗

外阴瘙痒症是妇科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顽固性疾病,不同年龄的妇女均可发病,临床多以外阴及阴道瘙痒不堪,甚至坐卧不安为特征,有时波及肛门周围,给患者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带来诸多妨碍。祖国医学称之为“阴痒”或“肛门瘙痒”。笔者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65例女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0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11例,外阴白斑2例,外阴湿疹1例。对照组25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3d,最长2年,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5例,滴虫性阴道炎7例,外阴白斑1例,外阴湿疹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明确诊断[1]。所有病例均符合外阴瘙痒症的诊断标准,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糖尿病、淋球菌感染、恶性病变所导致的外阴瘙痒,并通过妇科阴道内查和实验室化验,分辨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异常情况。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治疗对照组根据不同病因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给予口服氟康唑分散片,每3d 1次,每次150mg,局部阴道外用达克宁栓剂,每日1次,每次1粒,连续治疗7~10d;滴虫性阴道炎:给予口服甲硝唑片,每天2次,每次400mg,阴道外用甲硝唑泡腾片,每天1次上药,连续治疗7~10d;外阴白斑和外阴湿疹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1.3.2 中医治疗治疗组按照辨证分析选方用药。以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为治疗原则,处方:蒲公英20g,连翘10g,黄柏10g,栀子10g,苦参10g,白鲜皮15g,茯苓15g,薏苡仁30g。每天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外用熏洗方:苦参15g,黄柏10g,白鲜皮20g,蛇床子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枯矾10g。将上述药物加入凉水3000ml侵泡半小时,文火煎至2500ml左右,趁热先熏15min,待药液变温后洗浴或坐浴15~30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消毒洗具和内裤,禁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外阴清洁,月经期停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及皮损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镜检阴性。②好转:症状及皮损明显减轻,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镜检为阴性或不显著。③无效:症状及皮损无改变,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镜检仍为阳性。

2.2 临床疗效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7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n,%)

2.3 典型病例李某,女,32岁,以外阴瘙痒1个月,加重3d为主诉来诊,伴见外阴灼痛,白带量多,色黄有味,烦躁不安,夜不能寐,曾用西药抗炎及吉尔阴外洗效不佳。妇检:外阴皮肤潮红、粗糙,阴道分泌物多,呈泡沫状,腥臭,宫颈充血,子宫、附件正常,阴道分泌物涂片滴虫(+),清洁度IV。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属湿热下注,虫蚀阴中之症。给予上述中药口服和中药熏洗治疗,3d后症状好转,分泌物减少,继用一个疗程,诸症悉除。妇检外阴皮肤正常,阴道分泌物涂片阴性,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外阴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瘙痒部位多位于阴蒂、小阴唇、会阴及肛门等处,属多种外阴阴道病表现的一种局部症状,可由多种病菌和虫体感染,如真菌、滴虫等感染,也可由局部营养障碍、接触性皮炎、滥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制剂、穿紧身化纤内裤、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多呈阵发性发作,也可为持续性,一般夜间为甚,严重者可扰乱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多属外感毒邪,房事不洁,或久居湿地而致湿邪壅积,入里化热,湿热下注,客于阴户;或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所为。《景岳全书•妇人归》云:“妇人阴痒……微则痒,甚者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所以单纯性外阴瘙痒症的病机主要是湿热内蕴,注于下焦而生。由于病变的局部症状较明显,内服药见效较慢,故选用中药熏洗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利用有效的药物浓度,热熏蒸和浸泡作用,即可清洁局部,又可增加药物渗透,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强,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和局部组织的营养,促进炎症吸收消退。方中蛇床子、苦参、黄柏性味苦寒为清热燥湿杀虫之品,现代药理研究对皮肤真菌、滴虫均有明显抑制杀灭作用,白鲜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且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有广泛抗菌作用,枯矾燥湿解毒,杀虫止痒,对多种皮肤真菌和阴道滴虫有明显抑制作用。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对单纯性外阴瘙痒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7-70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81

1672-2779(2012)-08-0123-02

:张文娟

2012-02-19)

猜你喜欢
滴虫性滴虫熏洗
双唑泰泡腾片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9611例孕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滴虫性阴道炎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滴虫性阴道炎的选择用药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肺部蠊缨滴虫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治阴道霉菌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