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社交恐惧

2012-07-07 11:37王裕如著名心理咨询师
检察风云 2012年9期
关键词:癔症因性工程师

文/王裕如(著名心理咨询师)

工程师的社交恐惧

文/王裕如(著名心理咨询师)

周末,我在对外资企业业务主管进行自我探索和员工关系培训时,有一位大公司来的30岁左右、刚被提升为主管的工程师整整两天没有说一句话。他极其虔诚地倾听,极其认真地记录,凝神思考,十分投入。一个星期后,他来电话预约咨询。当我再见到他时,他显然比前次放松了许多。

他有些腼腆地告诉我,他常常感觉自己的喉口长了个东西,在妨碍他说话或者呼吸,假如仔细倾听,它会发出“丝丝”的声音,这令他很不安,甚至有些恐惧。工作很繁忙的时候,它似乎平息了,觉不出什么,但好奇心令他想再体验一下,于是,那种“丝丝”的感觉又回来了,他想再次消除它却再也不能……

他相信这个东西就存在于他的喉口,时隐时现妨碍他的生活,而他则被笼罩在阴影中。

工程师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喉口究竟有没有东西,虽然他去就医时医生含糊地告诉他里面似有东西。到底有没有呢,假如没有,又为什么会因“体验”而出现呢?工程师为此来探讨。

这个因体验而出现的“东西”更多可能是心因性的,而他的出现与他的某种忌讳有关,比如他可能不愿说话或者害怕说话,因为喉口的位置既体现了发声的功能也体现了发声的位置。

“你是否忌讳在人前说话?”我问他。

“是这样的,不到万不得已,我总是回避。”

“你喉口的东西就是受你无意识支配,在你精神上制造了障碍,帮助你回避与人交往。”

“它是怎样一种病理运作呢?”他问我。

它的性质和“癔症”差不多,在完全没有生理疾病的状态下,呈现出典型的病态症状。癔症是一种潜在意念产生的病态状态,完全是心因性的,它的原因和结果已被了解,但是具体的因果路径还未能确定,工程师喉口的“结”也是心因性的,要消除它,首先要消除心理上的交往障碍。

孱弱、斯文、敏感的年轻工程师,在那个时刻打开了话匣子,他承认自己特怕说话,甚至到了恐惧的地步。他在人前更多时候是沉默的,不知道怎样插入谈话,不懂寻常人际寒暄。假如一定要说话,人稍微多些,他会紧张得发抖。有一次,董事长突然要他对一批新招聘的员工讲话,瞬时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硬撑着才没有瘫下去。总算挨上了场,又混过了关,可他大汗淋漓,似大病一场。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他虽力不从心,却也好歹应付下来了,可他自己心里有数,他的状态如履薄冰、危险万分。在这种状态下,唯一给他安慰的是妻子对他的关爱,他全身心地投入两人世界,并依赖这种关系。他说:“妻子很好,我们很相爱,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美国心理科幻小说《塞莱斯廷预言》说,最初的两人世界可以使人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然而,不久就会因为两人能量的对流而形成封闭圈,从而割断了与大千世界的大循环,他们因为能量枯竭而衰亡。工程师因为外部的压力而躲进两人世界,使得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生疏,以致产生恐惧感。

当然,心理预言探讨的只是主动沉湎两人世界的现象,而非工程师的逃避,虽然,一旦陷入其中则副作用相同。我们现在来分析他为什么恐惧与外界交往,综其原因,有以下一些。

“我不行”的暗示 工程师性格内向,勤于思、懒于说,久而久之,越发不善说话。每次该说时,他都胆怯,至此他得出消极结论“我不行”。随着放弃机会的增多,“我不行”的概念固化,并常常在他想说时强烈暗示他“我不行”,于是他便更加沉默。

活着是幸运,平凡地活着是智慧,能够穿越灾难而后生,则是参透生死的觉悟。而这一切,需建立在充分接纳自我的前提下。

职业异化的因素 工程师是个电脑专家,整天埋首专业,在业务状态中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当他抬起头来,面对人际社会,自信心却大为低落,这是他自由的职业状态造成的强烈反差。在人格趋向上,他是个典型的专家类型。这种工作状态销蚀了他的生活激情,而强化了他的工具功能,使他日渐趋向物化。

潜在的发展焦虑 经过探讨,发现他对自身的发展有强烈的焦虑。在被推上管理岗位后,他发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停止了,而管理能力却没有显示,他因此而恐慌。在瞬息万变的电脑领域,不能创新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便意味着被淘汰,意味着被人替代,意味着失去相应的物质享受。当他发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改变,他就变得特别焦虑。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工程师喉口的“东西”只是一个象征,他的“交往障碍”是他的症状,真正的原因,则是他的发展焦虑。针对他的情况,给他如下建议:

做到不可被替代 相比较管理职能,专业是他的长处,他完全可以在做管理人的同时,继续钻研业务,在专业上做到不可被替代,这样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好 不敢说话是因为怕出丑,事实是没有人样样都比他人好,只要允许自己有缺陷,说话时就会放轻松。

我不比其他人差 在承认自己有缺陷的同时,还需要自我鼓励:我不比任何人差。

这样的正向暗示可以帮他消除障碍重拾信心。交往需要练习和实践,而自信心是练习的基础。

竞争时代对人的最大伤害是人被物化、工具化。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为了心理优势,人们付出了精神和心理享受的代价,值吗?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

W.JCFYZZ.COM

猜你喜欢
癔症因性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青年工程师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