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

2012-07-09 07:06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妇科南京210017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肾虚异位症内膜

毛 洁 苗 利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妇科 (南京21001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见于生育期年龄妇女,约76%患者年龄在25~45岁,主要表现痛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经过临床治疗观察,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主要是肾虚瘀结,治疗以温肾活血为主,临床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2010年8月至2012年04月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年龄在30~45岁、病程2~10年不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痛经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治疗组:自拟痛定方(肉桂、川断、葫芦巴、艾叶、吴茱萸、紫石英、桃仁、当归、丹参、红花、延胡索、石打穿等),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mL(汤剂由我院药剂科制定)。两组皆于经前1周服药,持续至月经结束,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痛经评分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测定,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有轻微腹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患者剧烈疼痛,疼痛难忍。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痛经评分为0,治疗结束3个月后未复发;有效:治疗后痛经评分下降,腹痛明显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无变化。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情况比较(±s)

注: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值经t检验,P<0.05,即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治疗痛经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 别 n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治疗组30 7.83±2.08 3.80±2.25 30 7.85±2.07 2.15±1.14对照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是指妇女每逢月经期、甚至经前期自觉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手足厥冷等症状。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中医药治疗在其方面占有优势,中医大量文献报道应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该病,其主要是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达到镇痛等作用[1],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单纯活血化瘀临床疗效欠佳。笔者通过多年跟师学习及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瘀结,肾阳虚弱,肾虚为本,经行感寒,或于经行不净之际进行宫腔操作,血行不畅,积于子宫,逆流于子宫之外,蕴结于脉络之间,形成瘀血。通过临床观察大多患者疼痛,得温缓解,所以治疗上注重温肾阳为主,加入肉桂、川断、葫芦巴、艾叶、吴茱萸、紫石英等温性药物,而且现代医学认为运用温阳化瘀之中药,可有效改善经血的“黏、浓、凝、聚”状态,减轻或消除内膜异位症的特有症状[2];另外笔者所有患者服药时间定于经前1周,乃遵中医“防患于未然”、“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以减轻和控制疼痛为目的。

[1]杨 帆,杨鉴冰.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浆 TXB2和6-Keto-PGF1a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11):1557-1558.

[2]张振琪.中药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20.

猜你喜欢
肾虚异位症内膜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