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2012-07-10 03:44郭文增周秀珍万五星张爱华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菊科野生植物热带

郭文增,周秀珍,万五星,张爱华

(1.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 兴隆 067300;2.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6)

河北省位于北纬 36°05′~42°37′,东经 113°11′~119°45′之间,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环抱首都北京,总面积197693km2。河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是我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与高原的省份,自然资源数量众多,类型齐全。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对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进行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各种各样的地方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植树、种草、干鲜果品等发展较快。

1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了河北省野生植物种类、分布及资源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标本采集、整理,参考《中国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河北植物志》等大量文献,对河北省菊科野生高等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根据吴征镒(1991年)“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对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的区系分布状况进行了总结。

2 研究结果

2.1 河北省菊科植物的区系类型

根据吴征镒1991年在云南植物研究中发表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这一文献,对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的区系分布状况进行了总结(表1)。

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共有95个属,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15个属,占15.8%;北温带分布类型13个属,占13.7%;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9个属,占9.5%;世界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类型的属分别有7个,各占7.4%;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的属各有6个,各占6.3%;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及泛热带分布类型的属各5个,分别占5.3%;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欧亚和南非洲间断分布类型的属各有4个,分别占4.2%;中国特有分布类型的属有3个,占3.2%;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类型的属有2个,占2.1%;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美洲和南非洲间断分布、中亚东部分部类型的属分别有1个,各占1.1%。这些数据表明河北省菊科植物以旧世界温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这些区系为主,说明河北省菊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高纬度的温带和温寒带,这与河北省的地理分布恰好吻合,说明植物的分布是与其所需的特定的生态环境是正相关的,特定的植物只有适应特定的环境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繁殖,进而在这一环境条件下长久的生存;而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美洲和南非洲间断分布、中亚东部分部类型的属很少,各只有一个,表明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物种很难在那里生存繁殖。以上结果表明,物种只有适应其特定的生态环境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繁殖,说明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2 菊科植物的生活类型

菊科是种子植物最大和最进化的科之一。约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全世界,热带较少,它们大多数为1a生或多年生草本。在我国,包括归化及栽培年代已久的菊科植物有240属,约2300种之多,隶属于2亚科、5超族、11族中。其中我国特有属29属,占分布于我国菊科野生属总数的13.43%.根据《河北植物志》将河北省菊科植物的生活类型总结(表2)。

菊科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只有极少数为灌木或半灌木,这说明该科是比较年轻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轻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在草本植物中,多年生植物占总数的38.2%,这样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因而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表1 河北省菊科野生植物的特征特性和区系分布

表2 河北省菊科植物的生活类型

2.3 菊科植物的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

通过调查得出,菊科植物化学成分约30余类,其中因倍半萜内酯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抗疟、镇痛、止咳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而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菊科植物味甘苦性寒,入肺、肝两经,主要功效为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可治头痛、感冒发热、眼目昏花、心胸烦热。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该类植物的提取物大多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凝聚、抑制NO生成、钙拮抗等活性作用。

菊科植物在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用来治疗冠心病的红花醇提取物片剂,治疗肺结核的大蓟,治疗高血压的北野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菊花制剂,有抗病毒作用的单叶佩兰,具有平咳、镇喘作用的旋覆花,具利尿、抗肿瘤、抗癌活性的苍耳等。将部分菊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应的药理作用总结如表3[1-13]。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河北省菊科植物区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温带分布特征,包含世界分布类型在内的含温带分布成分的属占总属数的64.3%。

(2)河北省菊科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0.8%。

(3)菊科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3.2 讨论

河北省菊科植物种类丰富,适应广泛的环境类型,这与该类群物种具有较高的进化地位关系密切。其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类型为主的生活型类型也是对环境具有良好适应特征的一种体现。在河北省分布的该类群物种中,多种植物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医药上还是现代西药学的药物提取利用中都有广泛的体现。菊科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类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开发利用。

表3 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王炳章.菊科的观赏及医疗保健功能[J].北方园艺,1998,110(9):99-101.

[2]王德群,梁益民,刘守金.中国药用菊属植物种质资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39-42.

[3]丁智慧,刘吉开,丁靖垲,等.泽兰属植物中倍半萜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3(3):76-83.

[4]任玉琳,杨俊山.近十年风毛菊属植物中倍半萜内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05-507.

[5]罗伟强,黄润均,邓光辉.苦荬菜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1):31-32.

[6]任风芝,栾新慧.苦荬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0,28(4):131-133.

[7]祝英,梁启武,贾忠建.盘花垂头菊倍半萜和酚类化合物结构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4):68-75.

[8]杨超,王兴,师彦平,等.烟管头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61-67.

[9]杨雁芳,艾铁民.菊科蓍属10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38-341.

[10]葛学军,林有润,翟大彤.中国蒲公英属植物的初步整理[J].植物研究,1998,18(4):377-496.

[11]易思荣,黄娅.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108-111.

[12]植飞,孔令义,彭司勋.中药大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7):664-667.

[13]张莹,刘珂,吴立军.紫锥菊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9):852-855.

[14]徐海根,王健民,强胜,等.《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9.

猜你喜欢
菊科野生植物热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尖上的野生植物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
圆滚滚的热带“龙”
菊科植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