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012-06-19 17:45潘丽梅马正宏刘革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胸痹稳定型葡萄糖

潘丽梅 马正宏 刘革命

(1河南省桐柏县卫生学校,南阳474750;2河南省桐柏县中医院,南阳474750;3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漯河462000)

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潘丽梅1马正宏2刘革命3

(1河南省桐柏县卫生学校,南阳474750;2河南省桐柏县中医院,南阳474750;3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漯河462000)

目的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并应用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浆血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且治疗组在调节血脂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血浆血脂而起作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参附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医药疗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存在极大危险性的临床急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阻塞或血管痉挛被认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而血脂及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本课题组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0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相关标准拟定[2]。

1.1.2 中医诊断标准胸痹心痛的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标准。

1.1.3 中医辨证标准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心系证类》[4]中有关心阳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瘀阻,以心悸,胸闷心痛,畏寒肢冷,自汗懒言,唇舌暗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1.1.4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知情同意者。

1.1.5 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者;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有脑出血、近期重大手术及严重创伤者;有精神病,不配合观察者。

1.2 一般资料94例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患者,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2.24±11.28)岁;平均病程(5.94 ±1.53)年;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19例,自发型心绞痛6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对照组47例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69± 12.04)岁;平均病程(5.63±1.74)年;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0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17例,自发型心绞痛5例,梗死后心绞痛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2组患者均视病情给予西药常规处理,包括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等。治疗组再予参附注射液6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电图,及血浆血脂。

1.5 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5]。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变。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2 组治疗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和80.85%。经Ridit分析,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2 组治疗心绞痛疗效比较(n)

2.2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和78.72%。经Ridit分析,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2.32 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2 组治疗前后血浆血脂含量比较(±s,mmol/L)

3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古代医家对胸痹心痛形成机制的认识较为深刻,认为寒凝、阳虚为其主要病因。如《素问•调经论》中记载:“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诸病源候论》中:“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还有《类证治裁•胸痹》中描述更为详细:“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等,古代医家认为寒凝致血脉不通,阳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致血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因此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自然成为中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法则。

参附注射液是红参、黑附片提取物,主要含人参皂甙、水溶性生物碱。具有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益固脱,主治气虚、阳虚所致胸痹。参附注射液中主要含有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去甲乌头碱具有拟异丙肾上腺素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兴奋性,加速房室传导,改善房室传导,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提高心肌做功效率,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平衡。人参皂苷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衰竭心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参附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降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并对心得安所致的心动过缓有加快心率的作用,表明其对心率的影响表现为双向作用[6]。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其组分为:丹参素20mg,盐酸川芎嗪100mg,葡萄糖5g,甘油1ml。具有活血化瘀,通心养脉之功。本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组织器官缺血和组织器官梗阻的作用。二药合用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功,切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阳虚寒凝,血脉不通,不通则痛之病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提高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疗效(P<0.01,P<0.05);且在调节血脂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

[1]刘革命,李兰波,郭清华.抵当丸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0):21-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1-45.

[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30.

[5]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S].医学研究通讯,1979,(12):7.

[6]刘迎恩.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26(12):1548.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23

1672-2779(2012)-05-0031-02

:苏玲

2012-01-11)

猜你喜欢
胸痹稳定型葡萄糖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