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300例

2012-06-19 17:45吴晶高轶峰张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萎缩性艾灸西医

吴晶 高轶峰 张军

(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桥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牡丹江157009)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300例

吴晶 高轶峰 张军

(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桥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牡丹江157009)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300名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将其随机分为3组,1组为中医治疗组,2组为西医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100名病人。结果1组的有效率为73%,2组的有效率为75%,3组的有效率达90%。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简单、方便的优势,并且能够显著地提高有效率,是值得广泛推广实践的。

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是临床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多发疾病,已经成为临床中的一个难题。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临床现象是腹部不适,呈间断性的疼痛,伴随有胸骨后部的灼热和疼痛感,胃口差,没食欲,恶心,呕吐,腹部有泻、胀、痛三种感觉夹杂,在胃炎的后期出现的是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加重的现象。收集300名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然后进行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最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好,具有改善病症明显,长期治疗效果好的特点,还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利益。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0名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经过严格的检查,无其它疾病来干扰诊断和治疗,使实验数据具有准确性。其中男女的比例是1比1,每组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他们的年龄控制在30岁到60岁之间,年龄分布呈等差数列分布,每组的研究对象的整体患病史基本一样。3组病人在整体上的年龄、病情、患病历程基本一样,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药物的选择和准备选择质量较好的药片,以及用艾绒制备好的艾柱或者是艾卷。治疗胃炎的中医药方,所含方药有:党参9g,吴茱萸9g,甘草3g,黄芪9g,赤芍6g,麦冬3g,川黄连6g,川楝子6g。依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加减。对于西医用的西药有:奥美拉唑20mg每片,阿莫西林0.25mg每片,克拉霉素0.25mg每片。

1.2.2 中医穴位在治疗中选择穴位包括有阿是穴、足三里、神阙、胃俞等相关的穴位。灸法主要有两类,即直接的灸法和间接地灸法。在每次的治疗中灸2~3个不同的穴位,每个穴位重复灸上5~8次,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连续的治疗,并且每次的治疗中穴位要有所不同,所选的穴位要交替的进行治疗。

1.2.3 治疗的症状300名患者治疗前,要排除恶性出血以及癌变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以胃镜的检查与病理的最后检查结果为主要的依据。胃炎病人的症状有胃脘气滞,有堵塞的胀痛感,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脉虚,大便稀溏,头晕贫血,并带有明显的消瘦等;对于那些口舌干苦,咽喉干涩,舌苔暗红瘀紫,脉象复杂,呈现明显的肝胃郁热现象的诊断不明者,采取的治疗的方式是先服用汤药,看是否有退热的迹象,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在治疗的时候要谨慎的采取治疗方式,因为有些别的病症和萎缩性胃炎很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从而错误的治疗,旧病没治好,反而引起了新病。

1.2.4 治疗方法1组采用的是每顿按时的口服煎好的中药,然后进行艾灸的相应治疗,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到2周内。2组只是单纯的每天按时按量的服用西药,即奥美拉唑1片,克拉霉素1.5片,阿莫西林4片,服用的时间为1周左右。3组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首先口服的是中药,并伴随相应的艾灸治疗,在中医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药物检测,如果情况允许,就开始服用上述第二组中的西药,大约要维持1个星期左右的治疗。这3种治疗,都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以便观察病情。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主要是百分率,以及对比的差异,以及差异度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以前的症状明显的改善或者已经消失;有效:以前的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良的反应;无效:以前的症状仍然没有改变,维持着原有的样子,有的甚至还有所加重,病人更加的难受。其中有效率=显效+有效。

2.2 治疗结果1组的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73%,2组的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75%,3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具体的情况如表1。

表13 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就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而言,它是我国一向强调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提出了中医和西医要加强团结合作的精神,两者相互的取长补短,不仅发扬中医药学,还丰富现代医药学,秉承为人民健康事业做贡献的原则[1]。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临床治疗中要发挥两者的长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强防治能力,提高医药学的水平[2]。

在西医学里,大多数都认为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次数与幽门螺旋杆菌有着重要的关联。尤其是那些有肠腺的上皮化生现象以及胃黏膜的细胞不典型的增生患者,更是与这种细菌的关系紧密相连,并且使它转变成癌症的可能性十分的大。由于此胃炎是呈萎缩性的疾病,因此分布状况为镶嵌性分布,也就是腺体萎缩而导致的病理性的改变,也使其逆转的难度增大很多。对于这种由细菌感染的疾病,在治疗上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对于大多数得了这种病的患者,一般采用抑菌法或者保护胃黏膜为主要治疗方法。可这两种方法易致病人的耐受性变差,并且不能除根,在治疗后,由于外界环境的一点不适应就会再次引发。这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始终要注意自身的状况,定时定期地到医院做常规的检查,以防发生癌变,使病人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来看,把它总结为“胃病”的一部分,认为它发病的原因不是单有胃这一个脏器发生了病变,而是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平衡,他们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病的时候,不能单单围绕一个发病脏器来治疗,而要整体的治疗,这样效果将会更好。对于萎缩性胃炎,它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脾胃不和、饮食不规、情志郁结等许多因素有关。在五脏的功能中,脾的作用是主向上,而胃是主下降,脾喜欢干燥而远湿气,而胃却是恰恰相反,这两者大有水火不容之势,可就因为这样,他们成为了人机体内气血生成的关键。患了萎缩性的胃炎则病程不断地延续、久而久之气血造成了极度的亏虚,最后虚弱到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血液的畅通受阻,在血管内造成淤积,从而形成血瘀,血瘀之后又更加的阻碍了气的通畅,使情况变得更糟,身体更加的虚弱。它的病理可以总结为气血的生成没有源头,气的升降沉浮没有力量,恶果循环,加重病情,最后导致恶症。将产生病变的组织黏膜做成标本,然后在电镜下观察,可以看见:黏膜的颜色十分的苍白,以花斑的形状进行改变,由于萎缩变得十分的薄,还有在胃黏膜中的炎症以及纤维化,可以看见有形状多样的颗粒以及结节,这是瘀血的明显表现。由此可以说明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无论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还是恒动观念,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即病理的变化,它为临床的实践提供了很重要的论治依据。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中两者相比较,中医在治疗临床疾病时更加注重的是整体观念。随现代技术的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中西医结合而进行的内外兼治更是在发展的前沿。因此,严格的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再通过西医的技术诊断,采用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同时配合艾灸治疗。利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对局部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使全身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虚弱得到了良好的调理效果,使气血更加的通畅无阻;同时利用西医治疗提高了人机体内的免疫能力,更加强了全身组织的血液循环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快速恢复,然后腺体萎缩的情况得到好转,肠道得到逆转,让幽门螺旋杆菌得到抑制或者干脆直接杀死。中药方中,健脾益气的有黄芪、党参等;养胃滋阴的有吴茱萸、赤芍、川楝子等;清热的有川黄连等;消谷助化的有谷芽、麦芽等;甘草调和药性。上方具有健脾益胃,清热泻火,帮助消化等功效。

在艾灸的治疗过程中,刺激的穴位有足三里、胃俞、脾俞、阿是穴等。艾灸主要采用温热的作用刺激人体局部的皮肤,促使局部的血液进行扩张,从而促进与加速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中还应用了经络可以进行放大和储存的作用,从而让局部的血液与淋巴液得到改善和循环,让萎缩性胃黏膜得到良好的逆转。中西医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做到内外兼治,不仅改善原有的疾病,还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服药期间要禁酒和忌辛辣的食物;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及药物过敏者要注意用药;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地就医。

严格的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再通过西医的技术诊断和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观点。在治疗时,采用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同时配合艾灸治疗。不但有局部治疗的好处,还对整个脏腑有条理的功能。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较简单,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1]陈如全.中西医结合方法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91.

[2]胡永年.中西医结合基本方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0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37

1672-2779(2012)-05-0048-02

:苏玲

2012-01-12)

猜你喜欢
萎缩性艾灸西医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艾灸保健知多少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夏天怎么做艾灸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