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33例

2012-07-09 07:06张雅辉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妇产科抚宁066300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益气原发性

张雅辉 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妇产科(抚宁066300)

原发性痛经根据其临床特点,又称“经前腹痛”、“经后腹痛”、“经期腹痛”等,指在排除生殖器官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妇女在经期到来时小腹及腰骶部出现的疼痛,呈现阵痛、绞痛甚至难以忍受的剧痛,患者可伴有手足厥冷、大汗淋漓以及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等症状。本病发病率约为36%,多在月经初潮后1~2年出现,随着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采用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1年1月~2012年3月于本科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38岁,平均年龄(29.15±3.37)岁,中医诊断标准均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且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生活需要就医,生殖系统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制定。将入选的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9.94±3.54)岁,治疗组平均年龄(28.15±3.89)岁,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谷维素30mg,口服,3次/d,布洛芬缓释胶囊0.3g,口服,2次/d。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益气化瘀汤为熟地黄20g,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巴戟天、赤芍、当归各12g,乳香、牛膝、香附各9g,甘草3g,水煎服,1剂/d,与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用,每个疗程服用8~10剂,共治疗3个疗程;在口服方剂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针刺治疗,取中极、子宫平补平泻,取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肝俞行补法,取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太冲行泻法,在月经来潮前5d开始治疗,直至月经结束。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指治疗后疼痛消失,停止治疗后在连续3个月经周期内未复发;显效指治疗后患者疼痛显著改善,停止治疗后仍出现间断复发;好转指治疗后在连续3个月经周期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指治疗后患者疼痛未见明显改善。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作一条直线,起点设定值为0(无痛),终点设定值为100(剧痛难忍),请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程度的感受,在直线上标出一点,对应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的疼痛量。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差异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过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4,P=0.009),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经过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所有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讨 论 现代医学对痛经研究发现痛经与患者生殖器官局部病变、机体内分泌、患者精神状态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因多样,病理生理变化复杂。临床西医多采用镇痛、解痉等对症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采用避孕药治疗控制排卵,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造成了避孕等生育问题[2]。而中医中药治疗痛经方法灵活,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临床镇痛最常用的一线药物,通过降低环氧合酶(COX)的合成及活性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最终起到抑制前列腺素诱发的子宫痉挛收缩、解痉镇痛的作用[3]。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可以分为“虚”、“实”两个方面。“实”致痛者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之下,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阻塞,不通则痛;“虚”致痛者则在病因作用下因胞宫经血失养而导致不荣则痛[4]。常见病因可见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事纵欲、劳累亏损。治疗上主要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益气化瘀汤方选仙灵脾、巴戟天及菟丝子以壮肾气;方选枸杞、熟地以滋阴养血、填精补肾;方选乳香、赤芍以疏通脉络、活血化瘀;方选香附以调经止痛、疏肝理气,以上各药物配合使用,可起到血气调和、阴阳并补、调理冲任之功用[5]。此外,方中当归可助养阴生精、散瘀定痛;牛膝可助导血下行、消瘀活血;甘草可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益气化瘀汤方中诸药组合,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通而不破,共奏充肾气、通任冲、化瘀血、旺经血等作用。

在使用益气化瘀汤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辅以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主穴为关元,其通胞宫并与足三阴经交汇,可起到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的作用;足三阴与任脉交汇于中极,可起到调经止带、温阳利水的作用;足三阴经交汇处为三阴交,针刺起到调整肝脾气机的作用;针刺子宫穴可理气和血、调经止带;针刺地机也可调血止痛[6]。配合针刺气海可补中益气;针刺阴陵泉可化湿止痛;针刺肾俞、肝俞可益肾补肝。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镇痛效果明显,显著优于以使用NSAIDs为基础的西药治疗。

[1]李 明.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6(9):94.

[2]陈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71-72.

[3]熊亚莉.原发性痛经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2):232-234.

[4]李亚平.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191例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1,6(9):1139-1140.

[5]秦小润.益肾化瘀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山东医药,2011,51(32):93-94.

[6]孙立虹,葛建军,杨继军.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19(3):37-38.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益气原发性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