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猪:有效保纯+开拓市场

2012-06-22 07:54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1期
关键词:陆川猪种保种

一、陆川猪特性

陆川猪的体貌特征具有地方特色。其体型特点是矮、短、肥、宽、圆,头较短小,体型紧凑,嘴中等长,鼻梁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额较宽,有棱形或“丫”字形皱纹,额中间多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外伸,背腰宽稍凹陷,腹大似船底形;臀短稍倾斜,尾根高,四肢粗短;蹄宽,多呈卧系;有效乳头6~7对,多则8对;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皮晕带;头颈交接处多有一条2~3厘米宽的白带,毛色稳定。其主要特性是体小、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嫩、肌间脂肪含量高,肉质鲜嫩,口感好,味道醇香;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被广泛用作杂交母本。

二、品种保护

陆川猪是中国地方优良猪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广西陆川县良种猪场由县财政全额拨款转为定额拨款,自治区无保种经费投入,保种工作受到影响,1999年陆川县良种猪场核心群能繁母猪存栏由80年代最高时的356头减少到不足60头。2000年后保种工作力度得到恢复和加强,采取保种场与保种区相结合的保种办法,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2001年对陆川猪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会议后,确定把大桥、乌石、良田、清湖、古城五个乡镇作为陆川猪保种区,制订“陆川猪保种区管理办法”和“陆川猪保种选育的要求”,加强对陆川猪保种与繁育技术的指导。2002年与广西大学合作,完成《陆川猪保种规划》的制订。2003年重新修订《陆川猪地方标准》。2007年,陆川猪保种承包给广西神龙王集团,争取到保种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资金100万元,加自筹资金共投入126万元,对猪舍和防疫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同年广西神龙王在良田镇莲塘村租地300亩建设陆川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2008年陆川保种核心群有血统6个,母猪增加到230头,养殖园区扩繁群母猪1500头,五大保种区生产群母猪保持在2.5万头左右,猪精供应站14个,使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供精站“三群一站”繁育体系建设得到逐步完善。2010年陆川猪县内纯种陆川猪能繁母猪6.97万头,肉猪出栏45.9万头,销售中小猪5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7.36%和15.49%,原生态养殖的陆川猪肉猪活猪销售价格提高到30元/千克。2010年全国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培训班和中国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第七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陆川同时举办,盛况空前。文化节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达30亿元。

三、开发利用

陆川猪的开发利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纯种繁殖,提供优良猪种。陆川猪因母性好、繁殖力高、杂交优势明显,被誉为现代理想杂交母本,为社会广泛采用。桂、粤、琼三省及国内其他十多个省区,用陆川猪作母本与杜洛克或长白猪、大白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如农村普遍养殖的二元杂(土白猪)和土三元,推广养殖面较大的龙宝猪、壮乡黑猪、桂科配套系猪、广东壹号土地猪都是用陆川猪为母本。据调查推算,陆川猪纯种能繁母猪社会存栏在100万头以上,单用作种猪更新的需求每年在25万~30万头,1990年以来,陆川县境内每年对外销售纯种小母猪15万~20万头。10~15千克的种猪苗在市场价好的年份,每头售价高达800元。

2.杂交利用。利用陆川为母本与外来猪种,如约克、长白、杜洛克进行经济杂交,杂交一代猪体躯长、皮薄、毛稀短,耐粗易养,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提高,呈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有很好的饲养效益,深受养殖户欢迎。1990年后,大面积推广养殖长陆杂(全身白色),杂交猪成为商品肉猪生产的主体,1998年前县内生产的杂交猪以二元杂为主, 1999年推出杜陆杂(全身黑色),三元杂交猪养殖数量逐年增加,杂交猪肉猪以满足县内消费为主,年出栏1994年前为17万~25万头,1994年后为30万~38万头。以陆川猪为母本生产出的二元杂、三元杂交猪,其适应性、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屠宰率、瘦肉率等主要生产性能都有显著提高。据陆川县良种猪场饲养测定,长陆杂交一代比陆川猪初生重提高36.19%,饲料利用率提高21.6%,胴体瘦肉率提高9.14个百分点。

3.产品深加工。陆川猪皮薄、骨细、肉嫩、味鲜,是烧烤囟腊系列食品加工的好原料。陆川猪深加工产品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广西产品品牌;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陆川猪品牌价值为18.61亿元。加工企业达设计加工能力满负荷生产时,预计产值达30多亿元。

四、当前影响陆川猪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除了陆川小母猪还处于较高价格(15千克售价700至800元)以外,育肥陆川猪已下跌。影响陆川猪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猪价格下跌严重,已经跌落到了成本价,主要原因是全国有较多大型企业进军养猪业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国家通过进口猪肉实行宏观调控,加上饲料成本一直处于较高价位,因此生猪价格下跌是必然的。二是陆川猪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稳定,季节性差异较大。三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对陆川猪危害较大,特别是喘气病目前还没有较好防控办法,降低了成活率,增加了作为高端产品原料的纯种陆川猪的养殖成本。四是产品深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品种少,高端产品品种更少,竞争力不强,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扩大消费市场。

五、解决陆川猪产业发展瓶颈需采取的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建议县里成立加快陆川猪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加快推进陆川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优惠扶持政策,全面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调整合项目资金资源,重点扶持一批陆川猪规模场。建议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县政府安排一定科研工作经费,做好陆川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疫病防控及产品研发等科研试验工作。

3.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聘调有关专家对陆川猪进行深层次研究,在做好陆川猪保种、提纯复壮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和转移基因、克隆等现代科学技术培育出品质好、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新一代陆川猪,形成特色新品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做好陆川猪日粮搭配、适时出栏和疾病防控等科研试验,找出新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加强陆川猪深加工产品研发创新,适合各消费层次需求的新产品,创造陆川猪的最大经济效益。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开拓陆川猪销售市场。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展销会、推介会扩大品牌宣传影响,托宽销售渠道,开拓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借鉴外地经验,鼓励支持陆川猪养殖、加工、经营企业重组合并,组建大公司或大集团。通过股份制形式把分散养殖、加工、经营企业联合起来,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经营,提高市场的开发能力。

猜你喜欢
陆川猪种保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下一部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